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西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2/8582703.html理性·建设性
战术上要重视,要防范,防死他,但我们战略上不怕,绝大多数没事。虽然引起重视,但是不要恐慌,过度恐慌更没必要。
“病房里看得到日出日落吗?”
医院呼吸内科危重症专家、副主任医师余昌平没有回答记者的这个问题。电话那头的他在隔离病房,吸着氧气,说话有明显的喘气声。被感染到现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1月14日发病,3天后做检查,“当时做CT,一看就是(新冠肺炎)”,他的第一反应是要住院、隔离。
“我专门干这个的,这个病没有SARS、禽流感凶险,大部分也不会太重。”在“*门关”走了一遭,余昌平讲述了接诊、患病、好转的故事,他说早期确诊需要专家、领导签字,他说做CT可以完成疫情初筛。
截至本文发布,余昌平医生仍在恢复中,需要长时间吸氧,希望通过本报的发布对大众抗疫有所帮助。
从一线医生变成危重患者
我是余昌平,一名一线的呼吸内科临床医生,本次疫情防治专家组成员,同时,我也是冠状病*感染的重症患者,在“*门关”走了一遭刚刚回到人间。
我怎么会感染呢?什么时候感染的?谁感染我的呢?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从肺炎疫情开始以来,我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病人。有时候一天(肺炎)病人要看几个,还要收几个。曾经有一次急诊科会诊,一天下来三个全是的。还有一次,我在发热门诊参加一次病情会诊,那个病人在汉口华南海鲜市场二楼工作的,我作为临床医生,一看他就是冠状病*肺炎。当然,那个时候没有确诊,早期的时候确诊是很难的,要几个专家、领导签字,才能查冠状病*。
作为临床医生,会接触很多病人,冲在最前面,感染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1月14日我开始发烧,白天烧晚上烧,烧得也不高,38度5的样子,别的一切正常。当时有个现象就是,吃东西就打嗝、打屁,我很疑惑,是胃肠炎吗?不像,不拉肚。这是个什么问题呢?
接下来的两天,我都休息了,想着休息一下可能会好。现在想来,我为什么没有一发烧就去检查呢?因为早期对冠状肺炎的症状判断是不全面的,我只有发烧一个症状,不符合当时对于冠状病*肺炎的症状判断。
17号我们科室要去吃年饭,当时我就意识到,会不会是这个(肺炎)问题?虽然我担心是,可是又不像,但是万一是呢?那科室几十个人,影响就很大了,我必须要查一下。当时马上做了检查出来一看,我的双肺有问题。当时我们还有一个同事,有点乏力,一查,也是这个问题,我们两个同时住院。
刚住进来当时不重,第二天还好,第三天也还好,我自己还能走下去做CT复查,但是人越来越不舒服。复查结果出来,双肺病变在增加,这个是我能料到的。病*性肺炎肯定是一天比一天加重的,就是看程度,我希望它慢点。
但是没想到复查之后第三天,病情急速恶化,有5天都没起过床,坐起来都没机会了,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只有吸氧才能好受一点。
到了第4天、第5天很重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个问题,我会不会死?
我当时考虑了,有30%死掉的可能性。5天时间我都没有好转,再两、三天加重,可能就活不过来了。但如果5天过后稳住了,那就有希望了,甚至会好转,所以我总还是有60%-70%的期望能活得过来。
但是我转念又一想,死是怎么回事?人总是要死的,万一到了那一步,谁也没办法,早多少年,晚多少年的问题。唯独有个遗憾,我钱不多,划不来,死了之后,家里人照顾不周,仅此而已。
但死不是现在最要紧的事,最要紧的是想活。我觉得自己能活过来的信念是什么?一个是我身体比较好,身体素质比较好,可以和这个病*打下去;还有个信念,虽然呼吸困难,但是能吃能喝能睡。烧退了能吃,呼吸不畅时吃不动,我就慢慢吃。
第5天复查CT对我来说很重要,看能不能稳住。我拿着氧袋,让师傅轮椅把我推下去,自己下楼做。能把这个CT做下来,我心里就有数了,我最困难的时间是昨晚,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是拉锯战,挨过去,我就会慢慢地好转了。
情况就是这样,情况开始一天天好转。中间还出了点小插曲,中间因为没有休息好,病情有点反复。为什么休息不好呢?信息太多。高中群、大学群、硕士群、博士群、医生群、朋友群,要住院的、要问事的、问状况的……全国各地的信息太多很累。看见这个状况也没控制,作为医生从良心上来说,急啊,所以我总是想,能做点事。
中途我的夫人过来陪护,本来是不被允许的。但当时我几乎已处于弥留,而医院的人员调配紧张得不得了,如果没有人护理,我可能会死掉,于是就同意了。
当时我自己有个评估,要是能把这一个星期的危险期度过去,就能活下来,度不过去就死了。她要照顾我几天也可以,但她也有风险,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几率会感染。但是我心里也清楚,她万一感染,应该也是轻症,是可控的。这是从疾病发展的特征判断出来的。
