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那里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29/9376584.html人物名片:袁金声教授,主任医师,年出生,国家级名老中医,贵州省首届名中医。曾任全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分会委员、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仲景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年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学员,年、年全国第三批、第六批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导师。年获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袁金声传承工作室。从事中医《伤寒论》教学及内科临床工作50余载,尤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胃肠病、感冒、咳嗽及疑难杂证颇具心得。袁金声教授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也无论刮风或者下雨,已是耄耋之年的袁金声仍坚持每周5个半天门诊。“袁医生看病仔细得很,看得又好。”“我们一早从老家过来,没挂着袁医生的号,袁医生那么忙还是又给我加了个号。”提到袁医生,患者都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行医50余载,袁金声一直用爱心和责任履行医生职责。一家四代的中医缘袁金声出生在中医世家,一家四代都是从事中医药工作。我的曾祖父自幼对中医兴趣浓厚,长大之后成了一名中医,肩挎布包,两头是口袋,一头放纸笔,一头放墨盘,给人号脉开方。由于当时战乱,曾祖父带着一家老小从江西清江县到贵阳,一直从事中医多年,为当地名医,号称“袁九公”。曾祖父去世后,“接力棒”交到了祖父手里。祖父袁平甫也是从事中药事业,并开了一家中药铺,名“袁体德堂”。而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是我的父亲袁家玑,父亲从小立志学医,年为去北京求学,父亲从贵阳步行一个月到重庆,又坐船到武汉,后又从武汉坐火车去北京,18岁攻读于华北国医学院,年毕业后,又随北京名医施今墨临证一年,后返筑行医。父亲袁家玑29岁已成为贵州四大名医之一。那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家里大门每天都是敞开着的,认识的、不认识都会来找父亲看病,父亲每天为患者号脉看病,总是忙到大晚上才吃得上饭。有时候遇到穷人付不出诊费,还经常接济医药费用。幼小的我还不懂得什么是医者仁心,但在我心中烙下了“这就是中医人”的印记。父亲希望自己的5个孩子中,有人能秉承家学,排行老二的我,自小成绩优异,父亲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好大夫。当一个好医生、为病人解决痛苦,在袁金声的心里埋下一粒种子。袁金声教授正在为患者就诊 漫漫行医路年,18岁的袁金声考上贵阳医学院医疗系医疗专业,父亲告诉她,要学中医得先学西医,中医、西医都有优点,中西医结合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效果。“那时候读书很辛苦,吃不好穿不暖,每天的课程很是紧凑,早晚都有功课,有些同学坚持不了就主动退学了。但父亲鼓励我,一定得坚持。”袁金声说,“作为医生,一定要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要为人民服务,生命非儿戏,医学知识一定得扎实,不能不懂装懂,要虚心学习、更要终生学习。”年,袁金声考上贵阳中医学院西学中医班进行学习。在学校,聪明好学、做事专注、品学兼优、名列前茅。也累积了不少学问知识。年,袁金声到湖北中医学院全国伤寒师资进修班进修。为首届全国名老中医袁家矶、李昌源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及高徒。“学问就是学一半问一半,当时,只要有医学的讲座,我都会第一时间参加。要勤学好问,集思广益。善于总结,融会贯通。”袁金声说。 仁术为济民12月10日,记者来到贵州中医院名医堂,穿上白大褂的袁金声,精神异常饱满。多年来,袁金声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患者的病痛,她对病人高度负责,她高尚的医德也赢得了无数的赞誉,曾获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赛“超人杯”奖及“民族医药之星”称号。从医过程中,让袁金声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位20多岁的男性患者,好酗酒,在冬天吃火锅的时候突然口吐鲜血。医院,一边输血但又一边吐血,而且吐血呈“酱油色”,便血甚多,诊为罕见贲门撕裂伤,活动性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患者已9次下病危通知。大晚上,袁金声接到电话,希望她前去救治。袁医院,患者满脸苍白,病房里充斥着浓浓的血腥味。“袁医生,救救我。”患者发出微弱的声音。袁金声马上对患者号脉,脉搏滑利,舌红苔*。袁金声立马开了一剂“大**连泻心汤”,与四生丸等中药制成毫升的中药让患者口服。那一晚,患者病情好转,服用三天,患者吐血明显减轻,并脱离了生命危险。后又调理了一个多月,得以康复。袁金声说,这位患者在中医辨证属于胃火戕伤,血热旺行,只有速清胃火,火势得平,出血方止。“中西医结合,既要掌握现代化的诊疗技术,又要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本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才能很好地服务患者。”类似的病例还有很多,行医50余载,袁金声最后走上一条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之路,但从未改变的,是她的进取、钻研与医者仁心。袁金声教授向记者展示自己多年总结的笔记呕心育桃李几十年来,袁金声孜孜不倦从事中医《伤寒论》教学及内科临床工作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年获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林宗杨医学教育奖;年荣获贵州省优秀教师称号;年获评贵州省高校优秀*员;年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年以后袁金声作为硕士生导师培养了、、、、届共五届伤寒专业硕士研究生。承担完成了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工作;承担第二批贵州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工作;年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助“袁金声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吸收弟子14名。现有袁金声名老中医示教诊室,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成袁金声临证数据库,参与贵州省第一届第二期《名老中医师承培训班》教学培训。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也树立了身正德高、浩气凛然的医生典范,深得人们的敬佩。袁金声提倡中西医结合,教学、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主持完成省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50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教材及著作20部。其中,作为编委的《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年9月第一版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作为中医高级参考丛书。目前,袁金声带教出一大批优秀中医学员,大多已成为中医界的栋梁之材。袁金声注重医德医风、四诊合参、辨证用药、衷中参西等中医整体学术经验的传承与培养。通过专题讲课等形式答疑解惑,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她常言“师带徒倾囊相授不保守,徒承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79岁的袁金声说,“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这是作为医生的职业精神,我不后悔我选择这个职业,我将一如既往用行动践行这份平凡但却伟大的工作,尽力去做,尽自己的力量,用中医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朱梦怡编辑周婷编审徐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