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潮水退去四次流动性拐点的影响及启示
TUhjnbcbe - 2021/6/17 13:50:00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1、经济周期有自身运行规律,过热和滞胀阶段先后出现狭义和广义流动性拐点。经济围绕长期趋势运行,但存在短期波动。货币*策逆周期调控,从货币向信用环节传导,熨平短期波动。基本面和货币*策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短期经济周期。1)衰退期: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下行,货币*策放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弱,对应“宽货币紧信用”,狭义流动性向上拐点出现;2)复苏期:产出缺口好转,通胀下行,货币*策稳健,实体融资需求回升,对应“宽货币宽信用”,广义流动性向上拐点出现;3)过热期:产出缺口向好,通胀上行,央行收紧流动性,而实体融资需求仍旺盛,对应“紧货币宽信用”,狭义流动性向下拐点出现;4)滞涨期: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上行,央行难以放松货币,实体经济需求不振,对应“紧货币紧信用”,广义流动性向下拐点出现。

2、年金融危机至今,我们共经历了四轮典型经济周期。每一轮周期持续3-4年,大体按“宽货币紧信用-宽货币宽信用—紧货币宽信用—紧货币紧信用”顺序轮转。经济周期轮动,驱动货币*策调整,货币信用周期轮动,触发流动性拐点,并反作用于经济运行、大类资产表现。本文我们重点复盘四轮周期中流动性向下拐点的成因、影响、表现,并总结经验规律。

1)第一次流动性拐点:年3季度狭义拐点出现,年初广义拐点出现。年末的宽松*策刺激下,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由复苏转向过热,通胀大幅抬升,股价房价大涨。在此背景下,年3季度起货币*策基调转紧,央行大幅升准升息,严控信贷投向,地产调控升级。伴随*策转向,年7月至年末,R中枢大幅上行,年初至年中,信贷、M2增速由前期30%的高位大幅回落至15%的常态水平。货币-信用周期向下阶段,股债下跌,房价增速放缓。

2)第二次流动性拐点:年3季度狭义拐点出现,年2季度广义拐点出现。年以来,非标兴起、影子银行快速扩张,债务杠杆提升,金融风险累积。为治理影子银行、控杠杆,货币*策自年3季度起转紧,央行收紧流动性,抬升资金成本,引发年两次“钱荒”,同时监管加码,整治非标、调控房市。年3季度至年初,R波动上行,年5月至年4月,M2增速由16%的高点回落至10%。货币-信用周期向下阶段,股市分化、债市大幅调整、房价增速放缓。

3)第三次流动性拐点:年3季度狭义拐点出现,年末广义拐点出现。年三季度以来,国内经济企稳,PPI步入上行通道。同时,伴随前期影子银行扩张,金融体系无序膨胀,宏观杠杆率快速抬升。*策重心转向稳杠杆、防风险,货币*策自年3季度起转紧,央行锁短放长,提升逆回购、MLF利率,资管新规等金融监管*策密集出台。年8月至年初,DR中枢由2.3%波动上行至近2.8%,、年金融去杠杆、实体去杠杆先后到来,M2、社融增速快速下行。债市大幅调整,房价增速回落,股市由结构分化转向普遍下跌。

4)第四次流动性拐点:年5月狭义拐点出现,年末广义拐点出现,年1月再度确认。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回归潜在增速,通胀预期抬头,结构性资产价格泡沫,宏观杠杆率抬升。年5月起,货币*策从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模式,宽货币转向稳货币。狭义、广义流动性拐点先后到来,DR中枢自年5月起持续抬升,社融增速于年11月见顶。

3、历史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复盘年金融危机后的四次典型流动性向下拐点,我们发现:1)一轮货币信用周期通常持续3-4年,其中货币*策收紧阶段通常持续1.5-2年,紧货币向紧信用传导存在1-2个季度时滞。2)经济过热、通胀抬升、资产价格上涨、宏观杠杆率上行,往往是触发货币*策收紧的重要原因。3)金融危机后至今,央行操作趋于精细化,结构性工具箱不断完善,双支柱框架逐步健全。4)流动性退潮阶段,主要资产类别面临不同幅度调整。债市对货币周期高度敏感,股市、房市与信用周期、金融*策关联紧密。5)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繁荣之后是萧条,萧条之后孕育重生。周而复始,周期轮回。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我法只渡有缘人。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放下一切执念,心无所住。

