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中国城市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主要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两大类,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定期筛查是预防大肠癌的最有效方式,越早发现,越早受益,癌前病变及时发现五年生存率高达%,治疗效果好,花费少。
哪些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呢?
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有人患过大肠癌,尤其是直系亲属患大肠癌,属于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生活方式:长期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一些肠道慢性炎症的病人容易患大肠癌。
有哪些典型症状呢?
1.早期症状:早期大肠癌可以无明显症状,可能出现一些排便习惯的改变及大便性状改变的非特异性症状,而容易被忽略。
2.直肠癌:直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的改变及大便性状的改变。
便血:多由于粪块摩擦癌组织引起出血,出血多为鲜红色。
排便习惯的改变:由于病灶刺激肠粘膜,引起排便反射,表现为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
大便性状:由于癌肿环状生长,导致肠腔缩窄,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甚至肠腔阻塞。
3.右半结肠癌: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包块、贫血、消瘦及腹痛。当合并贫血时,出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当患者出现消瘦。说明患者病情往往属于晚期。
4.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无排气、排便。此外,左半结肠癌患者还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秘、便血、腹泻等不适。
5.伴随症状:体重下降及消瘦
怎样排查大肠癌呢?
1.肛门指检、大便潜血检查、粪便基因监测
距离肛门7厘米以内的肿瘤,90%可通过肛门指检发现。80%的结直肠癌患者都有便血情况,且半数无法通过肉眼看到,却通过大便潜血检查查出。粪便基因监测通过分析粪便中的遗传物质粪便DNA,可以检测出直径1厘米以上进展期腺瘤和肠癌病灶,及时发现早期肠癌基因突变,定期复查。
2.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
如果发现其数值较高,应做进一步检查,能为我们早期发现肠癌提供依据。
3.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体检建议
1.高危人群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复查一次。若发现腺瘤或恶变的息肉应及时切除,持续3年每年复查,然后每3~5年复查一次。
2.非高危人群推荐50岁以上都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若没发现问题,以后可以每10年左右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若检查时发现有息肉,切除后的前3年应该坚持每年复查一次。
如确诊肠癌怎样治疗呢?
对于确诊肠癌的病人,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切除,目前医疗技术进步,随着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普及,肛门结直肠外科的微创手术已经普遍开展,手术更加微创小,痛苦小,恢复快。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愿您肠动肠健康!肛门结直肠外科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刘首记
肛肠科主任
主任医师
从事结直肠外科20余年;湖南省胃肠腔镜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NOSES联盟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大肠疾病学术委员会委员;结合株洲市普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株洲市胃肠外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师从全国胃肠腔镜外科主委李国新教授;擅长:胃、结直肠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肿瘤微创手术,腹壁疝微创手术,甲状腺微创手术、主攻:结直肠肿瘤,结直肠炎性疾病,便秘,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腹痛,痔瘘肛门疾病。
刘国荣
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盆底外科学会委员,湖南省中西结合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湖南中医肛肠学会副主任委员,湖湘肛肠界专家,株洲市首界名中医,株洲市名老中医易飞鸾学术传承人。擅长运用中医特点、特色疗法和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肛肠疾病,尤其对溃疡性结肠炎、慢性便秘等肛肠科常见慢性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外科围手术期运用中医中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颇深的造诣。
刘海泉
肛肠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从事肛肠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医院医院进修肛肠外科。现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擅长:重度混合痔、复杂性肛瘘及肛门疑难疾病的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直肠脱垂(脱肛)、慢性结肠炎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来源:肛肠科肖芳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