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失败者的春秋》的读后感10篇
Kf03mXLrtdr - 2020/1/27 21:41:00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              《失败者的春秋》是一本由刘勃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败者的春秋》读后感(一):读的不是历史,是思辨  要说刘勃老师的这两本书,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其实要是在历史学者、历史发烧友当中,确实读起来有点鸡零狗碎。但对于我们这种对春秋战国一窍不通,啥都不懂的孩子来说,阅读兴趣徒然直升。因为刘勃老师的段子实在是好笑。解决了阅读兴趣这个问题之后,还有一点是我在这两本书中get到的。那就是思辨,相信刘勃老师对春秋战国以及中国历史还是有很深入研究的。对于经常读历史的伙伴来说,最难给别人讲述的,大概就是自己对这段历史的思辨了,而这本书,就是在讲一些这些琐碎历史事件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虽然都是刘勃假设、推测,但是一般读者也能读出他的逻辑缜密,可以说这套书非常适合快读。是穿插在大部头阅读之中的小甜品。是小甜品中不让人发胖的那种。爱了。  《失败者的春秋》读后感(二):贵族的辉煌与没落  失败者的春秋   本书行文流畅,笔调诙谐!以《左传》《春秋》《北京看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史记》为基础,探讨了中国最具贵族精神时代的辉煌与没落。   作者以现代*治眼光重新解读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春秋大事件,比如齐鲁长勺之战,也就是曹刿论战所讲述的那场战争,一直标榜讲礼的鲁其实是在耍滑头,而被中原文明形容为奸滑的齐人却是坚持了战争的传统。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过是一次礼乐开始崩溃的表现!   本书适合对史料不太熟悉者阅读,读起来非常有爽感,但是结论却主观性太强。   最后,作者似乎还隐秘的指出,边缘文明在先进文明中寻找自己祖先中外皆有之,因为地缘的缘故似乎华夏文明渊源流长,文明的包容性,从春秋发展的规律来看,最初的华夏文明,是郑卫宋鲁等国,大概在今天山东河南等地,而后来的超级强国秦晋齐楚最开始都不过是戎蛮边地,甚至最后闪电席卷中原的吴越,都不无在述说着华夏文明对周边文明的带动吸收与融合。  《失败者的春秋》读后感(三):因为春秋有大梦  生活在春秋的人都有一种失败者的理想主义,他们是在*昏前的贵族骑士,就像是堂吉诃德,与即将到来的暴力与权谋做最后无力的抗争。  就像是黑夜的暴风雪,战国即将到来,所有人都无法预见未来,只能一步一步在黑土地上前行。  有人怀念春秋,因为春秋有大梦。  春秋的诸侯王都想做霸主,而不想做皇帝,他们心中有礼法与周王,从不敢僭越,能号令其他诸侯王,定期开会盟会,做个头目,收个贡献,心中已觉有无限荣光。  齐国、晋国、秦国、楚国、吴国等大国轮番上阵,你方唱吧我登场,此起彼伏,就像是五个兄弟争着切蛋糕,总想争一块大的。  他们以为占着最大的,看着别人吃小的,就是最香的。  但既然是梦,终究会醒来,直面冷冰冰、血淋淋的现实。  一群兄弟嫌蛋糕分得太少,就把大哥给杀了,或者一个兄弟想独占全部,把其他兄弟都给杀了,春秋大梦结束,战国时代就来了。  战国的唯一胜者就会将春秋的所有人称为失败者。  《失败者的春秋》便是一大群失败者做着春秋大梦的故事。  成功者的方法千篇一律,失败者的理由形形色色。  作者刘勃便将这些失败者的故事,略去细节,梳理大概,夹叙夹议,娓娓道来,语言平白轻松,读来畅快淋漓。  同时,刘勃将其阅读大量史料的优势发挥尽致,展现其历史思辨眼光,将春秋笔法细致分析,各种史料研究通透,让你不经意掌握读史的正确方法。  读罢此书,你会感觉,春秋的失败者,在春秋都不能叫失败,你能跟让堂吉诃德承认自己是失败者吗?  他们所做的事情,在他们所做的时代,都有充分的理由,只不过那些理由你往往看不见。  看不见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事情发生在春秋。  《失败者的春秋》读后感(四):推荐这本有趣有料的春秋史给你,坐地铁别再刷手机了  这本2019年6月新出版的《失败者的春秋》,是一本向普通大众介绍春秋历史的读物。作者刘勃并没有采用教科书式的方式全面介绍春秋历史,而是抓住“贵族时代最后的背影”这个春秋时代的主要特征,通过对一些关键历史故事的讲述和分析,由点及面,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春秋时代的整体风貌图。  作者讲述历史故事的套路也很有特点,先根据《左传》、《史记》等“正经”史书讲一遍历史,然后再讲自己对这些历史故事的看法和分析。据作者自己说,这个套路是跟古希腊的希罗多德学的。在我看来,这种写法倒是很好的示范了“如何阅读历史书”。  必须承认,大部分人其实不会读历史。很多人读历史是为了“涨知识”,这当然是好的。比如我在这本书中读到,“风马牛不相及”的“风”竟然是牛马发情的意思,而且这话竟然是楚国使者见齐桓公时所言。古人在外交场合竟然用“风马牛”来作比,还真是有意思。  当然,读史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茶余饭后的谈资,还有更大的用处。很多人喜欢历史,是想要从历史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所谓“读史使人明智”,人们多半是从这个层面上理解。