正文

1经济周期、货币信用周期与流动性拐点

经济周期是有自身运行规律的。经济围绕长期趋势运行,但存在短期波动。货币*策逆周期调控,从货币环节向信用环节传导,熨平短期波动。基本面和货币*策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短期经济周期。我们分别以货币、信用刻画货币*策周期,以产出缺口、通胀刻画经济运行,将二者统一到同一个框架下。在短期波动与宏观调控共同作用下,经济周期形成四大阶段。周期轮动,驱动货币*策调整,触发流动性拐点,并反作用于经济运行、大类资产。1)在衰退期:经济下行,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下行。货币*策趋松,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较弱,广义流动性仍然较紧,狭义流动性向上拐点出现(转松),对应“宽货币+紧信用”格局,债券表现最为突出。2)在复苏期:经济上行,产出缺口好转,通胀下行。随着经济转好,企业盈利改善,融资需求提升,广义流动性提升,广义流动性向上拐点出现(转松),对应“宽货币+宽信用”格局。货币*策稳定叠加企业业绩改善,股票获得超额收益。3)在过热期:经济上行,产出缺口继续向好,通胀上行。经济存在过热风险,央行收紧流动性,货币*策趋紧,但是此时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依然旺盛,广义流动性短期难以回收,狭义流动性向下拐点出现(转紧),形成“紧货币+宽信用”格局。商品受益于通胀上行,明显走牛。4)在滞胀期:经济下行,产出缺口恶化,通胀上行。由于通胀压力较大,央行难以放松货币,叠加实体经济需求不振,狭义及广义流动性均较紧,广义流动性向下拐点出现(转紧),形成“紧货币+紧信用”格局。现金表现相对优于其他大类资产。2金融危机后的三次历史典型流动性拐点21世纪以来,中国货币信用周期轮动基本符合上述规律。每一轮周期持续3-4年,大体按“宽货币紧信用-宽货币宽信用—紧货币宽信用—紧货币紧信用”顺序轮转。年金融危机至今,我们共经历了四轮典型周期轮动。2.1第一次流动性拐点:年3季度狭义拐点出现,年初广义拐点出现2.1.1背景:经济由复苏转向过热,通胀大幅抬升,资产价格大涨

伴随金融危机冲击逐步消退、逆周期*策效果显现,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由复苏状态逐步转向过热,通胀水平大幅抬升。

为应对金融危机,年四季度央行多次降准降息,信贷、M2快速增长。资金面大幅宽松,带动股价房价大涨。

2.1.2*策操作:升准升息,严控信贷投向,地产调控升级

伴随经济过热、通胀抬头,资产价格上涨,年3季度起货币*策基调转紧并持续至年末。1)年7月,央行重启1年期央票发行并主动引导利率上行,成为货币*策转向的重要信号。2)年10月国务院提出,后期*策的立足点之一是“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年,央行表示要“促进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货币*策基调转紧。3)年1月起,央行进入升准升息通道。

金融监管*策加码,控制信贷增长、规范信贷投向,房地产调控升级。1)信贷严控,总量上引导信贷增速向常态回归,结构上,严控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及新开工项目的贷款,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信贷支持。2)地产调控升级,“限购、限价、限贷”*策陆续出台,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2.1.3流动性拐点:年3季度狭义拐点出现,年初广义拐点出现

年3季度,狭义流动性拐点出现。自年7月货币*策转向以来,R水平自低点持续上行。年7月至年末,R中枢由1.0%大幅上行至近4%。

年初,广义流动性拐点出现。年末,资金面大幅宽松、四万亿刺激*策出台,推动信贷、M2增速在年大幅攀升至30%以上。年初至年中,信贷、M2增速大幅回落至15%、13%的常态水平。

