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小木客:桃花源迷踪》是一本由熊亮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92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19-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侠小木客:桃花源迷踪》读后感(一):如果你想给孩子做传统神话启蒙,一定不要错过这套书 我当然知道好书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但是还是想说,想给孩子做传统神话启蒙的人,都应该读读这套书——熊亮的《游侠小木客》。 这套书共两本,分别是《桃花源迷踪》和《可怕的预言》。讲述小女孩小羽,被河面上的桃花瓣指引,走入神秘的森林,在森林中,她发现了神秘小木客,于是她追着小木客向森林更深处探寻,闯过髦兽、木卫者、造云师、水卫者、啸卫者、幻卫者和隐卫者守护的关卡,最终到达了桃花源秘境。在那里,她参加了小木客的妹妹的出生仪式,可是,在仪式上,刚刚出生的木客妹妹不见了,小羽被怀疑是偷走木客妹妹的人,小羽和小木客等深入大雨山,找回了木客妹妹,并得到了桃源长老髡松的“木客通行令”。 也许只看简单介绍,大家也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故事结构,借鉴了《桃花源记》,其实呢,与其说借鉴,不如说是作者熊亮,依托于桃花源的故事,借着小羽的冒险之旅,给古老的桃源居民,一个迟来的歉意表达,这次的桃源访客小羽,勇敢善良而信守诺言,作者借着小羽,回答并信守了两千年前的那句“不足与外人道也”。故事结尾那里完全就是呼应“不足为外人道也”简直就是后世对于当时武陵人失信的延期报偿,这情怀简直要让古文控和神话迷泪目。 一方面,这套《游侠小木客》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你对传统神话,甚至对《山*》对《桃花源记》一无所知,这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神话元素是它的加成,除却神话和古文元素,这是一个小女孩冒险探险的故事。另一方面,因为传统文化元素的加入,这是一套非常非常丰富的书,不在于文字的多寡,而是通过神话元素的熟练运用和表达,把极丰富的意象蕴含到了两本童书之中。 而且,从实用角度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包含传统神话元素,就是在给孩子做一次很美好的神话启蒙,我们可以把这两本书,看成是孩子的传统文化小地基,将来,他们会在其他阅读体验中,遇到这些神话人物和精灵,会在课堂背诵中,遇到现在读到的语言和意境,那时候他们会很开心吧, 并且,知识体系就是这样形成的呀,一些喜欢的知识点就是知识网中的节点,多次的遇见就是交错的网绳,在熊亮这里,孩子们遇见木客,遇见菌人,遇见屠龙族,遇见山*,遇见云中君,其实,就是遇见《太平广记》,遇见《楚辞》,遇见《庄子》,遇见《山海经》,遇见陶渊明。 既然说到文化启蒙,就不得不说,本书的语言非常美,非常非常美,除了无缝衔接引用了《桃花源记》和《山*》,作者本身的语言功底也非常厉害。比如说髦兽“睡得像秋地里的山薯那样香甜”。警告小羽的标识牌是“云收雾卷,迷途知返”;水獭送给木客妹妹的石头上写着“一滴,湖渊之深;一尘,山岳之构”,小木客的歌谣化用了沧浪之水。可以说,在传统文化启蒙方面,熊亮大神已臻化境,他传授意蕴而不是传授词句,用美好的语言美好的画面造境,给孩子的熏陶是全方位的,如果孩子的传统文化方面是一张白纸,给他读熊亮的书,可以说,是高级的晕染和上色。 除了语言美,《游侠小木客》的哲理性也非常超脱,用熊亮的话说是“木客信仰体系”,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包括但不限于:接纳、尊重并融入自然、偶尔超脱俗世生活,众生平等(除了人类233),而包裹这一切的是类楚辞的语言,他们在敬神仪式上唱《山*》感谢当初避世时山*女神的接纳。在这其中,描写笔墨比较多的是隐卫者,熊亮巧妙的把孩童的天真和隐者的归于自然精神融合,读起来有趣味性,又可以隐隐约约感受到那种玄之又玄的意境。 作为一个有古文控大人,是没有办法拒绝熊亮的,但是并不是说这书就只能讨得成年人的喜欢,恰恰相反,这一切丰富的优质的内容,有一层叫做趣味性的外衣,故事环环相扣,情节是孩子刚好能接受的紧张跌宕,人物性格饱满,勇敢的孩子可能会把自己代入小木客和小羽,谨慎多思的孩子会把自己代入方木客,慕强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是隐卫者,你总会在一本丰富的书中,找到你自己,这就是阅读的愉悦之处啊。 