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副主任医师
同济医院妇产科
上海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十余年,多年来潜心于临床,具备扎实的妇产科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卵巢癌学组成员、宫颈癌学组成员、腹腔镜学组成员、宫腔镜学组成员。擅长妇科常见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参与多项临床及实验研究,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患者病史资料:患者,女,66岁,年3月外院行卵巢癌不全分期手术(右卵巢及部分大网膜膜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右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术后行TC方案静脉化疗4次。年9月下腹部坠胀,查血CA升高.1U/ml,MRI复查提示腹膜增厚,考虑卵巢癌复发,行腹腔镜探查术,并手术切除子宫+左附件+右输卵管+盆腔淋巴结+大网膜+阑尾,术后病理:右侧卵巢局灶见少量腺癌组织浸润,倾向高级别浆液性癌,网膜见腺癌(倾向高级别浆液性癌),后行TP静脉化疗2次。年6月随访CA升高45.3U/ml,MRI及PET-CT检查提示患者腹膜后、左侧髂内血管旁及肠系膜间隙多发淋巴结转移,较大者1cm。
术前诊断:复发性卵巢癌
术后情况:术后病理:腹膜后淋巴结见癌转移,纤维脂肪组织中见癌组织浸润。术后三周血CA恢复至28.00U/ml,行TP方案静脉化疗,目前术后5月,一般状况良好,全身检查未见复发肿瘤病灶,CA3.51U/ml。
治疗体会:1.复发性妇科肿瘤,孤立复发病灶,手术彻底减瘤可达到较好的临床缓解效果。2.腹腔镜手术在复发性肿瘤减瘤手术中具有一定作用,对于隐匿、相对孤立病灶,结合影像学评估,可达到精准切除。
止血防粘体会:对于多次手术患者,易造成盆腔粘连和解剖结构的改变,术中按照解剖结构精细操作,尽量避免出血及副损伤,可吸收性防粘连材料的使用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盆腔粘连,促进术后恢复。
程忠平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
同济医学院妇科微创医学研究所所长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MHH)访问学者
亚太妇科内窥镜理事会(APAGE)上海办事处主任
亚太妇科微创技术培训中心主任(ACMIG)
《APAGE-GMIT》杂志名誉主编
上海市妇女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肿瘤学组组长
上海妇产科学会委员
上海妇科肿瘤学会委员
上海市妇产科医师协会委员
华东妇科内窥镜学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妇科内窥镜学组副组长
上海市劳模、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科技创新能手、上海市高尚医德提名奖、上海市首届“仁心医师”提名奖。
本案例主诊医师依靠术前高分辨影像学技术,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明确患者“左侧髂血管及肠系膜间隙多发淋巴结转移”。基于腹腔镜探查,切除淋巴结转移灶。其中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灶是容易遗漏的,该手术难度大,需要临床医生有良好的腹腔镜基本功和操作能力。
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处理存在很大的学术争论。二次肿瘤减灭手术患者是否近获益,缺乏良好的循证依据。复发性卵巢癌最常见的累及部位:(1)结直肠,最终导致患者低位肠梗阻、恶液质;(2)膀胱和输尿管,导致输尿管梗阻、肾功能受损;(3)血管淋巴系统,妇科常见的为盆腹腔淋巴结转移性增大。本案例复发形成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在既往的妇科病例中很少涉及。根据腹腔镜二次探查可以设计更好的手术方案,对于盆腹腔孤立种植转移灶和淋巴结病灶,可以施行腹腔镜下病灶清除术;对于胃肠道、泌尿道梗阻患者,也可以采用二次手术(如结直肠造瘘、肠段切除-吻合、输尿管造瘘、输尿管支架等)重建器官功能。手术前高分辨率影像学技术(MRI、CT、PET-CT),使得临床医生可以较准确的获得患者全身转移病灶的情况,并能进行精准的局部病灶定位。这对腹腔镜二次探查/手术成功具有关键作用。此外,二次探查/手术可获取肿瘤标本,建立和分析肿瘤分子特征,为续后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