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知网
目的: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加醒脾养儿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例确
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加醒脾养儿颗粒;对照组使
用常规剂量抗炎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58.2%),有效28例(35.4%),无效5
例(6.3%)。对照组显效51例(64.5%),有效24例(30.3%),无效4例(5.0%),二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加醒脾养儿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疗效满意,且比较安全。
一点红
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多属病*感染,常与呼吸感染有关,也有人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腹痛可在腹部的任何部位,但因病变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和脐周为主。腹痛性质不固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疼痛发作间隙感觉较好[1]。笔者自年6月至年12月应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加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减少或停用抗菌药物的应用,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山栀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治疗组79例,男53例,女26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3岁;对照组79例,男42例,女37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7.8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
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②B超: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在2~5mm,淋巴门无血流信号。纵径>5mm,纵横比>2,并有2个以上淋巴结呈弥漫性均匀性改变者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1.3分组与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79例,对照组79例,采取单盲法治疗。治疗组:猴头菌提取物颗粒1袋,3次·d-1;醒脾养儿颗粒,2~7岁患儿口服2袋·次-1,2次·d-1,7~12岁患儿口服3袋·次-1,3次·d-1;7d为1个疗程。对照组:头孢克肟颗粒1.5~3mg·kg-1·d-1,2次·d-1,口服和-Ⅱ0.3~0.5mg·kg-1·d-1,2次·d-1,口服7d为1个疗程。1.4疗效评定治愈:腹痛止,热退无反复,无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有效:腹痛减轻,热退无反复,无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无效:腹痛无缓解,热未退或热退而复升,仍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1.5统计方法将数据资料输入计算机,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治疗1周后治疗组显效46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显效51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9%。治疗组显效率58.2%、总有效93.6%与对照组显效率64.5%、总有效94.9%相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回肠末端,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一般认为本病是因呼吸道病*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从而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3]。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促进粘膜修复等作用。此药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局部炎症损害促进炎症消退,并改善胃肠黏膜及肠系膜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再生、组织修复,可改善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醒脾养儿颗粒主要成分为:①一点红:具有清热、利尿、凉血、解*之功效;②毛大丁草:具有宣肺、止咳、发汗、利水之功效;③山栀茶:具有活血通络、接骨消肿、解*止痛之功效;④蜘蛛香:具有行气、散寒、活血、镇静、顺气、消食等功效。同时服用可抗炎止痛,增进小儿食欲,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本病复发。本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药物的总体治疗疗效无差别(P>0.05),所以应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加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满意,且可减少或停用抗菌药物的应用,在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方面取得较好效果。且本品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口感好,小儿易接受,不会增加小儿治病成本。综上所述,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加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很好疗效,可临床推
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