2.1.4大类资产表现:股市、房市、债市均现调整

股市:前期宽松*策下,流动性充裕,股市大涨。但伴随货币*策转紧,流动性拐点到来,股市掉头向下。年初至年末,上证综指、沪深指数均累计下跌约30%。

债市:经济逐步恢复,逆周期*策逐步退出,年初至年3季度,10年国债收益率自3.0%的低位波动上升至4.0%。

房市:年的宽信用周期下,房价大涨。但伴随房市调控升级、广义流动性拐点到来,年初至年末,房价增速由前期20%的高位水平逐步回落至7%左右。

2.2第二次流动性拐点:年3季度狭义拐点出现,年2季度广义拐点出现2.2.1背景:影子银行快速扩张,提升债务杠杆,积累金融风险

欧债危机冲击减退叠加年上半年宽松货币*策效果逐步显现,年3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经济增速有所回升。

但事实上,-年经济并未明显过热,非标兴起、影子银行快速扩张,提升债务杠杆,积累金融风险,是促使*策转向的真正原因。年起,伴随金融自由化浪潮,影子银行快速扩张,成为信用派生的重要渠道。年金融机构“股权及其他投资”余额增速超60%,带动M2自年4月起触底回升。影子银行促进信用派生,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经济增长。但金融资产脱离监管快速膨胀,抬升宏观债务杠杆,积累隐性金融风险,成为促使*策转向的重要原因。

2.2.2*策操作:收紧流动性,提升短端利率,整治非标

为治理影子银行、控制债务杠杆,货币*策自年3季度起转紧并持续至年1季度,年两次“钱荒”成为标志事件。1)年7月,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利率。2)年,央行减少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通过抬升短端资金成本,倒逼银行去杠杆,分别在6月、12月引发两次“钱荒”。

金融监管*策加码,整治非标、调控房市。1)年3月,银监会发文,规定非标资产在理财资产池中余额占比不得超过35%,限制非标资产的无序扩张。2)年初,国务院先后颁布“国五条”、“新国五条”,地产调控再度升级。

2.2.3流动性拐点:年3季度狭义拐点出现,年2季度广义拐点出现

年3季度,伴随货币*策基调转紧,狭义流动性拐点出现。自年3季度货币*策转向以来,R水平自低点上行。年3季度至年初,R中枢由3.1%波动上行至近5%,并在年两次“钱荒”时期飙升。

年2季度,广义流动性拐点出现。年5月至年4月,伴随紧货币向紧信用传导,M2增速由16%的高点回落至10%,信用扩张节奏明显放缓。同时,年3月至年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由6.65%的低位水平持续回升至7.2%。

2.2.4大类资产表现:股市分化、债市大幅调整、房价增速放缓

股市:年,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主板震荡下行,上证综指、沪深分别下跌6%、8%,但经济结构调整、投资者偏好小市值公司,创业板表现突出,创业板指涨幅超80%。

债市:伴随货币*策转向,10年国债收益率自年8月起进入上行通道,并在年下半年大幅抬升,由3.4%快速攀升至4.5%。

房市:伴随房市调控升级、广义流动性拐点到来,房价增速回落至个位数水平。

2.3第三次流动性拐点:年3季度狭义拐点出现,年末广义拐点出现2.3.1背景:经济企稳,通缩结束,宏观杠杆率持续抬升,系统性风险累积

年三季度以来,供给侧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国内经济企稳,由复苏逐步转向过热。工业品通缩结束,PPI步入上行通道。

-年,伴随影子银行扩张,金融体系无序膨胀,宏观杠杆率快速抬升,金融风险持续积累。-年,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年均提升12个百分点。影子银行无序扩张,金融体系链条拉长、期限错配,系统性风险持续积累。

2.3.2*策操作:锁短放长,提升逆回购、MLF利率,金融严监管

*策重心由稳增长向防风险切换,货币*策自年8月转紧并持续至年1季度。1)年8月,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公开市场操作锁短放长,带动货币市场利率上行,成为货币*策由松转紧的重要标志。2)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3)年初至年3月,央行累计提高逆回购、MLF利率30BP,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打击期限错配。

