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徐博士谈脾胃肠息肉会癌变吗如何防治 [复制链接]

1#

徐进康

共产*员、主任医师(二级正高)

博士、博士生导师

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药领*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世中联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消化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委员会荣誉副主任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本期主题:疏肝调脾防春困

肠息肉是什么?

会癌变吗?

中医怎么看?

如何治疗和预防?

秦先生和他的肠息肉

今年50岁的秦先生,在年做肠镜时发现多个肠息肉,最大的直径有8mm,当时医生建议他在内镜下切除。因为对肠息肉不了解,心生恐惧,秦先生拒绝了医生的提议。

时间一晃4年多,由于没啥明显的不适症状,秦先生就淡忘了他的肠息肉。近日,秦先生因为长期便秘到门诊调理,医生了解病史后,建议他复查肠镜,结果发现了一个高度疑似癌变的息肉,这可把他吓坏了。

病理结果显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所幸内镜切除后息肉的切缘及基底部未见病变累及。

其实像秦先生这样的案列在门诊每天都有发生。随着现代人健康意识的增强,肠镜检查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肠息肉这个病名并不陌生,但基于有限的网络科普,缺乏医学背景的老百姓往往谈“肉”色变。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一种从肠黏膜表面突起至肠腔的隆起性病变,起病隐匿,然而随着内镜的普及,已经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一般息肉可分为:炎症性、增生性、腺瘤性等。其中炎症性、增生性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会发生癌变;而腺瘤性息肉则具有一定的恶变率,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结肠癌由腺瘤性息肉缓慢转变而来,而由肠息肉转变为肠癌平均需要5-10年以上的时间,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肠息肉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中医并没有明确记载的“肠息肉”的病名,但根据其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肠癖、癥瘕、积聚、飧泄、肠风下血等范畴。

为什么会发生肠息肉?

肠息肉的发病原因多样:研究认为,长期高脂、高热量、高动物蛋白、低纤维饮食,嗜食烟酒,久坐、缺乏运动等不当生活方式,肥胖,机械损伤、粪便刺激、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均会诱发肠道息肉。

中医认为肠息肉乃肠中的赘肉,是肠“积”的病理表现之一,在《灵枢·百病始生》篇:“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责向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认为人体正气不足、体质本虚,加之感受外邪、饮食起居不节、情志内伤等,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肠息肉有何症状?如何筛查?

其实绝大部分的肠息肉早期并没有明显不适,当息肉较大时可能会出现腹痛、便血、便秘、腹泻等症状。

由于肠道是空腔脏器,CT、B超、磁共振等敏感性低,较小的息肉很难被发现;肠息肉也没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故很难通过肿瘤指标筛查。目前为止,肠镜仍是最直观、最可靠的首选检查。

医生建议以下四类人群要定期筛查:

1.年龄大于40岁;

2.有结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

3.有不良饮食生活方式;

4.炎症性肠病等高危人群尽早进行肠镜检查。

▲五分钟动画带你了解什么是电子肠镜?要做哪些准备?

肠息肉如何治疗?

对于单个、直径小于2cm、无明显症状的的非肿瘤性息肉可以进行内镜下微创切除,也可以随访观察。

腺瘤性息肉、大于2cm或出现便血、腹痛、甚至引起肠梗阻的炎性息肉都应该尽早行内镜下切除。

内镜下治疗是微创手术,就像做肠镜一样,痛苦小、没有体表切口,术后很快可以进食并且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息肉过大或者明显癌变了,则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息肉摘除术后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一般来说,单个良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肠镜。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有家族史的,要根据病理结果,遵医嘱进行复查和监测。

中医角度预防肠息肉

《皇帝内经》提到“阳化气,阴成形”,息肉为有型的肿物,它形成是因为阴邪盛而阳不足,阴盛阳衰,阴寒凝滞,聚而成形,息肉乃生。

现代人缺乏运动,长期生活在密闭的空间,较少接受户外阳光洗礼,同时爱熬夜耗损阳气,容易导致阳气不足,阴寒凝滞。国外对于肠息肉的预防上有一项建议就是增加运动量,所谓动则生阳,阳气旺,阴收敛,化形难,则息肉无所生,所以运动预防息肉的道理就在此。

从饮食方面看,肠息肉患者一般喜欢肥甘厚味(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及油炸食品)或生冷冰饮。饮食不节,肥甘厚腻,阻碍脾胃运化,久之脾胃虚弱,痰湿不化,痰湿凝滞,气滞血瘀,从而形成有形之息肉。所以平日我们应该注意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及冰品,可适当多食用山药、赤小豆、薏仁米、白扁豆、胡萝卜、芹菜、瘦肉、蛋类等健脾化湿之品。

另外肠息肉与肝失疏泄、情志内伤因素相关。如《百病始生》篇认为:“若内伤与忧怒,则气上逆,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亦成积。”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思虑过度、情志不调,容易导致肝气不舒,气机不畅,从而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痰瘀互结产生息肉。所以应该注意移情易性,舒畅情志。

提升自身正气

才能抵御外邪

综上,在肠息肉的中医调治方面,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提高自身的正气,才能够抵御外邪。徐博士温馨提示:

1.重视生活起居,饮食有度,戒烟戒酒;

2.尽量少吃牛羊类红肉,多食用新鲜的蔬菜瓜果,增加谷物类食物;

3.适当锻炼,避免久坐久站;

4.学会调畅情志,心态平衡;

5.如已发现肠息肉应重视但不过分担忧,有计划的制定健康体检。

本期徐博士团队科普专家

栏目介绍

脾胃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是“后天之本”,同为“气血生化之源”。意思是人在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的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医院脾胃肝胆科为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多年来一直守护着昆山及周边市民的脾胃健康。

年,徐博士谈脾胃栏目全新升级: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徐进康博士,携国家级临床(中医)重点专科脾胃肝胆科医生团队,以生动有趣的文字为大家传授脾胃相关的养生保健知识。

责任编辑:夏艳婷

编辑:孟骁

文字供稿:胡芸

点个“好看”再走好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