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肠息肉会变成肠癌吗哪些要切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s://m-mip.39.net/zl/mipso_7742875.html
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发现后要积极切除。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十分常见和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发病率不断增加,且早期诊断率低、5年生存率低。肠息肉与结直肠癌息息相关,大多数结直肠癌是肠息肉演变而来,肠息肉的管理是目前消化科医生、大众都极为关心的问题。息肉分成三种情况,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肠道息肉病。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腺瘤、管状绒毛腺瘤、锯齿状腺瘤,不同情况的癌变风险不同。其中,腺瘤直径大于1cm,或者是绒毛状腺瘤、高级别瘤变都称为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腺瘤如不及时控制容易发生癌变,因此也被称为高风险腺瘤。非肿瘤性息肉,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如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一般癌变风险较小。肠道息肉病,部分有遗传性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Peutz-Jegher综合征。80%~95%结直肠癌都是由肠息肉转变而来的,过程较长,通常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主要为:小息肉??腺瘤??高级别瘤变??结直肠癌。为什么会长息肉肠息肉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饮食因素、炎症刺激、机械刺激、年龄、生活习惯、疾病等因素相关。1、饮食西化,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两高一低的饮食模式促进息肉形成。2、吸烟饮酒。3、机械刺激,如长期便秘。4、年龄,年龄越大,肠息肉的风险越大。5、运动减少,熬夜、肥胖。6、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有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7、遗传因素。如何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火内陷等。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5、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突变疾病远离自己。

6、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体检发现息肉怎么办直径1cm以内的息肉推荐使用冷圈套器切除术,预期术后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较低;直径大于1cm的息肉可考虑热圈套器切除术;其中,有蒂型息肉在切除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减少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直径更大的息肉可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行切除,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的息肉越来越少。但如内镜下观察到病变已侵犯黏膜深层,考虑有淋巴结转移风险,建议进行外科手术,在切除的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此外,内镜下明显无法切除的,或内镜下切除后出现明显的出血,内镜下无法控制的并发症,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多数人肠息肉摘除后还会复发,复发的原因大多在于未改变既往的生活习惯或饮食习惯,也就是肠息肉的危险因素未去除。复查目前息肉切除后复查,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如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工作组(USMSTF)年更新的息肉切除术患者监测建议:前提是实施了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其定义是对盲肠的检查全面、肠道准备充分、由腺瘤检出率高的结肠镜医师实施检查以及注意将息肉完全切除。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或有20个以下<10mm的增生性息肉应在10年内接受监测。我国指南推荐的随访间隔:表1:结肠息肉/腺瘤切除术后的随访间隔

肿瘤患者可以享受免费援助

已获得澳大利亚????药管局医用级别认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