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观经第2章太子弑亲疑难问题深解
TUhjnbcbe - 2023/11/1 21:16:00
北京根治雀斑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29/9376578.html

提示:本文解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经文标点、分段,二是义解,三是引论。引论是对本段经文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论证,以便读者更加全面理解经文的意义。一般读者不认识的经文生僻字均注音,经文均采用现代新式标点。

(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二)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三)国大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葡萄浆,密以上王。

(四)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

(五)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

(六)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七)时阿阇世问守门人:“父王今者犹存在耶?”

(八)时守门者白言:“大王,国大夫人身涂麨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

(九)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鮌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

(十)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毘陀论经说,劫初已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剎利种。臣不忍闻。是縋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勅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十一)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

(十二)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

(十三)即勅大目揵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

(十四)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在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

(十五)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1)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2)此时,王舍大城有一个太子,名叫阿阇世。他长大后,听从恶友提婆达多的挑拨,把父王频婆娑罗抓起来。关闭在很黑暗的七重深的房屋里头。禁止所有臣子靠近,一个都不允许到频婆娑罗王的房屋里头去。

(3)国太夫人,名叫韦提希,非常贤惠,对国王很恭敬。她把酥蜜调和在面粉里头,做成一种很好的食品,洗澡后用这些食品来涂在身上,在去看望国王时带进去。同时,她又在自己颈项上所挂璎珞宝珠里装满了葡萄的汁,偷偷地献上去,给国王吃。

(4)那个时候,国王吃了夫人带来的麨食和葡萄汁。吃完后,要一些清水来漱口。漱口完毕后,国王就合掌,很恭敬的面向耆阇崛山,远远的礼拜释迦牟尼佛。口里这样说道:“大目犍连你昔日在家时是我亲戚,现在出家后是我师友,希望您发慈悲授给我八戒。”

(5)此时目犍连在灵鹫山听到了,像鹰隼那样快地飞,立刻赶到了国王所住的地方。此后天天如此,从耆阇崛山,飞到国王关禁的地方,把八种戒法,教授国王。

(6)释迦牟尼佛知道国王情状,又派遣座下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前去王宫为国王说法。这样说法,一共过了二十一天。国王既能食面蜜,又能闻法,所以每天日子过得愉快,颜色和悦。

(7)正在那个时候,也就是二十一天之后,阿阇世忽然走去问那个守门的人:“父王今天还活着吗?”

(8)此时守门人见太子来了赶忙报告说:“大王,国太夫人身上涂了面蜜,璎珞里头装了葡萄汁,拿来献给国王吃,还有目犍连和富楼那两位出家人从空中飞来为王说法,我们都没法制止。”

(9)阿阇世听了守门人所说的话,不禁大怒。他骂道:“我母亲是贼,是贼的同伙,还有出家的恶人,用那种变戏法,迷惑人的咒术,使得这个恶王,关禁许多日子,还是没有死。”说完就手持利剑想要杀害自己的母亲。

(10)那时,有一个臣子,名字叫月光,这个人很聪明,又很有智慧。他与阿阇世的弟弟耆婆,向阿阇世行礼,劝谏太子道:“大王,我听到过毗陀论经上说,从这个世界创立开始,一直到现在,有许多恶性的国王,因为贪图夺到王位的缘故,杀害他们的父王,有一万八千人那么多。可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无道国王,竟然会杀害母亲的。大王今天要开杀害母亲的忤逆先例,就玷污了高贵的刹利王种族。臣等不忍听到您的骂名,骂您是低贱的旃陀罗。大王今天如果不听我们的劝谏,我们只好离开本国,不适宜再住这里了。”此时二位大臣说完此语,用手按住太子的利剑往后而退。

(11)那时,太子听到最好的大臣和最亲的弟弟都要离自己而去,就慌神了,露出惊吓惧怕的形状来。他心想月光是外人,耆婆是一家人,就对耆婆说:“你怎么也不帮我呢?”

(12)耆婆一听,就知道阿阇世还有救,说道:“大王,你千万不可以杀害母亲,一定要谨慎!”

(13)阿阇世听耆婆这么一说,就忏悔自己的罪过,并且求耆婆救他。他就把手中的利剑放下了,停止了杀害母亲的想法。然后命令内宫负责人,把他的母亲囚禁在深宫里头,不让她再出来。

(14)阿阇世发布禁母令后,他的母亲韦提希,就被关禁在深宫里头了。没吃没喝,心里头又很忧愁,所以面容憔悴。他想到国王那边,再也没有人可送食品去,终不免要饿死。心里着急,只能遥向耆阇崛山正在说法的佛顶礼,求佛来救。她说道:“如来世尊!从前,您常常派遣阿难来安慰我。我现在很忧愁,却无法看见世尊您威严庄重。我希望世尊派目连尊者与阿难尊者都到我这里来,与我相见。”

(15)韦提希说完了这些话后,痛哭流涕,泪水像雨一样落下来,五体投地一心顶礼。她的至诚恳切感动了佛,在韦提希还没有来得及抬头之时,佛已经在耆阇崛山知道了韦提希心里所念。