而主人公小羽,她也具备这一奇妙之处,就是她的勇敢善良,使得别人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或者说找到了自己,她不怕髦兽,温柔的抚摸它,唤醒了几百岁的髦兽的狗狗之*,她在啸卫者故作恐怖的演奏中,听到了音乐之美,大方的夸赞他“你的演奏真是太动听了,像是……像是整个大森林在哭泣”“你真的太了不起了,你是个伟大的音乐家啊”,勇敢的关心他,问他是不是感冒了,并给了他姜汤包。这一切,是热爱音乐但是只能演奏吓退人的音乐的啸卫者所没有经历过的,他的孤独和忧伤得到了抚慰,他给了小羽利于闯关的忠告并演奏了美妙的音乐,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 读到此处我觉得很惊奇,这是两本童书呀,两本图画书,作者怎么就做到塑造了一个这么有魅力的主人公形象和同样性格鲜明的配角形象呢,配角形象我就不多做分析了,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配角中我最喜欢方木客,不知道你们会喜欢谁。 说了这么多,最后说一下,这套书对于熊亮迷来说,有很多彩蛋,里面有很多过去绘本涉及到的人物和场景,小木客,屠龙族,梅雨怪、菌人、庆忌等,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在新书中看到过去喜欢的角色会觉得惊喜,就像旅途中挖到宝藏那么惊喜。 以上,与其说是书评,不如说是一个粉丝的胡言乱语,不过能引得粉丝胡言乱语的书,自有光环和魅力啊,等你一起来感受。 《游侠小木客:桃花源迷踪》读后感(二):有了《爱丽丝梦游仙境》,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游侠小木客》 1865年,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兼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刘易斯·卡罗尔创作了一本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小女孩爱丽丝为了追赶一只怀揣着金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小心掉进了兔子洞里,然后就开始了一段奇妙而疯癫的旅程。 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她遇到了会说话的渡渡鸟、蜥蜴、毛毛虫,还有爱说教的公爵夫人、滑稽好笑的柴郡猫,她甚至遇到了一整幅扑克牌,脾气暴躁的红桃皇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红桃J),还有神话中的格里芬和假海龟,她吃了一边可变大,一边可变小的蘑菇,莫名其妙的参加了一个为了庆祝“非生日”的疯狂茶会,一场古怪的槌球赛和一场审判,直到最后与红桃皇后发生冲突才醒来。 爱丽丝的神奇幻想之旅流传了150年,光是电影就有十部,还有电视剧、漫画书,不仅如此,像《绿野仙踪》《纳尼亚传奇》等经典故事也都是受这部童话的启发。而在将来,爱丽丝的神奇幻想之旅还会影响一代又一代、更多的少年儿童,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永不过时。 今年,中国也有一部属于自己文化的奇幻冒险故事,叫做《游侠小木客》,由中国原创绘本创作者熊亮老师创作的。 那既然有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珠玉在前,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游侠小木客》呢?娴熟使用中国历史和文化 《爱丽丝梦游仙境》像一场华丽的中世纪冒险之旅,而《游侠小木客》是一场行走于山水中的世外仙境探险,它依托的故事背景是我们国人非常熟悉的桃花源记。 《游侠小木客》开篇就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文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故事的主角小羽,是和爱丽丝一样是喜欢冒险的小女孩,爱丽丝被一直怀揣着金表、会说话的兔子吸引,而小羽则是被一个穿着古怪的小木客吸引。 这个小木客一身草石绿色的连体衣,一件小斗篷,背着一个芭蕉叶编制的小包,脚上是竹编的鸭蹼鞋。 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小羽闯入了桃花源。娴熟使用中国历史和文化 在爱丽丝的旅程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结合了英国历史的桥段,比如渡渡鸟带头围成圈赛跑的情节是在讽刺英国的议会制度;黑桃园丁用红油漆漆白玫瑰则是影射英国历史上的玫瑰战争;红桃王后冲爱丽丝大喊“砍掉她的头”,是莎士比亚笔下的桥段:理查三世对黑斯廷斯勋爵大喊“砍掉他的头”。 除此之外,书中的人物,有一些是引用了英国知名童谣或儿童诗歌中的人物(例如续集中的叮当兄弟Tweedledee & Tweedledum和矮胖子Humpty Dumpty),还有一些是借用了当时的谚语、俗语(例如帽匠The Hatter、三月兔The March Hare、柴郡猫The Cheshire Cat)等。 