但我读了《失败者的春秋》之后就想,要从历史故事中去吸取所谓经验教训,其实往往是极难的。首先是你很难知道历史记载是真是假,记录者掺了多少“料”在里面,其次是即便能够确定真实历史,所谓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终归还是依赖于人的总结,故而体现的并非客观规律,只能是某种历史观。  在我看来,读史真正使人明智的地方,并非总结所谓的“经验教训”,而是从充满了偏见、误解、扭曲的纷繁史料中发现“历史的真实”,需要读史者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洞察能力。这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才是真正使人“明智”的过程。我认为作者在本书中表现出了这种深厚的功力。  如作者分析楚国历史,认为《史记》的记载比《左传》的记录更加可信,是从文风入手进行分析的:《楚世家》的春秋部分,文风质古,叙事简明,不但和《左传》的风格不同,和《楚世家》自己的后半截(大量采用《战国策》)比,更不像是出自一人之手。看来司马迁写作这部分内容时,有一个很缺乏文学情趣的信息源,其关注*国大事而不及其他,这很有可能就是楚国的官方叙事。  这个分析角度充分考虑到了史官作史的过程,考虑到了史料来源对文风的影响,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又如作者讲述崔杼杀死齐庄公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接连杀了多名史官,但史官们宁死不屈,坚持写下“崔杼弑君”四个字。读这段历史,一般人只会想崔杼的作为残忍可恨,史官的气节可歌可泣,但作者却开启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借此事对当时的贵族*治体制进行分析:如果把眼光放在体制上,则一个关键点是崔杼可以杀史官,但是他没有权力任命史官。史官也是贵族……等贵族社会解体,史官变成更开放的职业后,这个问题当权者们反而好解决了……根本不用杀人,只需要枪毙史官的稿子。  这个并不新颖的史料,通过作者的解读,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认知视角。  书中类似这样的精彩分析还有很多。并且作者经常还会有幽默辛辣的点评,令人喷饭。如:事实上,把事后的结果当做事前的预言放进某位智者的嘴巴里,是早期历史学家最喜爱的工作之一。  又如:《左传》的阅读体验有点类似金庸的《笑傲江湖》,令狐冲很晚才出场,然后你猛地意识到,原来林平之是配角啊。  总体来说,这本《失败者的春秋》是一本有趣有料的通俗历史读物,语言幽默,文笔流畅,我个人强烈推荐。并且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它的开本设计非常好,比iPad小得多,可以轻松放进中等大小的女包,带到地铁上读超级方便。这本书大部分我都是在地铁上读的。个人认为,纸质书的便携程度还是蛮重要的,直接决定了它被阅读的几率。书,ipad,mac大小对比  刘勃老师在出这本《失败者的春秋》之前,已经出过一本《战国歧途》,我今天刚收到,正好明天带上地铁,期待同样精彩。  《失败者的春秋》读后感(五):春秋史的魅力  【编辑打个广告】  ▼  高中时买的第一本正版书是《古文观止》,其中第一篇是《郑伯克段于鄢》,也许是我读得最熟的篇章,因为其他的基本没有认真读。  后来有幸接手刘勃新书《失败者的春秋》,又把相关的史籍翻检几遍,觉得春秋史真是越读越有味道。  从西周算起,中国历史大约三千年,治乱交替,但大部分历史爱好者还是偏爱乱世,毕竟打打闹闹故事多。  在最有名的几个乱世里,春秋时代算是不那么受关注的。  相比三国时期,春秋历史纷杂,不像魏蜀吴那么线索清楚。后世的通俗作品中,虽然以春秋为主题的有一本《东周列国志》,但肯定比不上《三国演义》流行。  论动荡和激烈程度,春秋比不了接下来的战国时期,和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相比,更显得小巫见大巫。  但对我来说,春秋史有着特别的魅力。春秋史的魅力  首先,春秋作为最后的贵族时代,封建的旧制度开始大崩溃,而集权的大一统时代尚未来临。面对外部入侵和内部乱战,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开始活跃,给出了自己的药方,由此诞生了中国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这也成为战国百家争鸣的先声。  有一个中国人很喜欢的说法,叫作“轴心时代”,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大致意思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内,世界历史上突然涌现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  在中国,有老子、孔子等开创的儒家、道家等流派;在以色列,有以赛亚、耶利米等先知;在古希腊,不同领域的贤哲批量涌现,像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  回到中国春秋时期,管仲(后世尊称为“管子”)是法家的先驱,老子代表道家,孔子代表儒家,他们对待民众的不同方式,几乎奠定了后世“治国齐民”的三大路数。  协助齐桓公称霸的管仲,在齐国搞的改革,最早把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群体,并且严加管控,不准自由流动。