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里,台州援疆医生医者仁心,在为生命站岗、为健康守门的同时,不断提高着第一师阿拉尔市(下称“师市”)的医疗水平,造福一方。
去年,台州首次选派9大学科医疗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组成人才队伍,赴师市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
10名来自台州九家三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的专家,医院(下称“医院”)和第一师阿拉尔市疾控中心后,结合专业特长,医院为技术支撑,着力医共体建设、医院创建、薄弱学科建设等关键环节,高质量推进医疗援疆工作。
强学科,促联合,精准帮扶提水平
“医院是师市市区医院,但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妇产科和儿科等学科缺乏高精尖人才,诊疗设备相对老旧,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动力和后劲不足。”第十批台州“组团式”医疗援疆领队、医院副院长崔可说。
入疆前,各援疆医生根据受援科室需求,积极了解其现状,借鉴台州先进经验,支援师市医护人员。医院救治水平,他们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建设计划。
援疆医生、呼吸内科副主任赵敏华说:“现在医疗援疆的模式从‘硬件援建’转为‘技术驱动’,开展新技术填补当地医疗事业的空白,不断满足群众卫生健康需求。”
入疆以来,援疆医生已实施高危孕产妇辅助分娩等十多台高难度手术,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等6项技术也填补了医疗空缺。当下,医院急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提高到94.95%,转出病患也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援疆医生还注重学科联合发展,针对复杂病患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一人援疆,也是一个科室的援助,医院的帮扶。每当遇到‘疑难杂症’时,我们就会远程邀请后方专家进行多科学会诊,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援疆医生、消化内科副主任季新荣说。
去年6月30日,为抢救一名小肠大出血的患者,医院消化内科和普外科专家通过远程视频会诊进行指导,季新荣同本地医生联手,成功实施内镜联合外科开腹定位切除出血灶。
为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打造院外院内救治一体化救治模式,援疆医生对现有的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进行重新改建。如今,两个符合医院要求急危重症的救治基地已基本建成。
育人才,带队伍,双向培养促发展
医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师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援疆医生同时也是老师,医院造血功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去年9月1日,援疆医生、妇产科副主任*晓晓带领科室医护人员顺利帮助一位孕期35周,并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妈妈产下一对健康的龙凤胎。
随后,*晓晓立即将手术中涉及到的知识同诊疗指南相结合与医护人员分享,加深其印象。这就是援疆医生*晓晓带“徒弟”的新方法。
工作中,援疆医生毫无保留,“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培养医疗骨干力量。
去年6月28日,台州“组团式”援疆“青蓝计划”启动仪式在医院举行,10位援疆医生结对后备学科带头人20余名。
援疆医生在培养后备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实施“胡杨林计划”,着力增强科室所有人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针对学员的不同特点,我们通过短期轮训、讲学示范、临床操作等方式,全面提升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加强医护人员间的信息资源互享,促使医护人员掌握技术要领,助力新技术在师市‘落地生根’。”援疆医生、麻醉科副主任陆蓉说。
至今,援疆医生已开办院内小讲课24期,开展教学查房教学48次,开展高难度手术及检查操作余人次,培训医护人员名,组织完成2医院的短期轮训。
做科普,开义诊,多措并举转观念
“帮助更多人及时就医,或通过‘治未病’的理念来转变观念、科学预防疾病,减少就医,这些都是我们援疆医生应该做的。”崔可说。
台州援疆医生还“组团”前往一师各医共体分院(医院)了解基本情况,调研实施“台州援疆医疗专家工作室”“基层中医馆”,开展“基层医生急救能力培训”“犬伤门诊网络化建设”等医疗援疆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为职工群众开展义务诊疗、免费检查检验、指导防病治病和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将贴心的优质服务送到基层。
“中医在团场老百姓中颇受欢迎,而大部分医院都未设中医科,‘基层中医馆’建设正是为了满足当地老百姓对中医的需求所计划的项目,我们要利用好师市的中医专科联盟平台,加强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充实师市医院中医学科的发展。”医院*委书记、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徐雄平说。
援疆医生滕承志挂职儿科副主任,他热衷线上科普,工作之余除了自己同女儿制作“我写你画”科普图文外,还指导“青蓝学员”制作科普文章。
滕承志表示,我国儿科医生缺口较大,繁忙的临床工作促使很多儿科医生不得不在三五分钟内结束一次诊断,因此把临床常见的问题写出来,以科普文字供大家参考,能让他们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以更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问题,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