在小羽的旅程中,我们能看到作者熊亮对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的娴熟使用。游侠小木客的“木客”形象来自于《太平广记》,书中记载: 平乐县西七十里,有荣山,上多有木客。形似小儿,歌哭衣裳,不异于人。而伏状隐现不测。宿至精巧。时市易作器,与人无别。就人换物亦不计其值。 翻译过来就是在荣山这个地方,有一群叫做木客的人,他们长得只有小孩那么大,行迹飘渺不定。但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喜欢逛集市买东西,遇到喜欢的东西,是不计较它贵还是不贵的。 这种独一无二的人设,完全脱胎于古文记载,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演绎,让孩子们不只知道国外的王后、公爵,还有我们自己古籍中记载的“木客”。 在《游侠小木客》第二部“可怕的预言”中,桃花源里有一个小孩出生,山中各色人等都来参加这次庆祝会,来的人里面有太岁、山*、东皇太一、云中君,而这些人物都曾出现在屈原的《九歌》中。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双关、同音、隐喻。比如这句“it is nevar put with the wrong end in front”,作者故意将never错写成nevar,既表达nevar如果真的是“put with the wrong end in front”,就变成了raven,也就是乌鸦,也表示“你永远不会把书桌倒过来放”。 在《游侠小木客》中,作者同样用了体现汉字博大精深的部分,比如警告小羽的标识牌是“云收雾卷,迷途知返”;水獭送给木客妹妹的石头上写着“一滴,湖渊之深;一尘,山岳之构”。言简意赅,又寓意深长。故事蕴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哲学道理。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 爱丽丝与白棋骑士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的脑袋朝下,怎么说起话来还跟没事一样?”爱丽丝问道。 骑士听了她的问题觉得很诧异,问道:“身体处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关系?我的脑子还不是一样思考吗?实际上,我头朝下时,思考才更敏捷,更能发明出新东西。” 这段对话就是在探讨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并不要紧,只要他仍然能够思考就可以了。环境或者身体的状态没办法阻止人们创新。 在《游侠小木客》中,作者同样使用了类似具有深意的对话。小羽要选择正确的那条溪流继续向前走,很多动物都七嘴八舌的说自己所在的溪流是对的,只有最远处的溪水里有一只水獭,从水里默默地露出头,然后消失了,过了一会儿又在同一位置出现,然后再次消失、出现、消失……它只是静静看着,不说话。 然后小羽决定沿着水獭在的这条小溪走,因为水獭连一句话也没有说,所以肯定没有骗人。 这是多么朴素的道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心虚的人才会拼命说话掩饰。结语 如果说《爱丽丝梦游仙境》将奇趣的童话结合着英国的历史和英语的精妙展现给孩子们,那么《游侠小木客》就将曲折的冒险结合中国的历史和汉语的精妙展现给孩子们。 纵览现在给孩子们的绘本也好、儿童文学也好,中国作者寥寥无几,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绘本和儿童文学更是屈指可数。总要有人做第一个,而熊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浸淫已久,在此之前就已经著有《灶王爷》《京剧猫》《南瓜和尚南瓜庙》等一系列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绘本。 《爱丽丝梦游仙境》对世界儿童文学有多重要,《游侠小木客》对中国儿童文学就有多重要,因为它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能一窥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又不是躺在故纸堆中说着“之乎者也”,而是找到了让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将那些有趣的设定、奇幻的故事娓娓道来。 你看,不只玫瑰战争值得一说再说,我们的《九歌》也值得引吭高歌。 《游侠小木客:桃花源迷踪》读后感(三):谁说诗与远方不可兼得?这部国产绘本小说,脑洞大开更带着古风 知道熊亮之前,我家百分之八十的绘本都是国外引入绘本。 