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5/12 16:16:00
总有患者在看病时问我:医生我明明患的是心梗,为啥您还给我开了胃药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是为什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血栓性疾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促使血栓形成,即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形成是心梗发生的关键环节,因此抗栓治疗成为心梗治疗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临床上,对于急性心梗或者行PCI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6-12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随后长期的单抗治疗,以预防心梗再次发生。然而,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其在预防和治疗心梗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出血并发症,而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就是胃肠道。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这些抗血小板药物均可导致消化道损伤,阿司匹林可通过全身作用和局部作用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氯吡格雷虽不直接损伤胃肠道黏膜,但可影响胃肠道黏膜损伤的愈合。常见的胃肠道损伤症状包括上腹不适、烧心、反酸、恶心、纳差(食量不振等)和腹痛等,也可导致胃肠道出血,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心梗患者在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疾病情况选择性地联合胃肠道保护药,来预防或治疗胃肠道损伤。那么什么样的心梗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同时需要联用胃保护药呢?首先,是存在胃肠道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龄65岁,既往有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旋杆(Hp)感染,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联用其他抗栓药以及烟酒过量等。其次,是在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已经发生消化道损伤及出血的患者,这类患者需通过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然后调整抗栓治疗方案(如缩短抗栓药物使用时长、换用药效较弱的P2Y12受体拮抗剂、减少抗栓药物剂量或调整抗凝药物种类等),同时也将给予胃肠道保护药及/或内镜诊治。临床最常用的胃肠道保护药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在胃肠道保护药物选择方面也是有讲究的!使用氯吡格雷时通常选用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这些对CYP2C19的抑制作用较弱的胃肠道保护药。而使用其他P2Y12受体拮抗剂的患者所有PPI的种类都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