(16)佛知道韦提希心中所想,所以立刻就派大目犍连和阿难,从空中飞到韦提希王宫里头去。随后,佛自己也从耆阇崛山隐没,在王舍城的王宫显现出来了。

(17)在韦提希向佛顶礼正在起身的时候,刚一抬头,就看见佛的金身,坐在百宝莲花里头。目连伺侯在左边,阿难伺侯在右边。帝释天、梵天、护世四大天王等等诸天神在虚空中散花供养佛陀,各种天花像雨一样落下来。

(18)韦提希惊见佛来看她,喜出望外。她悲喜交集,把自己身上装饰的璎珞扯断了,宝珠落在地上,她自己就把身体伏在上面,向佛礼拜。哭着说道:“世尊,我在前世造了什么罪业,今世会生出这样的恶儿子来?佛与提婆达多,又有什么因缘做了眷属呢?我现在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佛为我详说一个没有忧愁烦恼的地方,我要往生到那里去。我再也不乐意生活在阎浮提这样的五浊恶世了。这样的浊恶世界,充满了地狱、饿*、畜生等恶道众生,到处都是不善的聚集。我愿意下一世,永远听不到恶声,永远见不到恶人。我现在向世尊五体投地而顶礼,求佛哀怜我,允许我把从前所造的种种恶业,完全忏除。只愿世尊,像日光那样的照耀我,教我观想往生清净善业的世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此文是为通序(证信序),即显示诸经六成就。在《佛说阿弥陀经要义通解》我已经解释每部经的开头有六成就,即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

此经开头“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王舍城耆(qí)阇(shé)崛(jué)山”,是处成就;“与大比丘众若干人俱”,是众成就。具此六缘则教兴,故名六成就。

佛说法分为五个时期,叫做五时教,即主张释尊四十五年之说法,乃从浅而入深,分为五个阶段。依智者大师所判五时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根据有关资料,说此《观经》前,佛正在耆阇崛山说《法华经》,此时,山下王舍城发生了阿阇世王弑亲的事件,故佛为救韦提希夫人而说了这一部《观经》。

“如是我闻”,这是每部佛经的开头语,为什么都这样,前面诸经已经解释。

“王舍城”,梵语罗阅癨伽罗,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围王舍城有五山,五山之第一即灵鹫山(耆阇崛山)。相传频婆娑罗王时,王城遭火烧毁,乃将首都移往城北平地,就有新、旧王舍城之分。城内有许多初期佛教的遗迹,如佛陀说法的耆阇崛山,译为灵鹫山,即提婆达多蓄意以大石弑佛的地方;还有佛灭后第一次经典结集的七叶窟、竹林精舍及癨园精舍等圣地。又依《大唐西域记》卷九所载,王舍城附近还有佛陀伏醉象塔、无忧王石柱、佛舍利塔等佛教遗迹。此外,著名的那烂陀寺,亦位于王舍城北十余里处。

“耆阇崛山”,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的山峰,简称灵山,或称鹫峰、灵岳。山形似鹫头,又以山中多鹫,故名。此山为王舍城五山中最高大者,园林清净,圣人多居此处。释迦牟尼佛曾经在此讲《法华》等大乘经典,成为佛教胜地。我国诸山之号称灵鹫或灵山者,皆沿袭其名。如福建福清之北有鹫峰、浙江杭县(杭州)之飞来峰亦名灵鹫山等。

“与大比丘众若干人俱”,是法会听众,为什么先说比丘,再说菩萨,前面诸经已经解释。

“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是菩萨名,简称文殊,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为什么文殊号法王子呢?一切菩萨皆为如来法王之子,而独称文殊者,因文殊为佛左面之弟子,是菩萨众的上首。法华文句记曰:“问曰:经称文殊为法王子,其诸菩萨何人不是法王之子?答:有二义,一于王子中德推文殊,二诸经中文殊为菩萨众首。”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

前面是通序,我们将此文至“教我观于清净业处”为止判为别序,即发起序。

独有善导大师别开新意,将此经“如是我闻”一句作为证信序(通序),后面则一直到说十六观第一观时都是发起序(别序)。发起序中又细分为七。云:“初从‘一时佛在’下至‘法王子而为上首’已来明化前序。二从‘王舍大城’下至‘颜色和悦’已来正明发起序禁父之缘。三从‘时阿阇世’下至‘不令复出’已来明禁母缘。四从‘时韦提希被幽闭’下至‘共为眷属’已来明厌苦缘。五从‘唯愿为我广说’下至‘教我正受’已来明其欣净缘。六从‘尔时世尊即便微笑’下至‘净业正因’已来明散善显行缘。七从‘佛告阿难等谛听’下至‘云何得见极乐国土’已来正明定善示观缘。”

善导大师分为此七段自有道理,我则还是按照通常规矩,将“尔时王舍大城”开始至“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结束作为别序,即发起序。