金融去杠杆防风险的主基调下,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监管*策密集出台。1)年3-4月,银监会开展“三三四十”专项治理行动,整治金融乱象。2)年11月发布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落地。3)年5月,六部委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地方*府举债融资行为。4)年四季度以来,房市开启新一轮严调控。

这一时期,美联储同样处于货币*策正常化阶段。伴随经济恢复,美联储自年起退出量化宽松*策,年末步入加息周期。年末至年末,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由0.5%提至2.5%。

2.3.3流动性拐点:年3季度狭义拐点出现,年末广义拐点出现

年3季度,狭义流动性拐点出现。自年8月货币*策转向以来,DR水平自低点上行。年8月至年初,DR中枢由2.3%波动上行至近2.8%,始终位于7天逆回购*策利率上方。

年末,广义流动性拐点出现。货币*策趋紧,金融监管持续加码,影子银行规模快速萎缩,信用扩张放缓。年,金融去杠杆带动M2增速大幅回落、债券利率快速上行,但这一阶段去杠杆尚未伤及实体经济,社融增速相对平稳。但年,实体经济去杠杆到来,非标融资大幅萎缩,社融增速快速回落。

2.3.4大类资产表现:股市债市大幅调整、房价增速回落

股市:年,金融去杠杆阶段,股市分化,流动性向龙头集中,主板明显跑赢创业板,沪深、创业板指数年全年分别涨超20%、跌超10%。但年末以来进入实体去杠杆、社融增速快速下滑,股市各板块均呈现大幅调整,年沪深、创业板指数均跌逾20%。

债市:-年3季度,货币*策大幅宽松,债券市场经历了史上最长牛市。但伴随经济复苏、货币*策转向,10年国债收益率进入上行通道,年末至年初,10年国债收益率由2.7%回升至3.9%。

房市:整体而言,年末以来,地产调控趋严叠加信用周期下行,房价涨幅由年的10%以上回落至、年的低个位数。结构来看,一线城市严监管下需求外溢、棚改货币化安置推动库存去化,二三线房价涨幅跑赢一线,但基本面支撑较弱。

3年流动性拐点:周期的轮回3.1背景:经济回归潜在增速,通胀预期抬头,结构性资产价格泡沫,宏观杠杆率抬升

年四季度中国GDP实际增速6.5%,经济回归潜在增长率,需要货币*策回归正常化。

通胀预期抬头,部分领域资产价格泡沫化,需要信用*策边际结构性收紧。

年受疫情影响,1-4月货币*策大幅宽松带动信贷扩张,5月后宽财*成为信用扩张重要力量,宽货币与宽财*先后轮动,我国宏观杠杆率大幅提升。

3.2*策操作:慢转弯,从“宽货币”到“稳货币”

阶段一:5月以来,伴随经济向潜在增速恢复,货币*策从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模式,结构性宽松与结构性收紧并存。

阶段二:11月下旬,信用风险事件冲击、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央行以流动性小幅宽松对冲市场担忧情绪,但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流动性宽松预期。

阶段三:1月,前期小幅宽松引起上海等局部热点城市房价上涨、通胀预期抬头、股市火热、金融机构杠杆率抬升,央行公开市场投放量明显减少,货币*策再次边际收紧,可以理解为央行对之前宽松状态“纠偏”

3.3流动性拐点:年5月狭义拐点出现,年末广义拐点出现

年5月起货币*策回归正常化,狭义流动性拐点出现。年1月货币*策再度收紧,拐点进一步确认。

年11月社融增速见顶,广义流动性拐点出现,年1月社融、M2增速继续回落,拐点进一步确认。

随着货币*策边际转向,资产价格体现了较为明显的流动性由松收紧的特征。1)债市自年5月起持续调整,已回升至年高位水平。2)房市“抱团”上海、深圳、杭州等局部热点城市。3)年下半年以来,股市“抱团”以白马股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年春节后,前期抱团板块大幅调整。

