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伤寒论了解上热下寒证及主方与平时 [复制链接]

1#
平平常常,简简单单,多预防!少见医!

上热下寒证以腹中疼痛、欲呕吐为代表症状。寒邪在腹,脾气受损,寒凝气滞,经脉不和,因此腹中疼痛。热邪在上,胃气不降,上逆而作呕。

腹中疼痛与欲呕吐同见是热在上而寒在下的标志。(上热指热邪偏于上部,包括胃脘,上至胸膈。下寒指腹中有寒邪,病位偏于下部,包括脾和大肠。)

邪在腹胸而未痞结心下,治疗以黄连汤为主方,使胃和寒散热除而愈。

腹中疼痛与呕吐同见!

黄连,半夏,人参,炙甘草,干姜,大枣,桂枝。(此方为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

(黄连苦寒,清在上之热。干姜辛热,温在下之寒。桂枝辛温散寒,宣通上下之阳气。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恢复中州升降之机。半夏降逆和胃而止呕。寒热并用,胃气一和,则腹痛呕吐自除。)

清上温下,和中降逆。

水煎分温服。

辩证论治很关键!

黄连汤——(病机)为上热下寒,(证候)为腹中痛欲呕吐,(治法)为清上温下,和中降逆——侧重辛开,(煎法)只煎一次取其各自功效,(服法)日三夜二不定数量。

半夏泻心汤——(病机)为寒热痞结心下,(证候)为心下痞呕逆,(治法)为降逆泄满,和中消痞——侧重苦降,(煎法)煎好去渣再煎取其药性和合,(服法)每日分三次温服。

灵活运用方能药到病除!

黄连汤与痞证有类似的证治,临证辨别,注意抓住主证为关键,治疗效果才能药到病除!

《临床常用本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胰腺炎,慢性胆道感染,慢性痢疾等》

咳嗽很常见,预防很重要。

咳嗽是常见病多发病,当我们要积极治疗的同时是否应该学习一下如何预防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医中的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伴咳吐痰液的一种病证。病因为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注意平时生活习惯和防护!

积极治疗的同时,平时做好防护医院吃药打针,那不是很好吗?何乐而不为呢?

防护措施——

1、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饮食不宜甘肥,辛辣,过咸。

3、喝酒,吸烟不良习惯应戒除。

4、避免刺激性气体伤肺。

5、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6、咳嗽出现全身症状要适当休息。

7、久咳自汗可选玉屏风散,生脉饮服用。

8、平时易感冒可以配合感冒保健操,面部迎香穴按摩,夜间艾熏足三里。

9、有感冒及时治疗。

10、平时可以服用如雪梨,莱菔子,山药,百合,枇杷等。

11、平时注意劳逸结合。

《多预防!少见医!健康从现在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