如今,国外的绘本自成体系,几乎涵盖了我们所希望孩子了解的方方面面。想让孩子懂得父母之爱,那么《我爸爸》、《我妈妈》不容错过;想懂得韵律为何物,《鹅妈妈》的童谣朗朗上口;想认识动物,《Go away,Mr.wolf》、《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又有故事性又生动活泼……绘本、音频、动画的无缝衔接,更是让英文绘本在绘本市场上大行其道。 可是,和孩子一起读着读着,我隐隐约约地感到有些不对。直到遇到了熊亮的《灶王爷》,这种“不对”才初见端倪。我意识到我们这些老父母打着英语学习的旗号,迷失于国外绘本汪洋大海,丢弃了老祖宗的那些“精华”。 如今,城市里的孩子鲜少知道“灶王爷”,更弄不清“糖瓜”收买灶王爷的典故。熊亮的绘本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孩子们从时而“土气”、时而灵动的画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在我看来,这部《游侠小木客》是熊亮的一个突破。《游侠小木客》到底讲了什么? 如果说熊亮此前的绘本更侧重于图画,那么这套绘本则充分展示了他的国学功底。它不是一套低幼宝宝的“睡前枕边书”,而是一套以《桃花源记》为蓝本,辅之以《太平广记》、《楚辞》、《山海经》等传统文化的儿童文学作品,可谓是“野心甚大”。 《游侠小木客》分上下两册,讲述了具有反叛精神的小女孩小羽深入深山老林,遇见深山精怪“木客”,寻觅“桃花源”的故事。在上册的《桃花源迷踪》中,小羽一路闯关,像“游侠”一样苦苦追寻桃花源,进入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而下册《可怕的预言》中,小羽参加小木客妹妹出生的盛
早期白癜风能根治吗大庆典,却遭遇新生儿意外失踪。为了揭开真相,小羽踏上了查清真相的道路,最终找回了小木客妹妹。 《游侠小木客》题目的“游侠”、“木客”也语出传统文化。 司马迁说:“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史记》中记录的游侠不多,但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孟尝君的“鸡鸣狗盗”的故事中,游侠们帮助孟尝君成功脱困。所谓的“游侠精神”,在不同人看来应该是不同的。在熊亮的这部《游侠小木客》中,“游侠精神”不仅呈现出一种与自然为伴的“陶渊明式”的归隐山林的意味,同样也带有追求自我、追求平等的含义。 小木客 如果说“游侠”带着文化的特有指征意味,那么“木客”对于小朋友更为友好。《太平御览》中引用了晋人邓德明 《南康记》:“木客,头面语声亦不全异人,但手脚爪如钩利,高巖絶峰然后居之。”《游侠小木客》用了这段古文,演绎出了桃源里小木客村落的故事,整本书充满着奇幻色彩。以为这是志怪儿童文学,其实却俯仰之间皆是典 对于古文功底限于“床前明月光”、“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唐诗宋词的我,本以为这套书是充满着民间神话传说的“志怪传奇”,却蓦然发现这套书几乎大多数角色都有典故,都在致敬传统文化。 别的不说,光看看书中那些很有意思的精怪:网络搜索的庆忌图片内页:庆忌——*色骑马小人 桃花源庆生仪式之前,大家看到了来自“涸泽国”的庆忌。庆忌这种精灵出自《管子》,是“涸泽之精”,喜欢穿着*色的衣服带着*色的帽子,身长四寸,骑着小马,很有点《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小人”味道。网络搜索出的庆忌看起来太大了,熊亮笔下的庆忌更贴合古代传说。“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徒、水之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衣,冠*冠,戴*盖,乘小马,好急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一日反报。此涸泽之精也”。——《管子·水地》 而被大家誉为“鵩鸟”的生物,状似猫头鹰。出自贾谊的《鵩鸟赋》。这篇赋不仅点出了“鵩鸟”的不祥,而且用辩证的思维借与鸟的对话讲述了老庄“福祸相依”的观点。这一观点暗合了小木客妹妹失踪的故事情节——木客妹妹失踪是“祸事”,但探究真相后小羽获得了通行“桃花源”的资格,显然是幸事。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鵩似鸮,不祥鸟也。——贾谊《鵩鸟赋》 整套书可以说是处处都是“彩蛋”。唱给山*的祷词,出自《楚辞》的《九歌》中的《山*》,包含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连水獭从水潭深处找到的刻着诗句的石头都别有深意,带着“”沧海一粟”的感叹和整体与部分的哲理。一滴,湖渊之深;一尘,山岳之构 。 和典故相对应,整套《游侠小木客》采用了中国墨的绘画方式,每一幅画都充满着晕染的效果,可以说是自成一派,古香古色。