海外,疫苗推进、经济修复、通胀预期升温,2月25日十年美债冲高破1.5%,创年2月以来新高,带动风险资产估值回调。

4历史总是押着同样的韵脚

复盘金融危机后的四次典型流动性向下拐点,我们发现,历史总是相似的。经济运行有自身的规律,经济周期轮动,驱动货币*策调整,货币信用周期轮动,触发狭义、广义流动性拐点,并反作用于经济运行、大类资产表现。

从周期长度来看,一轮货币信用周期(“宽货币紧信用-宽货币宽信用—紧货币宽信用—紧货币紧信用”)通常持续3-4年,其中货币*策收紧阶段通常持续1.5-2年,紧货币向紧信用传导存在1-2个季度时滞。

从背景来看,经济过热、通胀抬升、资产价格上涨、宏观杠杆率上行,往往是触发货币*策收紧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年以前,*策收紧的目的多为防止经济过热、管理通胀预期,但年以来,伴随经济增速换挡、内生增长动能下降,金融稳定目标的重要性提升,稳杠杆防风险多次成为触发货币*策收紧的主因。

从货币*策操作来看,金融危机后至今,央行操作呈现四大特点。1)货币*策工具箱日趋完善,央行操作趋于精细化。2)结构性货币*策工具箱不断丰富。3)双支柱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逐步健全。4)在货币*策收紧阶段,*策态度可能出现短期反转(通常持续1-3个月),但短期噪音并不影响周期性力量。

从大类资产表现来看,流动性退潮阶段,主要资产类别面临不同幅度调整。债市对货币周期高度敏感,紧货币阶段,经济恢复、宽松*策退出,债市通常面临大幅调整。股市、房市与信用周期、金融*策关联紧密。信用周期下行、金融监管趋严阶段,股市房市面临调整。

过去几十年,全球范围的货币超发和低利率高债务,催生了资产价格大涨,进而导致了社会财富差距、收入分配加问题。

如今美国的无限量化宽松*策,万亿大放水,推动了股市、地产、比特币、*金等价格继续飞天,而如今还没有明显的*策退出的迹象,这意味着年里,所有促进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精准扶贫等举措,将会越来越重要。(来源:智谷趋势)

01

滞胀:经济复苏边际放缓,通胀预期抬升,站在流动性拐点上

2月PMI的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建筑业活动等多项反映经济运行指标出现下滑,有的是连续两个月下滑,而物价指数则处于近几年高位,这是经济周期正逐步从复苏转入滞胀的典型特点。

滞胀是货币宽松的终结者。

这验证我们的判断:中国经济周期正从复苏转入过热和滞胀,通胀预期抬升,结构性资产价格泡沫化,我们可能正站在广义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上。

年一季度前后是经济顶,随后回归潜在增长率,增速前高后低。

1、通胀预期抬升,中美债券利率飙升,资本市场杀估值。

最近美国10年期购债收益率从年初的0.9%飙升至1.44%,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3.13%飙升至3.3%附近,通胀预期十分强烈,债券利率大幅上升,高估值的板块快速杀跌。

究其原因是前期货币超发导致流动性过剩,推高股市估值;随着通胀和全球经济复苏预期抬头,全球资本市场对流动性变得异常敏感,利率飙升导致资本市场杀估值。

2、年初以来全球股市、房市、商品、*金、比特币等资产价格普涨,根本的原因是货币超发和流动性过剩。

年初疫情以来,中美为代表的全球股市走出牛市,美国两大海岸线房价连创新高,中国深圳、杭州、东莞、上海等热点城市房价大涨,很大的原因是货币宽松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和货币超发。

经济还在地上趴着,股市房市已经在天上飞了起来,背后的“永动机”就是货币超发。

年3月16日美联储推出“零利率+亿美元QE”,18日美联储推出大规模购买商票计划。

3月23日,美联储直接宣布了开放式的资产购买计划,即每天都将购买亿美元国债和亿美元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这是一种无限量、无限续杯式的量化宽松,直到达到稳定金融市场流动性和经济的目的。

