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如下:
消化道出血的表现方式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出血缓急和血液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等因素密切相关。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的关系见表2。呕血几乎均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血丝便(blood-streakedstool)几乎均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其概率无显著差异。黑便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但出血量不是很大和(或)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小肠乃至升结肠出血也可表现为黑便。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但上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大、出血急骤和(或)血液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短时,也可表现为便血,因此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时应注意除外上消化道出血。
据研究,成人每日上消化道出血量5~10mL,粪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每日出血量50~mL,可出现黑便。一次出血量超过~mL,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慌、乏力等。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平卧突然起立时发生晕厥、肢体冷感、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可呈休克状态。急性大出血或长期慢性出血均可发生失血性贫血。急性大出血早期因有周围血管收缩和红细胞重新分布等调节,血红蛋白浓度等可无明显变化。出血后,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以补充失去的血容量,使血液稀释,一般需经3~4h后才出现贫血,出血后24~72h血液稀释达到最大程度。急性出血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慢性失血者则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医脉通摘选自《胃肠病学》(胃肠病学,,20(9):-);更多详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