有的图画看起来有些抽象,不太懂艺术的我觉得别有深意,看来只能通过业内人士的讲解来了解了。以为它讲的是国学,其实讲的是人生 如果说国学太“高大上”,离我们太远太远,那么我们也不妨把国学放诸脑后,就看看故事。反正小说中那些诗词典故的知道与否,完全不影响对故事的理解。 整部小说高潮迭起,无论是小羽闯关时的灵机应变、聪明伶俐,还是她步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匪夷所思,又或者是庆典中的精灵们的形态各异,都给了读者无尽的惊喜。猜猜小羽在哪里? 可我更感动的,是故事中那些哲理:没有想象力的人看不到庆典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耳朵听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要看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人什么都看不见。 我们可没有任何权力定义谁,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意愿。 如果终日在树下,只顾低头掘土觅食,不观天象,我们就会变得和野兽一样。 …… 最后的最后,其实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髭松爷爷没有理由就接纳和相信了小羽呢?它和木客奶奶有着怎样的故事和牵绊呢? 这大概是另一个故事吧。 熊亮大神,这套《游侠小木客》会不会有续集呢? 《游侠小木客:桃花源迷踪》读后感(四):来自熊亮的灵*拷问: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打开时你会上去吗?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古代中国最早期的浪漫主义冒险文学。一个误入歧途的捕鱼者,引发了无数文人关于理想国的幻想。比如性格狂放的唐代“草圣”张旭,就曾做诗《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诗人想要探寻桃花源的心情跃然纸上。 又比如倡导古文运动,逻辑性很强的昌黎先生韩愈,挥毫写下《桃源图》,虽然心中怀疑“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仍然不由生出向往之情“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再如诗佛王维的《桃源行》——“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那种故地重游,已然不辨来路的遗憾,扑面而来。 可以说桃花源一直是古代文人骚客心目中的乌托邦,既怀疑它的存在,又心向往之,哪怕只在梦里一瞥,也是好的。是什么时候起,我们渐渐放下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了呢? 是了解了霍格沃兹的神奇时;是跟着爱丽丝探险时;是目送巫师甘道夫远征时。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始终不免遗憾,桃花源就这样成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被遗忘之地了? 终于有个人替我们打破了这种文化上的尴尬。他就是《京剧猫》和《南瓜和尚南瓜庙》的作者熊亮。熊亮写了一套名为《游侠小木客》的奇幻绘本文学。绘本同文学多少有些不搭,就像桃花源和这个时代不搭一样。而熊亮却有本事让这些“不搭”的元素奇异地和谐起来。为什么是熊亮? 熊亮的大名相信略有涉猎国内原创绘本界的爸爸妈妈都听说过。一开始,他是创作成人绘本的,自从有了女儿,他就开始了童书绘本创作之旅。 无论是创作成人绘本还是童书绘本,熊亮的想法都不是去迎合读者,而是传递自己内心的想法,把自己觉得美好的东西,用简单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传递给读者。这种理念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童书作家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童书创作实际上最忌讳轻视儿童,高高在上,低着头创作一些幼稚的作品。相反,认真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反倒容易出传世名作。 那么,为什么还原《桃花源记》的人是熊亮呢?或者说熊亮凭什么把《桃花源》这个虽然传统但并不讨巧的题材做出亮点呢?一方面熊亮是画中国画出身的,他很擅长描绘中国风的造型。另一面,他本人又非常地“不传统”。熊亮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读过大学。从小父母对他十分纵容。熊亮喜欢画画,父母就给了他一间单独的画室,从不窥视他的作品。