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消化道出血中药方集 [复制链接]

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病发多因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胃癌等使血管破裂而血液外溢。

本病相当于中医吐血、便血、血证范畴。

治宜止血散瘀为基础。

目录

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二、溃疡病出血、胃炎出血

三、上消化道出血

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止血粉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45)。

主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组成:大*粉,地榆粉,甘草粉。

用法:上药以3∶2:1比例混匀即得。每服4g,日服3~4次,首服加倍。大便潜血转阴时停服。

验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山东中医杂志》(,1:45):

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3例。

结果:全部治愈(吐血停止,大便潜血试验转阴性或胃镜检查出血灶已止),最短1天,最长14天,平均3.5天大便潜血转阴性。

2.四味止血散

来源:《中医杂志》(,12:)。

功用:收敛止血。

主治:再障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

组成:蒲*炭,三七粉,阿胶珠(阿胶亦可),白及粉各等量。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过筛,备用。每次10克,加适量藕粉和水,加热调成糊状,温服,每母日3次。大便潜血转阴后3~6天以巩固疗效。血止后可进流食、半流食渐至普食。

验案:

再障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中医杂志》(,12:):应用止血散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45例,疗效显著。

45例均为住院病人,每例均符合全国再障诊断标准,其中慢性再障26列,重型再障Ⅰ型8例,重型再障Ⅱ型11例。3例在入院前1周发生出血,余均为入院后发生出血,并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口腔及齿、鼻出血。

消化道出血量:ml者19例,~ml者17例,ml者9例。

辅助治疗:

若血红蛋白明显减低者可输入浓缩红细胞;

血小板严重减少者(5x10?/L)可输注血小板;

有感染者配合抗生素;

有休克及水电解质紊乱者可同时进行抢救。

结果:

本组止血散治疗全部有效,见效最快者6小时,见效慢者72小时,平均19小时,大便潜血转阴为4~10天,平均7.5天。

服药后无明显副作用,个别病人血止后有轻微腹胀,便秘。可能与本药的吸附作用有关,无须治疗,待进食后症状自消。

二、溃疡病出血、胃炎出血

1.止血合剂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4:11)。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组成:地榆炭30g,仙鹤草30g,煅瓦楞30g,田三七2g,甘草3g。

用法:水煎,浓缩为每剂60ml,加防腐剂保存,每天口服2次,每次60ml,大便潜血试验连续3天3次阴性后停药。

验案:上消化道出血《湖南中医杂志》,4:11):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15~69岁;病程最长18年。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2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者22例,幽门管溃疡者3例,十二指肠球炎1例。

采用年全国中医急症血证协作组长春会议制订的标准判定疗效。

结果:所治34例均在1周内吐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试验连续3天阴性,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而获得痊愈。

2.五白止血散

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8:)。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组成:五倍子,白及各等份。

用法:烘干,研磨,过80目筛,分装1袋20g。1袋加水ml,烧开,待温凉后分4次口服,每次间隔20分钟至3小时不等。

验案:上消化道出血《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8:):

所治上消化道出血例,男89例,女21例;年龄17~82岁,平均42.3岁;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出血性胃炎27例,胃癌1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1例;其中重度出血83例,轻度出血27例。

结果:痊愈91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18%。

3.五味止血汤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2:)。

主治:溃疡病、慢性胃炎出血。

组成:地榆,白及,旱莲草,侧柏叶各15g,蒲*9g(布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验案:溃疡病、慢性胃炎出血《中西医结合杂志》(,12:):

所治溃疡病和慢性胃炎出血70例,分为两组,

中药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21~65岁,平均38.31岁;

对照组(用抗血纤溶芳酸0.2g加5%葡萄糖盐水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安络血10mg肌内注射,每日2次,甲氰咪呱0.4g加%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每日4次)35例,男31例,女4例,年龄16~68岁,平均38.51岁。

结果:

中药组显效27例(77.14%),有效7例(20%),无效1例(2.86%);总有效率97.14%;止血天数最短1天,最长10天,平均(3.5±1.59)天。

对照组显效6例(17.14%),有效18例(51.43%),无效11例(31.43%);总有效率68.57%,止血天数最短1天,最长18天,平均(6.5±4.49)天。