面对疫情冲击和金融市场恐慌,美联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剂量提供流动性支持,基本是向市场宣布,别恐慌流动性,我来HOLD一切,不惜一切代价。

3、如果你以为这只有在特朗普时期才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那就错了,拜登也一样。

年2月,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继续推进总统拜登1.9万亿美元的大流行病纾困法案,其中包括美元的纾困支票、强化失业福利、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提供疫苗计划资金等等。

由于通胀预期上升,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快速调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紧急出来护盘,表示货币宽松继续:

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仍远低于美联储的目标,这意味着宽松的货币*策可能会保持不变;尽管今年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且通胀忧虑加剧,但价格压力基本上仍较为温和,经济前景仍高度不确定。

年国际金融危机,放水。

年疫情,放水。

从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到拜登,何以解忧,唯有放水,货币放水似乎是万能的。

财*赤字货币化,现代货币理论,新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是原理可能还是一个: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货币现象。

4、货币放水真的是万能的吗?

过去几十年,全球性货币超发、低利率,虽然没有引发普遍的严重的传统意义上的通胀,主要导致了股市、房市等资产价格大涨,进而导致社会财富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进而导致民粹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泛滥。

过去几十年全球范围的“低利率、低通胀、高泡沫、高债务”不仅是经济金融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治理和收入分配问题,“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并存”“穷人通缩,富人通胀”。

因此,调节收入分配、精准扶贫、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征收房产税遗产税等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后分析通胀问题,除了经济基本面和货币金融角度,必须增加结构性和收入分配视角。

近几十年货币超发,并未引发严重的实体通胀,主要是资产通胀,但本质都是货币现象,这一度导致了货币*策的误判。

近年开始强调金融稳定、双支柱、宏观审慎等等,就是把资产通胀纳入货币金融*策的目标范围。

资产通胀比实体通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更强,这是更大的课题。

美国-年,前1%的人口拥有的总收入从10.7%大幅上升到20.2%,拥有的总财富从22.5%大幅上升到38.6%。

中国-年,个人财富排名前10%的人群占社会财富的比重从47.75%迅速攀升至67.41%。

5、年关键词:通胀预期和流动性拐点。

这是我对今年的主要看法。

机会来自这里,风险也来自这里,所有的经济形势、货币*策、股市房市债市商品等都围绕这一逻辑展开。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除了经济周期和人性轮回。

经济周期就是这样,即使经历十次百次,她每次还会如约而来。

有时你不得不相信宿命,在周期的轮回中,你看到一波一波的年轻人喊“这次不一样”,其实每次的周期本质都是一样的。

所有人都要靠自我救赎。

6、中国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经济周期从复苏逐步转入滞胀。

2月综合PMI、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1.6%、50.6%和51.4%,较上月下滑1.2、0.7和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迹象。

制造业生产和新订单扩张力度减弱。

2月制造业生产、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1.9%、51.5%和48.8%,较上月回落1.6、0.8和1.4个百分点。

服务业、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放缓,房地产和基建将放缓。

2月服务业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8%和54.7%,较上月下滑0.3和5.3个百分点。

我们此前判断,年5月是*策顶,年1季度前后经济顶,随后回归潜在增长率,正在逐步验证。

全球复苏共振,库存回补,出口、消费、制造业投资和补库存可能会部分对冲基建投资和房地产链条的下滑。

但面临全球疫情严重、小微企业困难、就业压力大等挑战。

7、通胀预期抬头,目前整体温和。

2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7.1%和58.5%,均处于近几年来较高水平。

当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带动工业品价格环比上涨,与供需缺口较大、全球低利率、全球经济复苏共振等有关。

其中,布伦特原油均价环比13.3%,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4.8%,南华螺纹钢环比1.9%,LME铜环比4.7%。

年底以来,原油、铜、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环比大涨,通胀预期抬头,货币*策回归正常化,信用*策结构性收紧。

同时,猪周期向下拖累CPI,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尚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

8、货币*策转向“稳货币+紧信用”,流动性拐点确认。

经济周期是有自身运行规律的。

年1季度前后,随着经济复苏的顶部区间正在到来,通胀预期抬头,货币*策回归正常化,信用*策结构性收紧,我们正迎来广义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