“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阿阇世王是佛世时中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之子。意译未生怨王、法逆王。其母名韦提希,故亦称阿阇世韦提希子。后弑父王自立,大张中印度霸权。

为什么儿子弑亲呢?相传频婆娑罗王年老无子,欲求一子。时相师占曰:“毗富罗山有一仙人将死,死后必托生为太子。”王求子心切,还不等仙人死亡,即遣人暗杀仙人,夫人就怀孕。因此,太子以其未生前即已结怨,故称之为未生怨。其于处母胎时,占相师预言此子降生后将弑父。父王听占师预言,十分惊恐,就在太子出生时自楼上将他抛下,然仅折断手指而未死,故又称婆罗留支(折指之义)。

此子后立为太子,听从提婆达多唆使,幽禁父王于地牢中,欲致之死。即位后,并吞邻近诸小国。后因弑父之罪而遍体生疮,至佛前忏悔即平愈,就皈依佛陀。佛陀灭度后,为佛教教团的大护法。摩诃迦叶于七叶窟结集经典时,阿阇世王为大檀越(施主),供给一切资具。

“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太子长大后,听从恶友提婆达多的挑拨,把父王频婆娑罗抓起来。关闭在很黑暗的七重深的房屋里头。禁止所有臣子靠近,一个都不允许到频婆娑罗王的房屋里头去。

“收执”,捉拿之意。《后汉书·方术传下·刘根》:“太守史祈以根为妖妄,乃收执诣郡。”《陈书·毛喜传》:“子高谋反,即欲收执,何为更如是邪?”

“幽”,暗的意思。“闭”,关的意思。“置”,放在那里的意思。“重”(chònɡ),一重一重、一层一层。“制”,制住禁止。“一”,任何一个人。

“调达”,即提婆达多,意译作天热、天授、天与。为佛世时犯五逆罪,破坏僧团,与佛陀敌对之恶比丘。为释尊叔父斛饭王之子,阿难的哥哥。幼时与释尊、难陀共习诸艺,其技优异,常与释尊竞争。佛陀成道后,随佛陀出家,于十二年间善心修行,精勤不懈。后因未能得圣果而退转其心,渐生恶念,欲学神通而得名闻利养,佛陀不许。

转向佛弟子求神通,善导疏曰:“即向舍利弗所求学身通,尊者语言:‘仁者且学四念处(身念处是观身不净,受念处是观受是苦,心念处是观心无常,法念处是观法无我),不须学身通也。’既请不遂心,更向余尊者边求,乃至五百弟子等悉无人教,皆遣学四念处。请不得已,遂向阿难边学。语阿难言:‘汝是我弟,我欲学通,一一次第教我。’然阿难虽得初果未证他心,不知阿兄私密学通欲于佛所起于恶计。阿难遂即唤向静处,次第教之。”

学得神通后,提婆达多即向阿阇世太子殿前,于空中现大神变。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左边出水右边出火,或现大身或现小身,或坐卧空中,随意自在。因显神通而受阿阇世太子供养。因此,提婆愈加骄慢,欲代佛陀领导僧团,未得逞。此后提婆率五百徒众脱离僧团,自称大师,制定五法,以此为速得涅槃之道,破僧团和合。其所立之五法,记载不一,据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十载,五法为不食乳酪、不食鱼肉、不食盐、受用衣时不截其缕绩(即用长布)、住村舍而不住阿兰若(译为寂静处,是比丘所居住寺院的总称)处。以此苦修,想要超过佛陀。

提婆于摩揭陀国王舍城拥有独立教团后,受阿阇世之礼遇,势力越来越大,佛陀曾屡次告诫比丘众,勿贪提婆的利养。后提婆教唆阿阇世弑父,并阴谋凭借新王的威势,想要取代佛陀而为教团之王。阿阇世幽禁其父频婆沙罗王而自登王位,提婆以五百人投石器击杀佛陀而未果。又于耆阇崛山投下大石,被金毗罗神接阻,但碎片伤佛足而出血。又趁佛陀入王舍城时,放狂象加害之,但象遇佛陀即归服,事亦不成。

后来,舍利弗及目犍连劝谕提婆之徒众复归佛陀。阿阇世王以弑父之罪而遍体生疮,至佛前忏悔即平愈,就皈依佛陀。提婆仍不舍恶念,因其害佛,被莲华色比丘尼呵斥,他拳打莲华色比丘尼至死。然后在十指爪中置*,欲由礼佛足而伤佛陀,但佛足坚固如岩石,提婆反自破手指,乃于其地命终堕落地狱。古来以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莲华色比丘尼、十爪*手等五事为提婆之五逆。

经典中多载提婆于命终之后堕地狱中。据《大唐西域记》卷六“室罗伐悉底国”条载,玄奘曾于癨园精舍废址之东,得见提婆生身堕于地狱之大坑。另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载,提婆堕地狱后,佛陀谓其将历经一劫地狱之苦,并为授辟支佛记别。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9%
1
查看完整版本: 观经第2章太子弑亲疑难问题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