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镜如人生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胃内出现“双幽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幽门和回盲瓣分别是胃与十二指肠以及小肠与结肠的连接通道,对于这些结构,作为消化内镜老司机早已轻车熟路、烂熟于心。
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胃里出现“双幽门”,回盲部出现“双回盲瓣”结构,what?手术“整容”过吧,追问病史,确实没有,乃“浑然天成”。我们在惊叹人体的奇妙之时,一起来揭示其中的奥秘。
双幽门
67岁男性,以“间断性上腹痛1月”行胃镜检查,既往有“关节炎”病史,长期服用“萘普生”抗炎治疗。胃镜下可见幽门小弯处有一巨大瘘道,通往十二指肠腔,与幽门间形成“桥样黏膜”相隔。十二指肠及桥样黏膜可见溃疡及白苔。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阴性,胃窦处活检提示炎性病变,停用“萘普生”后,予以“兰索拉唑”30mg1/日治疗,3月后患者腹痛消失,复查胃镜,胃窦处及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幽门与胃—十二指肠瘘道之间形成“双幽门样”结构。
图1:A.首次胃镜检查胃十二指肠瘘形成;B.活动期溃疡;C.3月后胃镜复查可见黏膜愈合,形成“双幽门”样结构
双幽门(Doublepylorus,DP)可以是先天性的或后天性疾病所致,先天性的DP多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管道组织形成缺陷所致,通常伴发其他系统异常,组织上为正常黏膜及肌层结构。
后天性DP多继发于幽门及十二指肠溃疡,为溃疡穿孔后所形成的胃-十二指肠瘘形成。DP可与产生与溃疡类似的腹痛、消化不良、呕吐、消化道出血症状。假幽门的大小不一,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位置位于胃窦小弯处,另一侧通往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胃癌及十二指肠癌也可形成罕见DP,因此,要做好鉴别。多数情况下,假幽门难以消失(60%),终生存在,也可自行闭合(25%),或与幽门融合为一个管腔。
DP的形成可能与糖尿病、肝硬化、慢阻肺等系统性疾病相关,也与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类固醇药物导致黏膜愈合不良有关。
此外,部分患者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不规范的治疗导致溃疡迁延不愈所致。治疗上,DP本身无需特殊治疗,需消除溃疡诱因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出现梗阻症状,可行内镜下桥样黏膜切开术或外科治疗。
双回盲瓣
68岁男性在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近回盲部有一瘘道样结构,周围黏膜光滑,无瘢痕及挛缩痕迹,一条游蛇般的黄色大便条穿过回盲瓣,又迂回至升结肠(图2A-B),似乎告诉我们,瘘道与回肠相通的,经过仔细辨识,我们发现这个“双盲瓣”的结构其实是由回盲瓣和瘘道构成。患者8年前患有白塞氏病,回盲瓣存在一个直径15mm的深大溃疡(图2C),经过激素治疗后,腹痛、口腔溃疡、关节痛、黑便等症状逐步好转,此次例行常规复查,发现这一奇特结构。
图2:A-B.回盲瓣可见“双回盲瓣结构”远景及近景;C.8年前回盲瓣可见大小15mm圆形深大溃疡
白塞氏病又称“丝绸之路”病,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口腔黏膜、皮肤、生殖器、神经系统、血管及关节系统,肠道白塞氏病只是其中表现之一(图3)。
肠白塞氏病可表现为腹痛、腹泻,产生类似肠易激综合征及炎症性肠病的症状,其产生的溃疡由多个隐窝病变逐步演变而成,可累及黏膜下层甚至浆膜层,严重者可致溃疡穿孔(罕见并发症),该病例中溃疡在穿孔过程中形成小肠—升结肠内瘘,愈合时形成与回盲瓣“平行”的通道。可使小肠内容物通过这两个通道排入结肠,患者并未因这个通道产生特殊症状,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了。
图3:白塞氏病在全身多个系统的表现:A.口腔溃疡;B.球后葡萄膜炎;C.游走性结节性红斑;D.骶髂关节炎;E.生殖器溃疡;F.前葡萄膜炎;G.回盲瓣溃疡;H.左锁骨下动脉动脉瘤;I.脑干白塞氏病
参考来源:
1.LeshchinskiyS,DAgostinoR.Thedoublechannelpylorus.AbdomRadiol(NY).Aug;43(8):-.
2.QiX,GuoX,ShaoX.Doublepylorus.DigLiverDis.Dec;51(12):.
3.UmarS,BilalM.Doublepylorus:twosidestoonestory.ClinCaseRep.Nov7;4(12):-.
4.UtsumiT,HiramatsuY,MiyamotoS.Doubleileocecalvalve.GastrointestEndosc.Jan;89(1):-.
5.KirinoY,NakajimaH.ClinicalandGeneticAspectsofBehetsDiseaseinJapan.InternMed.May1;58(9):-.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镜如人生
本文审核:杨卫生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Mary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