事实上,年5月至今,随着经济向潜在增速恢复,货币*策回归正常化,结构性宽松与结构性收紧并存,狭义、广义流动性拐点均已出现。

年7月、11月社融、M2增速见顶。

年底以来,由于经济持续复苏,通胀预期抬头,局部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地方债务风险暴露,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从房地产融资、地方债、影子银行等三大方向开始结构性收紧金融信用*策:

1)加强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落实三条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2)规范地方*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风险。

3)治理金融乱象,年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推动影子银行健康规范发展。

预计未来房地产融资、地方债融资、影子银行融资面临放缓,信用收紧带来流动性拐点的强化。

9、经济预测是哲学问题:未来唯一不变的是人性和周期。

从事宏观形势分析20多年,看世事变迁,潮起潮落,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和周期。

在五年熊市后的年预测“0点不是梦”,在年股灾前预警“海拔已高风大慢走”,并预测“一线房价翻一倍”。

未来是否可以预测?这个迷一样的问题长期充满争议,有时就好像我们在谈论占星术。

但当我们开始探索经济周期和人性本质的世界时,显然有助于我们理解甚至掌握事物发展规律。

年中国经济十分困难,被称为过去十年最差,资本市场十分低迷。

在社会上充满“离场论”“洗洗睡”之际,在市场最为悲观的时刻,我们在年底发出了对中长期中国经济改革前景坚定乐观的声音,提出“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很多股票都很便宜”,年初提出“否极泰来”。

最黑暗的时候往往孕育着黎明,最光明的时候往往孕育着黑暗。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就是周期,背后是人性的轮回。

10、如果你做正确的事,运气就在你这边。

建议货币*策宜保持稳健中性。

精准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不要人为制造经济的大起大落。

结构层面,流动性精准投向基建和实体经济,尤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财**策的结构性效果比货币*策好,应继续发力基建尤其是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七大改革为突破口,开启新周期、新格局:

1)大力推进“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科技领域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服务业开放、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制度领域的基础设施。

2)加快推进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人地挂钩,要素流动。

3)尽快全面放开生育,中国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已日趋严峻,实在不行先放开三胎。

4)打通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双循环”,加强科技自立自强,用资本市场的钱支持科技创新的大国重器和“卡脖子”技术攻坚。

5)大规模减税降费,从碎片化、特惠式减税转向一揽子、普惠式减税,全面降低企业所得税、制造业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

6)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7)确立新的长期立国战略——新战略,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新的立国战略(“新战略”),即在看清未来几十年世界*治经济形势趋势的基础上,争取一种对我长远有利的策略,类似年后中国的韬光养晦,二战前英国的大陆均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前的孤立主义。

02

供需扩张力度减弱,经济从复苏步入滞胀

2月制造业PMI为50.6%,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连续十二个月高于荣枯线。

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9%和51.5%,较上月回落1.6和0.8个百分点,但仍处于临界点以上。

供需两端扩张力度连续两个月减弱,经济增长边际放缓,经济复苏进入顶部区间。

生产端下滑幅度加大,供需差值有所缩小,去年3月以来快速修复的生产逐渐向需求回归。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8%,较上月回落1.4百分点,重回荣枯线下。

欧美制造业持续改善,2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58.5%,较上个月回落0.7百分点;欧元区制造业PMI为57.7%,德国制造业PMI为60.6%。

从行业情况看,医药、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指数高于制造业总体,且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5.0%以上。

03

价格指数高位运行,通胀预期抬升

2月制造业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6.7%和58.5%,较上月变动-0.4和1.3个百分点,高位运行。

从行业情况看,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均超过70.0%。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与供需缺口大、全球低利率、全球经济复苏共振等有关。

2月布伦特原油均价环比13.3%,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4.8%,南华螺纹钢环比1.9%,LME铜环比4.7%。