因此熊亮的思维没有太多应试教育“打凿”过的痕迹。 所以当他选择《桃花源记》这个题材的时候,他是抱着好玩,有趣的态度,把传统文化刻进骨子里的那种浪漫挖掘出来。《游侠小木客》的世界是那样符合“桃花源”的定义。当你翻开书,读到它的时候,你将十分肯定地知道,这就是世外桃源,但是全书是行文、绘画又灵动流畅,丝毫没有桃花源记上的土地平旷,鸡犬相闻的刻板印象。 在绘画风格上,熊亮依然秉持着自己一贯的国画画风,许多场景和精怪都画得极其抽象。但是小女孩小羽的形象又是特别具体、柔和、亲切。整个桃花源的世界就这样通过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女孩和读者有了联结。 所以《游侠小木客》完全是熊亮对桃花源题材基于个人想象的再创作,是一个熟悉又陌生却比陶渊明更加浪漫的世界。更多的古典文化元素 除了以《桃花源记》为原型外,熊亮还引用了《太平广记》、《庄子》、《九歌》等,赋予了这些古籍以新的生命。让今人,尤其是孩子们得以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浪漫,多么善于幻想。我们祖先的想象力,丝毫不逊色于J.K.罗琳和J.R.R.托尔金。《太平广记》 《游侠小木客》中木客的概念引自于宋代文言小说集《太平广记》。《太平广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全书500卷,光目录就有10卷,记录了汉代至宋初的野史传说、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 《太平广记》第四百八十二卷,郭仲产的《湘州记》中记载,平乐县西七十里,有荣山,上多有木客。形似小儿,歌哭衣裳,不异于人。而伏状隐现不测。宿至精巧。时市易作器,与人无别。就人换物亦不计其值。 就是说平乐县附近有一种奇特的人,叫做木客。木客们无论是否成年,体型都像小孩子一样小。他们的行为举止看起来和一般人没啥两样,行踪不定,很难被发现。这些木客们有时喜欢逛街摆摊卖东西,看起来跟一般人没啥区别,但是他们不爱收钱,只喜欢以物易物。他们也不计较东西的价值,只要看上了就愿意拿自己的东西交换。 就这么一个《太平广记》中小得不能再小的小片段,被熊亮挖出来,放大,成了故事里的主角。在《游侠小木客》的设定中,木客正是当初躲进桃花源的那一支秦人后裔。因为曾经好心招待过一个大嘴巴渔夫,面对一波又一波善恶难辨,对桃花源深感好奇的探索者,他们不得不躲进森林深处,退耕还林,栖息树上,因此他们自称为木客。 熊亮的高明就在于将散落在山野异志中的小片段,有理有据地结合在一起,赋予这些古文以崭新的生命力。《九歌》 《游侠小木客——可怕的预言》中,熊亮运用了大量《九歌》中的神话元素。《九歌》的作者是屈原,但内容并不是屈原原创的,是他在整理、搜集楚地民间祭祀音乐、歌谣的基础上改编的。《九歌》共计十一篇,分别为《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国殇》、《礼*》。 其中山*、东皇太一、云中君、等都在《游侠小木客》的世界中出现过。为了迎接刚出生的小小木客,山野精怪纷纷前来祈祷、排队为新生儿送上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多次提及了山*,然而山*女神的正面形象却并没有出现。山*是《九歌》中甚为出彩的一个形象。骑着赤豹,带着文狸,身披石兰腰束杜衡,美丽的身影婀娜多姿,明眸皓齿,巧笑倩兮,这样一位多情的女子,却偏偏遇到一位爽约的情人,让一场痴情落了空。 祭祀山*女神的仪式 历来楚辞研究者对山*的形象争议颇多,有认为山*是瑶姬的,因为 采三秀兮於山间 ,这里的“於山”就是巫山,则巫山神女即瑶姬。也有认为山*是山魈的,因为《淮南子》曰:“山出魈阳,楚人所祭,岂此类乎?”山魈是一种一只脚的怪物。也有认为山*就是山神的,甚至有人认为山*是个女*。 在《游侠小木客》里,山*被设定为一位女神,木客一族的祖先曾与之通婚,生下的后代就称为木客,他们的身形像孩童一样矮小。虽然在《可怕的预言》中山*女神没有现身,但这位外形瑰丽的女神,必然会在后续的故事里大放异彩。《太平御览》 另一个引人注意的名字是庆忌。庆忌的名字曾出现在《太平御览》上。《太平御览》是和《太平广记》是同时代的文集,都由宋人所汇编,全集约有千余卷。 庆忌是传说中的一种异兽。有着人的外形,不到一指高,*衣*帽,乘坐小*车,一天便可行驶千里。若凡人能认出它们并直呼其名,就可以让他们帮忙千(送)里(快)传(递)书。 这种仅存在于传说中栖息在涸泽之中的小精怪,也被熊亮翻遍故纸堆搜了出来,落在纸上。那一群**的小人儿比草还矮,比蝴蝶还小,煞是可爱。隐师 除了古籍中所记载上古神怪,熊亮还添加了一些新的设定。这些设定里折射着他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意识形态。 其中最为有意思的是隐师。隐师是侦查与反侦查的行家,他能够将自己伪装为世间万物。隐师曾经扮成一只小黑熊,在熊窝里和熊妈妈朝夕相处一个月也不曾被发现。而他的五感又极端灵敏,能从脚步声分辨出动物的种类、体型甚至性别。 