后来她果然感染了,我说你做个CT,她不做。她说她很轻,我很重,要等我稍微好些了,她再去做。我说行。等我明显好些后,她就去做了:双肺感染,但是轻症,用点药明显好些,没有大碍。
在这件事上,我做得对不对呢?没得对错。对我将死之人,她可能感染而且是轻症,我心里清楚,这种小的代价可以的。当然也有不对的地方,毕竟把她置于危险之中了。
从CT结果就能完成疫情初筛
这个病的大众诊断,首先,病人是发烧来的,医生就会拍CT。平时一般的病变都是单肺的改变,双肺的改变很少。我们临床医生有经验的,发烧病人一看这个双肺的改变,就是病*性肺炎。在这个疫情爆发的时候,就可以诊断,八九不离十,不是百分之百,不见得要等待核酸的检测。这对我们下面的医生,市县的、地区的医生,我们临床诊断是很准的,可以做一个初筛。
从CT的表现来看,都是以肺的边缘开始,挨着胸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胸膜下开始发病。它的发病特点是胸膜下絮状、棉絮状改变,还有就是片状、斑片状比较常见;有的病人表现为条索状、树枝状的改变,而且是双侧,或者是不典型的这一点那一点。根据这些特征,临床医生就可以判断症状。
病人发病初期,大部分有个特点,不咳嗽。发病以胸膜周围,外围为主,在间质里面,不在肺泡和气道里面,所以不咳嗽。还有一个特点是,病变位置慢慢地浸湿,逐步双侧都有,逐步增加,这是肺部的表现,从CT上可以看出来。
从现在的病例情况来说,这场疫情的一个特点是确诊的病例很多。很多病人,大数的病人是轻症,不重,可以居家隔离,服用少量药物,这也是个好事。
第二个特点是大部分的发病病人年龄偏大,重症的病人,往往是年龄大、体质差;危重病人,往往都是有基础疾病的人,这就麻烦了。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轻中度病人,往往是3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很多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不容易发病。比如我们科室,发病的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医生护士,现在照顾我们的四五个年轻人,他们没有发病,差不多的工作环境。前段时间听到我们同学,医院的外科(医生),一下倒了13个,全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没倒,这是好现象。
但这终归是传染病,任何人都可能传染,少不代表不传染。我之前看新闻,合肥从武汉回去的一个小伙子,三个人聚会都感染了,它不是不感染,只是相对来说好一些,所以也要引起警惕和防护。因为大学中学的都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万一有变异和感染,那会是大批的感染,要重视。
而且这场战役的时间可能不会很短。我们很多病人,临床上发现得早的,比如我们医务人员,接触的多,没有肺部症状,又不咳嗽又不发烧,直接做个CT,发现胸膜下有改变,双肺的改变,但范围很小,说明得了这个病,而且是很早期,它自己没症状都以为是正常人。这种情况会导致,早期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发病了,但是这个早期或是潜伏期有传染性,这就有点麻烦,导致它的传染性还比较强,我们就可以推导,这个病人总数最后会比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新问题。我们医务人员喉咙不舒服,咽拭子一查,呈阳性,也是这个病。以后会不会常出现这种情况?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会不会也出现它?也有传染性?虽然治疗上就是当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注意戴口罩,防治传染,居家隔离的话问题不大,这是一个引起重视的地方。
战术上要重视,要防范,防死他,但我们战略上不怕,绝大多数没事。虽然引起重视,但是不要恐慌,过度恐慌更没必要。加强防范,口罩戴好、不出门、少交流,就像钟南山教授讲的,多待在家里,多做贡献,这是有道理的。
小心从轻症到中重症的病理转变
对疾病有所掌握之后,对于这个状况,我们每一个人怎么办呢?
首先,当你得了这个病,或怀疑自己得了这个病,先自我判断,你处于什么阶段,什么状况?是不是轻症?是轻症就很简单:居家隔离、戴口罩、不出门,歪(待)在家里,听钟教授的。
还一个,居家隔离的轻病人,有少数在家里要防着轻的变中度,或变重。如果你出现发烧、喘气、胸闷、呼吸困难,那就可能是变重了,医院,要住院治疗,如果没有这个情况就可以居家隔离。大多数轻病人居家隔离,可以为我们的*府和社会减轻很大的负担和恐慌,(如果不这样)不管我们*府再怎么(加强防控)都转不过来的。这是我们自己要做的,要防范的。
*府防控重点在哪里?两个方面,关于疾病的宣传,宣传很重要,别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村出了一个马上封路,这个县出了一个马上封路,不知道会不会死人,不知道疾病怎么传染的。无知造成恐慌,要宣传,告诉别人这个病到底怎么回事,到底怎样,大多数人会没有事。但没有事了不能不管,要加强防范,宣传很重要。现在大家都知道后,所有人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