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指数差值仍然较大,2月差值为-8.2个百分点。

上游企业受益比中下游更明显,整体盈利仍有压力。

04

小型企业恢复基础不牢固

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2%、49.6%和48.3%,较上月变化0.1、-1.8和-1.1个百分点;大企业始终处于景气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重回收缩区间。

“就地过年”导致一二线城市经济活动较为旺盛,三四线经济活动低迷,对中小企业造成冲击。

2月小型企业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7.9%和35.1%,较上月变化-1.5和-10.3个百分点。

疫后小型企业恢复基础不牢,仍需*策纾困。

05

建筑业放缓,服务业恢复

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4%,回落1.0个百分点,连续十二个月高于荣枯线。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7%,较上个月下滑5.3个百分点,景气度有所下降。

与天气、春节、房地产调控以及地方财*吃紧有关。

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3.4%和68.2%,高于上月2.2和14.6个百分点。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8%,较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

从行业情况看,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零售、餐饮、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且高于上月,行业经营活动相对活跃;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58.0%,业务量保持较快增长。

但住宿、资本市场服务、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

通胀上行期,股市怎么走?通胀上行期,股市怎么走?

投资要点

通胀走势回顾与分析在本轮通胀上行周期中,PPI是关键点。而年以来,国内PPI共经历了四轮明显的上行周期,具体包括.2-.10、2.7-.8、.7-.7、.12-.2。其中,年和年均是需求拉动为主导的通货膨胀,而2年、年则是成本拉动型为主导的通货膨胀。PPI上行阶段股市表现由于本轮PPI上行与、年更相似,均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胀,因此本文着重分析这两个阶段股市的变化。回顾历史可以看出,在PPI上行初期(虽然每次初期与后期的划分长度有所不同),股市整体更容易出现上涨。但在PPI上行后期,对应着经济已经恢复到一定程度,市场流动性趋于收紧的情况下,市场估值回落会带动股指出现调整。考虑到本次PPI上行从年5月份开始,基于今年5月份PPI升至高点的判断,在PPI不出现二次回升的情况下,那么股指整体可能在3-4月份后会表现较弱。数据表明,虽然在年和年,因市场影响因素不同,市场整体表现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在PPI回升至高点之前,周期板块占优的市场风格就已经发生了切换。而至于切换到成长占优风格,还是消费占优风格,则与当时处于科技景气周期还是消费景气周期有关。PPI上行阶段,周期板块内部的行业表现也会呈现结构性特征。从年和年这两轮PPI上行阶段下的行业盈利表现也可以看出,上游行业在PPI上行后半期的盈利修复更为明显。体现在股市表现上而言,中下游行业上涨多出现在PPI上行前半期,而上游行业上涨多出现在PPI上行后半期。转债市场如何配置?对于转债而言,市场表现取决于正股走势和转债市场自身变化。就转债市场自身变化而言:1)当前转债市场整体的转股溢价率在25%以上,仍然处于不低的水平,且考虑到未来权益市场涨幅空间有限,市场投资者对于未来正股涨幅预期一般的情况下,转债市场的估值(转股溢价率)难有进一步的明显抬升,后续转债的上涨更多地要取决于正股的走势。2)在信用债违约事件的影响下,转债债底价值也受到了冲击,很多偏债型转债价格出现了明显调整,低于面值的转债数量明显增加,这些低价转债的性价比有所回升。后续可以考虑逐步配置一些低价偏债型转债用作构建防守策略组合。就正股走势而言,1)从整体格局来看,基于今年5月份PPI升至高点的判断,股指整体可能在3-4月份后会表现较弱。那么,对于转债市场而言,应该抓住今年一季度前的收获期。在二季度之后则应该逐步回归防守策略。2)考虑到当前市场对于PPI上行已经有一定预期,应该在一季度之前着重布局PPI上行后半场的受益板块,如采掘、有色金属、化工等上游周期板块。3)从前期结论可以看出,在PPI上行高点之前,顺周期板块的演绎可能就要接近尾声。因此,在两会前期,布局顺周期板块的同时可以适当布局十四五规划相关主题。

报告正文

近期顺周期板块吸引了很多投资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潮水退去四次流动性拐点的影响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