要在这样的大宗师眼皮子底下偷渡,唯一的办法就是忘我和放空,心中不能有任何念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用欣赏的目光,漫无目的地望向一群麻雀时,它们会旁若无人地飞到离你很近的地方觅食。而一旦观察者起心动念,想要抓住一只,哪怕只是一个念头闪过,麻雀就会立时飞走,屡试不爽。 人总是以为自己伪装得很好,隐秘的思想无从察觉,却不知道这只是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 这实在是一套有意思的书,无论是孩子,还是带着赤子之心的成人,当你随着小女孩小羽看到那片片飘落的桃花时,一场冒险和旅行就已经开始。它或许不如九又四分之三那样充满了神奇的魔法,却唤醒了刻在炎*子孙血液中的桃源梦。 探索世外桃源,你准备好了吗?我是亦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8岁女孩的妈妈。愿与你一起交流更多育儿前沿知识。欢迎关注我哟~~ 《游侠小木客:桃花源迷踪》读后感(五):熊亮绘本|中国的,就是世界的1 叛逆,是每个人的天性,或者至少也是不曾暴露过的天性。 小时候,我们会倔强地对父母说不,直到挨了罚、受了罪,才不得不乖乖顺从,在父母管不着的地方默默叛逆。长大后,我们又要倔强地对命运说不,直到臣服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安分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也不敢露出逆反的心思。 因为叛逆会坏事,冲动是魔*。 父母是为自己好,稳妥舒适强过希望渺茫的拼搏。 不听话的人,又有几个能做出成绩的呢? 事实上,很多有成就的人,还就是骨子里叛逆的。著名的“心流”理论创始人、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就研究过91名社会顶尖的专家,总结出他们共通的性格特征。其中有一点是既传统保守又反叛独立。因为只有足够传统保守,人家才会几十年如一日去研究一项专业,也只有反叛独立,人家才会在自己研究的专业中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内容。 可即使有过这样的研究,有过这样的结论,人们也还是不喜欢具有反叛精神的人。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就像那91名创造者一样,这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不肯轻易顺从,坚守自己内心所向的人。 你要问他们哪里来这样的勇气,也许是内心向往的东西太强烈,也许是终究学不会顺从。也许,还是因为总有这样的故事,温暖着这些人,鼓励着这些人。比如《大鱼海棠》,比如我刚读过的《游侠小木客》。2 《游侠小木客》是国内很有名的绘本作、画家熊亮老师的作品。很早以前,在我加入的写作社群里,就听过不少人提起熊亮老师的作品。在我印象中
北京哪个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他的作品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为主。他又能写又能画,尤其是画风大胆浓重,很有辨识度。 这次,第一次接触熊亮老师的作品,看到《游侠小木客》两册“桃花源迷踪”和“可怕的预言”,才觉得,自己的印象真的丝毫不差。外加又添了一层新的印象:水墨画叙事居然能如此强悍。 《游侠小木客》的故事,就是从一个不听话的小姑娘——小羽的逆反行为开始的。她忽视、或者说故意与所有“禁止进入”的提示作对,跨越了一道又一道密林中的关卡,竟然踏入了桃花源的地界。 桃花源是我们语文课里学过的那个桃花源吗?没错,就是。你能想象一本绘本以桃花源这首古文为开头吗? 一开始,我以为这套书就是把桃花源这个故事画出来而已。但看完才发现,这完全是套全新的故事,桃花源只是引子而已。第一册《桃花源迷踪》讲的是小羽追寻线索,经过重重阻碍终于进入桃花源的经过。第二册《可怕的预言》讲的是小羽在桃花源经历了一场盛大庆典,发生危机又努力化解,最终获得桃花源居民认可的故事。3 故事的内核,围绕一个人的反叛精神展开,又因为她坚持自己的内心,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最终取得了成就——来到了谁都到不了的桃花源,并获得了桃花源居民的认可。 有的人仅仅为了叛逆而叛逆,他并没有真正想要去做的事,只是单纯喜欢跟别人对着干,别人往东他便往西,别人说不,他就偏要去做。这样的叛逆,往往就死得很惨,因为这种反对毫无道理可言,又因为不停地反对别人,就会不停地站到不同的角度,从而造成自身方向的混乱,人生一直在原地打转转,甚至倒退,自然一败涂地。 但有的人却不一样,他们的叛逆是因为自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知道要往哪里走,所以,他们只有在遭到阻挡或反对的时候才叛逆,如果别人给出了在这个方向上的前进意见,他们顺从的程度反而会远超他人。 