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许多中老年人都会定期做包括血液检查、腹部B超、胸透等常规体检,可很少有人会主动做肠道健康检查。
大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由于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奏效,美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现处于下降阶段;而中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则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结直肠癌(即大肠癌)的症状较隐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阶段,患者可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以至于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肠道的健康检查尤显重要。
而早期的大肠癌没有特异性症状,应如何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大肠癌呢?
下面为您介绍早期发现大肠癌的三板斧:粪便隐血试验、肛门检查指检、肠镜。
1.直肠肛门指检。医生可以通过最简单直接的触诊和观察来判断肛肠疾病,超过半数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而80%的直肠癌属于中低位,直肠肛门指检可以发现,对肛周疾病与大肠癌做出初步判断。
成年人的直肠一般长15厘米,距离肛门口7~8厘米以下的直肠肠壁可以用手直接触诊,可发现直肠黏膜上有稍隆起的结节。
中国的大肠癌患者中,一半以上是直肠癌,而在直肠癌患者中,又有约70%是中低位直肠癌。
换句话说,70%的直肠癌(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大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检摸出来。
医生在做该项检查时若发现指套上粘有黏液,说明该患者的直肠内有脓血性分泌物,如果沾有暗红色血液可提示肠道出血,鲜红色则可能是痔疮出血。
大多数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发现病变。另外,通过直肠指诊检查还可明确癌肿的形状、质地和移动度等。
2.粪便隐血试验。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为什么要做隐血试验筛查大肠癌?
当消化道少量出血时一般不会有便血、黑便等表现,粪便外观肉眼没有异常,但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对消化道内极少量的出血做出判断。
其实不止大肠癌,包括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肿瘤会侵蚀粘膜及粘膜下血管导致非常微量的消化道出血,这种极小量的出血用肉眼难以判断,这时可以通过的粪便检查发现是否有隐匿的消化道出血。
对于没有胃病病史的人们,如果体检发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建议择时再做一次,如果还是或者持续呈现阳性那么就需要警惕了,首先要排除消化肿瘤,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部位有胃、结肠、十二指肠,在专科医生建议下进一步做肠镜或胃镜检查。
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在消化道溃疡性出血时呈间断性阳性;而消化道肿瘤时往往呈持续性阳性,因此可作为良、恶性出血的一种鉴别。
人们在40岁以后发生大肠癌的几率会明显上升。据统计,大约有75%的大肠癌患者都处于这个年龄段。
因此,人们应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警惕息肉或肿瘤引起的出血,首先粪便隐血试验比肠镜和肛门检查指诊来得更为方便,也更容易做到筛查,一次检查花费大约十元,若有持续阳性,则应谨慎,进一步做内镜检查。
3.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清晰地观察肠道,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直肠癌的发现与确诊。
目前,很少人主动做肠镜健康检查,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民众对大肠癌缺乏认识;
二是民众对肠镜这种侵入性检查方法难于接受,甚至恐惧。
这种恐惧心理使很多患者耽误了病情,致使临床上很多的大肠癌病例得不到早期诊治,错失治疗良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师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肠镜检查的不适感已大为降低,检查时间也大大缩短,完成一次肠镜检查约需一刻钟。此外,也可选择在静脉麻醉的状态下进行无痛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的另一大意义,在于能发现并通过内镜微创处理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癌变。而从腺瘤的发生,到癌变的发生,可能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能在腺瘤未癌变或者早期癌变的无症状阶段,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并经内镜微创治疗,则可以阻断了其向癌转变的机会。
大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大约90%以上的结肠癌是息肉演变而来的,息肉演变为癌,需要10~15年的时间,如果在此期间发现并切除它,就能有效预防。
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步。随着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手术与药物的不断进步,使结直肠癌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因而,患者的生存期更长,生活质量更高,甚至早期患者可以得到治愈,因此肿瘤治疗强调一个字“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粪便隐血试验和肛门检查指诊可作为大肠癌的普查手段,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在肠镜无法普及之前,粪便隐血试验和肛门检查指诊是很好的补充。
若粪便隐血试验有持续阳性,或者肛门检查指检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肠镜检查。
哪些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①30~40岁以上,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及腹痛者)。
②曾经罹患肠癌者。患有结肠癌的患者,即便残存的结肠是正常的,再次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3倍;如果残存的结肠曾有过腺瘤或现有腺瘤存在,危险性增加6倍。第二次大肠癌一般在治疗后2~30年内出现,大部分出现在治疗后3~4年内。
③血吸虫病患者。
④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死于大肠癌的概率会增加4倍。
⑤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⑥有盆腔放疗史者。
⑦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几率比正常人高6.9倍,一般在发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以后,下来每10年会有10%~20%的患者发生癌变。出血性溃疡性直肠、结肠炎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大肠癌。
⑧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家族史的成员,该类人群发生大肠癌的几率较高,发病年龄较早。
几岁开始做大肠癌的筛查?
1.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高危的人群,这类人群我们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
2.对于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
3.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建议尽早前往大的肿瘤中心就诊。
作者:杨杰广州医院胃肠外科
来源:胃肠病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健康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别忘了动动手指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也可以在文末点一点“在看”,和更多朋友分享你的观点哟~
欢迎向我们投稿或推荐优秀文章,将优秀文章与更多的同行分享、交流。
联系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