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反复发作,为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侵犯结肠,特别是直肠牯膜和粘膜下层,多数认为与感染因素及免疫因素有关。
今天分享一个灸治方法:主灸一穴,辩证配穴,治疗结肠炎效果非常好,供您参考~
临床资料
某院观察治疗本病55例,在治疗前均做过乙状结肠镜检,并有病理报告,确诊为本病。治疗55例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2年。
治疗方法
主穴:天枢。
脾肾阳虚型:泻泄日久不愈,泄下稀薄或五更泻,肠鸣少腹隐痛,神疲,四肢不温,脉沉细,舌质淡红,苔白。配足三里、命门、关元穴。
脾虚气陷型:大便时泄时止,久治不愈,水谷不化,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便时脱肛,劳累即发。舌质淡红,苔白,脉弱,配足三里、百会、长强穴。
湿热郁结型:腹痛,里急后重,泄下赤白相兼,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苫*腻,脉滑数。配足三里、曲池、合谷穴。
气滞血瘀型:腹痛,固定不移,泻下有暗红色淤块,有粘液,气短乏力,形疲消瘦,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白,脉细涩。配肾俞、脾俞、大肠俞穴。
患者仰卧或俯卧,暴露皮肤,常规消*,用艾条悬灸,穴位先上后下,每穴灸3~5分钟,以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中途休息3天,续第2个疗程,一般3~5个疗程。
治疗结果
痊愈:大便镜检正常,肠镜检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留有疤痕。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仅有轻度炎症性改变。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肠镜检病变程度有所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及肠镜检无改变。
55例中,痊愈25例,占45.5%;显效24例,占43.6%;好转5例,占9.1%;无效1例,占1.8%。有效率为98.2%。
典型医案
刘××,男,56岁,干部,年10月6日就诊。
主诉:腹痛、腹泻反复发作15年。现左下腹隐痛,腹泻,每日3~5次,大便不成形或有粘液,伴神疲肢冷,面色无华,舌质红,苔白,脉沉细。年7月肠镜检: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直肠粘膜粗糙,9~10cm处有一小面积浅表性溃疡,表面覆盖有白色脓性分泌物,压之有*色脓液溢出。
病理报告:慢性结肠粘膜炎。
证属:脾肾阳虚。
治法:健脾补肾,温肠止泻。灸天枢,配足三里、关元、命门穴,共治疗4个疗程,自觉症状消失,大便每日1一2次。
肠镜复查:溃疡消失,肠粘膜恢复正常。
小结
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肠粘膜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为其共性,其标在肠,其本在脾,脾病及肾则势必造成脾肾两虚,致使迁延不愈,故健脾补肾是原则。临床上虚证多,实证少。
天枢为大肠募穴,能通调大肠腑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二穴并用,则应“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理。
命门配关元能治命门火衰,温补脾阳,达到健运三焦之功效;曲池配合谷,能达清热利湿止泻之功;百会配长强能补益中气,升阳举陷;脾俞、肾俞、大肠俞是脏腑之气输注背部的腧穴,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三穴共用能活血化瘀,疏通气血,调整阴阳。此方法操作简便,疗效较好,无副作用,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做艾灸就选能灸透的扶阳透灸扶阳透灸,智能艾烟净化器,不但解决了艾灸施灸过程中的存在的艾烟艾味,同时对于传统艾灸--悬灸明火的隐患进行了解决,在保留传统明火艾灸的同时,对灸头明火进行过滤防护,更是节省了人工成本,在艾灸的同时配合使用扶阳透灸智能艾烟净化器,可使艾灸功效事半功倍,同时更具有火力俊猛、直达病灶的特点。一棵至阳草,传播正能量,千年国医始终秉持着“积善行、思利他、唯健康”的价值观,向社会输出源源不断的温暖与“艾”的力量,我们致力于为千万家庭带来健康,天之阳是太阳,地之阳是艾草,人之阳是心脏,三阳开泰,让“艾”与我们同行,肩负新使命,迈向新未来,为实现“健康中国梦”不断贡献企业价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