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4.止血粉

来源:《福建中医药》(,5:28)。

主治:溃疡病出血、胃炎出血。

组成:生大*,石花各等量。

用法:共研细末,胶囊分装。每次服3g,每日3~4次。直至大便隐血试验转阴2~3日后停药。对失血量较多者酌予静脉补液,必要时输血。

验案:溃疡病出血、胃炎出血《福建中医药》(,5:28):

治疗溃疡病出血、胃炎出血85例,男67例,女18例,各年龄组均有。

服药后粪便转*色,隐血试验转阴者为临床治愈,共82例;

治疗中出血不止,转外科手术治疗者为无效,共3例;总有效率为96.47%。

5.溃疡止血粉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功用:健脾益气,养血止血,和营定痛。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不论便血与吐血,尤以溃疡出血疗效最佳。

组成:*芪15克,太子参12克,白术6克,炙甘草5克,当归6克,白芍10克,阿胶珠10克,地榆炭10克,侧柏炭10克,乌贼骨12克,锻龙牡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以水0毫升,煎煮滤液~毫升,每煎2次,早晚分服。另服溃疡止血粉(乌贼骨3份,白芨2份,参三七粉1份配制,共研极细末),每次5~10克,每天2~3次,温水服下。

加减:

若肝郁气滞,暴怒伤肝动血,则宜加疏肝和血之郁金6克,焦栀6克,当归6克,赤芍10克,丹皮6克,牛膝12克,去益气生血之品如生芪、太子参等;

热郁气滞、和降失调、久病伤络者可清中止血,加炒川连3克,陈皮6克,姜夏10克,炒竹茹6克,茯苓12克,甘草4克;

胃阴亏虚,内热耗津伤络者宜养胃阴,酌加沙参12克,麦冬10克,川石斛12克,玉竹12克等,去生芪、白术。

方论:此因脾胃虚寒,阴络损伤,治当益气。

是以参、芪、术、草补脾益气,又取其甘温之性,祛脾胃之虚寒,得以温中摄血固脉,使血行经脉之中;

伍当归、白芍、阿胶珠,气血双补,阳中有阴,和营血而能止痛;

乌贼骨收敛止血,且能制酸止痛;血“见黑即止”,故用地榆炭、侧柏炭;

更以龙、牡收敛止血、益气固脱双重作用,防血随气脱之变。

本方功能益气摄血、气血双调。

溃疡止血粉中乌贼骨功可收敛止血、制酸止痛;

白芨收敛,药性粘涩,止血颇佳;

参三七既可止血,又能活血散瘀定痛,

合而成方,收敛止血,生肌护膜,收效较佳。

验案:潘某,男,32岁。病人年起即有胃脘痛病史,钡餐拍片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年7月1日上午突然解柏油样便约克,伴胃脘疼痛,纳谷减少。化验大便隐血(++++)乃收入院。入院时面色少华,神倦乏力,四肢欠温,纳谷不香,大便色黑如柏油样,日解一次,苔薄白,脉濡。此属久痛入络,脾胃虚弱,中阳不运,气不摄血,血从下溢。治以益气摄血法:*芪15克,太子参12克,白术6克,炙草5克,当归6克,白芍10克,阿胶珠10克,地榆炭10克,乌贼骨12克,煅龙牡各15克。服药2剂,加溃疡止血粉10克,1日3次,大便转*,隐血转阴,上腹部无不适,精神较佳,纳谷亦香。

6.紫地宁血散

来源:《新药转正标准》。

功用:清热凉血,收敛止血。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炎引起的吐血、便血,属胃中积热型者。

组成:大叶紫珠,地念。

用法:制成散剂,口服,1次8g,1日3~4次。

7.止血散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4:23)。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组成:大*g,炒蒲*g,三七g,白及g,地榆炭g,茜草炭g,侧柏炭g,炒小蓟g。

用法: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口服,每次10g,每4小时1次,用冷水或冰水兑服,服至大便隐血连续2~3天阴性即可停用,用药时需禁食12~48小时。

验案:上消化道出血《湖南中医学院学报》(,4:23):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70岁,病程1~20年,均经胃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并参照年全国血症急症研究协作组血证急症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

8.止血汤

来源:《中草药》(,2:38)。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组成:仙鹤草30g,白及30g,地榆炭30g,生槐花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共服5天。