小羽就是个极典型的例子。 看上去阴森恐怖的森林入口,又竖了块石碑,写着“禁止跨越”,加上家人的反复叮嘱,不能走过那里,一般小孩肯定会害怕,也就会乖乖听话。但小羽却是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同时又是一个纯真良善的孩子,一方面,她想揭开这个谜底——为什么禁止跨越?里面有什么?另一方面,她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恶人恶事,所以也就无所畏惧。 于是,她反而把禁止跨越、禁止进入等等一系列警示看作是一种提示,提示她再进去自己就可以愈加靠近真相。 而她遇到的神秘小人,更是让她兴奋无比,这说明里面确实有自己所不知道的真相。 她靠着内心的指引,跨过了重重阻碍,在最后一道防守关卡前,她首先获得了之前遇见过的神秘小人的认可。于是,这位神秘小人就协助她通过了这道关卡。小羽毫不犹豫地听从了神秘小人的意见,并且把这做法做到极致,从而顺利地通过了最难的一关。 从叛逆到顺从,小羽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就是要找到真相。4 这森林里的神秘小人,就是“木客”。 木客的形象来源于《太平广记》中的一段轶事:“平乐县西七十里,有荣山,上多有木客。形似小儿,歌哭衣裳,不异于人。而伏状隐现不测。宿至精巧。时市易作器,与人无别。就人换物亦不计其值。” 于是,熊亮老师就如此巧妙地把中国古文化融入了时髦现代的绘本中,带给孩子一种特别的启发。 什么是启发?引起兴趣和好奇,便是一种启发。这套故事本身就是最吸引孩子(包括成人)的探秘故事,在看过整个故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时候,孩子们自然就会想起那些古文,会发现:原来枯燥、难懂的古文其实也是一个个等待自己去发掘的秘境,那些流传下来的古文本,充斥了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 探索,是人生的一个强大驱动力。如果一本书能留下这样的线索,能做到这样的启发,激起人探索的欲望,那它的价值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我认为《游侠小木客》做到了。它至少引起了我的兴趣,激起了我探索古文的兴趣。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画 这种兴趣,也许并不能刺激到人付诸行动真正去探索,但它至少又在你的人生道路上,挂起了一盏明灯,告诉你:这里也有条小路等着你来走走。 人生的乐趣,不就在那些想做又还在准备着的期待中吗?5 看惯了山山水水、鱼虫花鸟的水墨画,猛地看到这一系列彩色叙事水墨画,真的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这种淡彩写意的风格,沿袭了写意国画的粗略、随意,却又能精准表现事物特点,做到粗中有细,重点突出,形神兼备。真的特别中国风。 国画的魅力,原来可以如此平易近人。国画风格与现代西方家居格格不入,人们除了在博物馆、画廊能看到国画,平时很难在普通生活中接触,于是不知不觉就存了一种国画似乎高山仰止的印象。 但看了熊亮的这套绘本之后,妈妈们就可以自豪地对孩子们说,这就是中国画,我们的国画,它一点都不输其它类型的画本。在我眼里,它甚至更出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所以,这种国画与绘本的结合真的非常好。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指着国画对孩子说,这是我们的国画,自然不如在家中指着绘本对孩子说,来得效果好。因为在生活中,孩子更能感受到画与自己的联系,而在博物馆和美术馆,一般人都会觉得那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没有联系自然也难以激发孩子对国画的兴趣,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6 虽说这是绘本,但故事内容不短,每本书都有7万多字,对于不识字的小朋友来说,显然会比较困难,妈妈讲起来也会相当累人。 所以,最好是给三四年级以上的小朋友看,如果已经读过《桃花源记》的孩子就更适合了。不过,对于从小阅读量大的孩子来讲也完全没问题,我们群里就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已经认识2000多字,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 这套书恢弘的想象力,以及用文字和画面构建起的神秘世界,一定会吸引孩子流连忘返的。大人看这套书也完全没有违和感。 今年出的刘慈欣的《烧火工》,还有这套《游侠小木客》,让我看到了中国绘本崛起的希望。原创故事加原创绘画,走中国之路,让他国惊艳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