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禽类中,仅有鸡自然感染鸡坏死性肠炎的报道。肉鸡、蛋鸡均可发生,尤以平养鸡多发。蛋鸡的发病日龄为2周龄至6月龄,肉鸡发病日龄一般为2~6周龄。产气荚膜梭菌是肠道的正常寄居菌,粪便、土壤、污染的饲料、垫料或肠内容物均含有产气荚膜梭菌,易感的鸡只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感染。
由于产气荚膜梭菌分布广泛,因此本病可以出现于任一季节,且发作时多为散发状态。从发作频率上来说,夏季发病率最高,这与夏季气温较高、潮湿多雨有关,高温高湿状态下病菌繁殖速度加快,容易在饲料中大量出现,同时夏季温度高,通风弱,如果鸡群饲养密度过大,则身体免疫力降低,更易引发本病。另外,如果鸡群突然更换饲料,且饲料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高纤维日粮或者不科学使用添加剂,极容易造成鸡的肠道黏膜损伤,导致发病。但总的来说,鸡坏死性肠炎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率也比较低,主要以降低生长速度及影响产蛋量为主。
一、临床症状
急性鸡坏死性肠炎发作较为突然,一般在没有症状下突然死亡。若为慢性经过,可见病鸡初期食欲下降乃至停止采食,精神低迷而呆滞,伴随腹泻发生,初期腹泻颜色正常,但很快颜色转黑,有些带血,之后死亡。通常来说本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10~14d左右即可消除,死亡率一般不会超过3%,但若未能及时发现而导致大规模发病且不能及时治疗的话,则可能导致死亡率大幅提高,甚至接近50%。
二、病理变化
对刚死亡的病鸡进行剖检,虽尸体还比较新鲜,腹腔内却会有一股尸腐臭味,这是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本病主要发生于肠道,其他脏器尚属正常。观察其肠道可见肠道管明显扩张,超过正常值的两倍以上,并由此导致肠壁变薄,极易撕裂,肠道黏膜大量充血,有些部位出现血块,黏膜发黄或绿色,肠道内有大量的血便。有报道,少数病例可见肝脏表面有直径2~3mm的圆形黄白色坏死灶。本病常与球虫病同时发生,所以,有时剖检可见到球虫病的病变。
三、诊断
本病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基本诊断,但要确诊还需要进行镜检以及接种实验。
新鲜病死鸡(夏季不能超过2h,其他季节不能超过6h)可采取肠黏膜刮取物和肠内容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均一的革兰氏阳性、短粗、两端钝圆的大杆菌,呈单个或成对排列。着色均匀,有荚膜。在陈旧培养物涂片偶见芽孢。病料划线接种血液琼脂平板,37℃厌氧培养过夜,可形成典型的大菌落,即可确诊。
用肠内容物的纯培养物腹腔接种小鼠0.5mL,18~24h内可致死小鼠,病变与自然病例相同。用同样的方法接种鸡,临床上可见出现黑色或黑红色粪便,但不能致死,剖杀后可见小肠下1/3处有轻度病变,肠内容物涂片可见大量均一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
在临床上本病还要注意与溃疡性肠炎及球虫病等进行鉴别诊断。坏死性肠炎在临床症状和病变上与溃疡性肠炎有相似之处,但溃疡性肠炎是由肠道梭菌引起的,特征性病变为小肠后段和盲肠的多发性坏死和溃疡,以及肝坏死。而坏死性肠炎病变局限于空肠和回肠,肝脏和盲肠很少发生病变。
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也有相似之处,但球虫病的病变以肠黏膜出血为特征,可通过粪便涂片镜检有无球虫卵即可鉴定。但要注意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常混合感染,在诊断和处理上要分清主次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