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我院收入了一位77岁的老年患者。这名患者因长期腹痛、食欲不振并逐渐加重而前来就诊。经过详细的询问后得知,患者半年前诊断为脑梗死,经过治疗后恢复良好,未遗留神经系统缺损症状。但是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二级预防,并且不能停药。
经过胃镜检查后,可见患者胃窦处的黏膜出现了红斑、糜烂的情况,符合急性糜烂性胃炎。从目前的检查结果和患者的服药经历来看,初步考虑为因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副作用而导致的急性胃炎。
其实,对于有明确的脑梗死和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来说,长期口服药物进行预防是必须的。但是需要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是否可能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病症出现的时候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今天我们要提到的,就是两种较为常见的药物——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两类药物的功医院复查要做哪些项目,应该重点注意哪些指标。
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功效阿司匹林在医学界已有百年历史,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时至今日,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物。它不仅可以作用于人体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以此来帮助患者调节体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神经系统的传导,进而降低我们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帮助患者减少痛觉。
而近年来,科学家们也发现了阿司匹林的另一妙用,那就是它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阻止血栓的形成。
其实,人体内的血管是相当脆弱并且容易破损的。正常情况下,当血管破损时,我们的血小板就会开始聚集,将破损处的血液凝固住,防止身体因失血过多而导致休克。
但若是血小板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异常聚集的时候,就会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会随着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当血栓在某血管处被卡住时,血管就会被堵塞,血液无法正常流动,从而诱发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所以,阿司匹林现在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一些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如:冠心病、脑梗、心梗等。
区别于阿司匹林,“他汀”并不是一种药物的称号,而是一类药物的总称。目前,他汀类药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为广大高血脂患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等。这类药物不仅对降压有一定的帮助,还能够有效地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调节体内脂质和蛋白含量。
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是,患者在服用他汀后,药物会通过循环系统进入肝脏,与肝脏里合成胆固醇的蛋白受体结合,破坏我们身体合成胆固醇的过程,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除了降脂以外,还有一部分他汀类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同阿司匹林一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栓的形成,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甚至还能在器官移植手术成功后服用,以此来减轻患者体内的排异反应。
通过药物的手段来帮助人体对抗病症或者是消灭病毒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药三分毒”,药品是由各种化学物质结合起来的,它是一种人为合成的东西。药物内一般都会含有能够缓解相应病症的化合物,对治疗某项疾病有着奇特的功效,与此同时,它也会伴随着一些副作用。
所以,在服用药物的时候,我们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