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本质就是“恶性肿瘤”,它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真正造成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其实是因癌症诱发的各种并发症。有的并发症甚至是会在癌细胞扩散和转移之前就出现,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肿瘤并发症主要是由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引起,此外,由于反复地诊断和治疗也有可能导致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
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55%-70%,是抵御病原菌入侵的重要防线,具有识别和吞噬溶解细菌的功能。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常常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主要原因包括: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另一方面血液肿瘤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能力还未完全恢复,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少。当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并且肿瘤患者接受对胃肠道粘膜完整性有影响的抗肿瘤治疗时,则具有发生穿过肠粘膜表面的易位定植细菌或真菌所致侵袭性感染的风险,容易发生感染。
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又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在所有接受化疗的患者中,多达80%的人在治疗过程中至少出现过一次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发热。留置管口的存在会使感染风险进一步增加。
早期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降低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死亡率,抗生素的抗菌谱应该是广泛的,还要把耐药菌考虑在内。如果患者病情风险较低,可以暂不住院治疗,在急诊静脉注射抗生素后出院在家中继续口服抗生素,并应尽快安排门诊随访。
高黏滞血症
当血液中γ-球蛋白升高,循环血液黏度增加,血管剪切应力增加时,就会发生高黏滞血症。巨球蛋白血症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易发生此种现象。临床上高粘滞血症可由多种疾病引起,高粘滞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原发病加重,继而引起全身的健康问题。
黏膜出血如鼻出血是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患者也可发生视力变化,如视力模糊或复视,严重时还会发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或视网膜脱离。其他症状可能有:眩晕、耳鸣和共济失调。高黏滞血症还会导致癫痫发作、中风和昏迷。肠缺血也可能发生,原因可能是微血管损伤和小血栓形成而导致的肠系膜灌注减少。此外,循环容积增大可以导致心力衰竭。
治疗方法包括对因治疗和血浆置换(可以去除多余的γ-球蛋白),随后可进行靶向化疗。指南中对哪些水平的丙种球蛋白要求血浆置换做出了推荐,但当高黏滞血症出现了神经、眼部或心血管系统的症状或体征,则不要严格遵循指南,立即进行紧急血浆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