验案:上消化道出血《中草药》(,2:38):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共91例,男76例,女15例;年龄16~72岁。

其中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40例,胃癌6例,肝硬化2例,十二指肠球炎6例,萎缩性胃炎5例,其他及原因不明15例。

结果:

总有效(服药5剂以内不继续呕血、便血,大便隐血阴性)77例;

无效(服药5剂后仍呕血或便血)14例。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有效38例,无效2例;

胃溃疡有效14例,无效3例;

胃癌有效2例,无效4例;

十二指肠球炎6例有效;

肝硬化2例全部有效。

三、上消化道出血

1.黑虎汤

来源:《河南中医》(,5:17)。

功用:止血。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常见的有上消化系溃疡、炎症、肿瘤、肝硬化门脉高压,以及药物刺激所引起的出血。

组成:白及30克,旱莲草30克,侧柏叶炭20克,地榆炭20克。

用法:每日一剂或二剂,水煎服。

加减:

如气脱,加红参;

血热妄行,可加生地炭。

验案:吐血。杨某某,男,30岁,教师,年4月18日入院。患肝硬化四年,近日吐血,解黑便,经输血、止血(云南白药、安络血、止血敏),效不显,故拟上方。第一天日夜各一剂,第二天一剂,出血止;第四天大便化验隐血(-)。

2.牛乳三生饮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0:)。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组成:牛乳g,鲜生地汁20ml,参三七粉3g。

用法:每日2次口服。

验案:上消化道出血《浙江中医杂志》(,10:):

应用本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6~25岁8例,26~35岁13例,36~45岁3例,46岁以上6例,其中以25~36岁多见。

结果:以大便潜血试验的阴转日期为标准。

速效13例(3天以内阴转);

显效10例(5天以内阴转);

有效4例(7天以内阴转);

无效3例(7天以上阴转者);

平均止血天数4.33天。而30例西药对照组平均止血天数为7.93天。

3.止血合剂

来源:《陕西中医》(,2:61)。

主治:消化道出血,口腔黏膜及齿龈出血,鼻衄,月经过多等出血性疾病。

组成:焦地榆30g,白及,大蓟,小蓟各15g,生大*,甘草各9g,阿胶12g,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浓缩至ml,加防腐剂适量,瓶装封存备用。

内服:每日ml,分3次服,适用于消化道出血等。

含漱:每次含15ml,保留15分钟,每天3~4次适用于口腔黏膜及齿龈出血。

局部用药:鼻衄时用浸有止血合剂的棉球轻轻填塞止血;

纤维胃镜于食管、胃取活检出血,局部镜下喷药止血。

验案:出血性疾病《陕西中医》(,2:61):

治疗出血性疾病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13~65岁。用药后3~6天内出血停止,出血伴随症状改善为显效;

1周内出血明显减少,无肉眼血便、黑便,隐血试验(+),伴随症状改善为有效;

用药1周后仍出血不止为无效。

根据不同部位出血疗效统计,结果:

消化道出血27例全部显效;

鼻衄者9例,显效5例,有效4例;

齿龈及口腔黏膜出血11例,显效7例,有效4例;

紫癜10例,月经过多1例均有效;

咯血1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8.4%。

4.五倍子煎剂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6:20)。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组成:五倍子6g。

用法:上药煎成ml,每日分3次服完。对照组给予止血芳酸0.5g,加止血敏2g静脉滴注。呕血者暂禁食,无呕血者进流汁。血色素低于7g者酌情输血。

验案:上消化道出血《浙江中医学院学报》(,6:20):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20岁以下4例,20~50岁19例,50岁以上10例。

结果:

大便隐血阻转时间在1周以内29例,占91%。

因便秘,其中2例大便隐血阴转迟达9天,1例为11天,1例(胃癌)无效,有效率达96.97%。

平均阴转时间为4.79天。

对照组33例,大便隐血阴转时间在1周以内者19例,占63%,8~19天11例,3例无效(胃癌、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和慢性胃炎各1例),有效率为90.91%。

大便隐血转阴时间平均为7.57天。

比较二组病人大便隐血平均阴转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少数病人服本方时有恶心感,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便秘,个别病人便秘长达近1周。对肝肾功能均无影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