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中儿科常见病,近两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肠系膜淋巴结炎。
病
因
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且回肠、结肠区淋巴结较多,在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后,病*、细菌及其释放的*素沿血液循环到达该淋巴结区,容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
病
特
点
1.发病以2-6岁的儿童多见。
2.大多因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而并发,临床主要有发热、腹痛、呕吐等表现。
3.腹痛以脐周腹痛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痛,每次发作多持续2-5分钟左右。
4.超声检查多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超过1cm。
5.本病容易复发,多数在再次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后出现腹痛症状。
中医治疗
通过临床病例观察,中医药治疗本病凸显优势。中医通过辨证选用消食导滞、祛湿、行气止痛及软坚散结的中药口服,以达到缩小肠系膜淋巴结的目的。同时配合小儿推拿、穴位贴敷、中频离子导入等中医外治法治疗,疗效更佳。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1
推补脾经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蘸食用淀粉或润肤油后,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单方向直推小儿脾经穴,每次推50~次。此法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
2
揉外劳宫
外劳宫:位于手背第3掌骨的1/2处,与内劳宫相对。操作时以顺时针揉3~5分钟。起到补阳气,止腹痛的作用。
3
摩腹
摩腹:小儿采取平卧位,医者或家长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一般选择顺时针方向,按摩5分钟。操作时,先搓热双手,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4
拿肚角
肚角:位于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操作时用拇、食、中三指相对用力拿住肚脐两旁腹肌并作对称揉拿,约3-5次。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是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好。
5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缘旁开1横指处。操作时用拇指端相对用力按揉双侧足三里,每侧每穴约按揉次。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是强壮身体的大穴。
中医特色疗法
1
中药穴位贴敷—健脾方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作用:具有健脾益气、行气消滞的功效,既可辅助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又能调理肠胃,增进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
2
中药离子导入—消化系统
作用:调理脏腑功能,提高药物疗效。
3
中药封包联合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消化系统
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适用于呕吐,腹泻,腹胀,腹痛拒按,嗳气泛酸,不思饮食、大便臭秽,便秘等。
虚证:适应于呕吐,腹泻,腹痛隐隐,腹满喜按,神疲倦怠,面色萎*,完谷不化,形寒肢冷,大便稀溏或夹有乳凝块及食物残渣,气虚便秘等。
作用:行气止痛,健脾开胃,温经通络。
可根据临床证型选取适合的中医特色疗法。
注:儿科门诊和住院部已开展以上治疗项目,详情可咨询儿科医务人员。
BYE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文编辑:陈致雯副主任医师
李盼中医师
蔡小其中医师
陈东妹护士
责任编辑:石艳红副主任医师
李少芳副主任护师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