他还实行“官山海”的盐铁专卖制度,妥妥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先锋。难怪韩非子把管仲和商鞅并称,他们其实是一样的路数,只是后者做得更彻底罢了。  至于老子,他主张“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说不瞎折腾,要遵从天道,即“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  他对民众的痛苦也有较多的体会,而且把根源指向统治者,《道德经》里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大致意思是:人民饿肚子,主要是因为统治者盘剥太多。人民难管,总有刁民要害朕,得怪统治者*令繁苛,喜欢瞎折腾。人民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那是因为掌权者太把自己当回事,让老百姓没了活路,所以民众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当然,老子的思想虽然很有影响,但在历史上没真正实施过。汉初推崇的“*老之术”,搞休养生息,也只是过渡阶段。  对于孔子,很多人的看法不一致,有的批他愚民,有的觉得他敬天爱民。按《论语·学而》的说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意思是领导一个千乘大国,得兢兢业业,*策保持一致性,不朝令夕改,不搞铺张浪费,驱使民众也要考虑他们的生产作息时间。  中心思想就是对韭菜不能不割,要先养起来,在合适的时间割,不要让韭菜断子绝孙。套用鲁迅的说法,中国历史只要两个时代,一是想做韭菜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韭菜的时代。  除了这些给后世统治者提供无数“齐民要术”的思想家,春秋其实是生态一个特别丰富的时代,这也是那个时代的魅力之一。  像宋襄公等楚*过河,再堂堂正正地决一死战,完全是春秋时代贵族的战斗方式。这类蠢萌蠢萌蠢萌的国君,在后来的中国历史几乎绝迹了,难怪会被骂作“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但在《失败者的春秋》中,我们看到不耍阴谋诡计,正面硬刚的战例,其实并不少见。  除了呆萌的国君,还有狂暴的武士,《公羊传》曾记录猛士南宫长万的精彩战绩。  南宫长万是宋国将领,天生神力,他在鲁庄公面前拧断宋闵公的脖子,忠臣仇牧提剑来问,《失败者的春秋》转述了下面的故事:南宫长万反手杀仇牧,把他的脑袋拍得粉碎,“齿著乎门阖”,一颗牙激射出去,竟然嵌进了门框里——这五个字一加,真仿佛可以看到公羊高老师就在现场,手指着门框嚷嚷:“看!看!门上还有牙呢!”  这一幕堪比《权力的游戏》中魔山赤手空拳捏爆了红*蛇的脑袋,震惊四座。  看起来特别不可以思议,但在刘勃眼中,却是中国青春时代的正常表现:  虽然都说中国*治早熟,但春秋时代也没后世那么复杂,很多*治事件还真是一时兴起而不是老谋深算。看老祖宗的故事,也不一定老用敬畏的眼光,其实以看小孩的角度,有时更合适。有小孩子的可爱,也有小孩子特有的无目的的残忍。  既然是还没有定型的青春期,也意味着春秋时代的中国还有很大的可能性,这也是令人着迷的地方。大一统时代,很容易万马齐喑,一切道路都被规定好了。混乱意味着痛苦,也意味着流动的可能。读春秋史的困难  如果你真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开始读这方面的古籍,像《左传》,第一反应可能是懵的,正如我高中没怎么读进去《古文观止》一样。  文字古奥是一方面,就像念英文,貌似每个单词都认识,但凑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借助词典和翻译,完全可以读懂《左传》里的故事。  还有就是编年体史书的特点,它是按照历史年份的顺序一一叙述事件,好处是你可以很清楚了解时代背景,但是人物和事件往往穿插其中,你很难发现同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人物履历和典章制度往往过于简略,读起来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  难怪王安石曾戏称《春秋》为 “断烂朝报”,意思是破破烂烂的官方文告,不把它列入学官。  最困难的是,那个时代的地理环境、气候、典章、器物、民情风俗,往往都不是现代人能理解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最初郑、卫、宋、鲁等国人口最多,最为发达,为什么偏偏是齐、楚、晋、秦几个较边缘的国家后来居上,取威定霸?  按照刘勃的解释,正因为齐、楚、晋、秦在边缘地带,才有广阔的殖民空间,当时的中国还有大片土地属于野人和戎狄地带,正是这些*事贵族向外扩张,加上吞并周边的小国,才占有了比资格更老的诸夏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领土。刘勃版的春秋史  面对众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刘勃抽丝剥茧,比勘真假莫辨的史籍记载,并吸收新近的考古资料,为我们勾画出一幅诸国兴亡变幻的画卷,也留下贵族时代最后的背影,重现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挣扎和奋斗。  刘勃版的春秋史,和一般照抄史书或以论带史的书不同,他借鉴希罗多德《历史》的写法,先根据史籍推演一遍事件,再从中抽出值得关注的要点,辨析伪饰和疑点,能帮助读者在纷繁事件中把握真正的走向。  行文之际,经常有妙语,让人忍俊不禁之余,也生出许多联想。  作者还擅长从地理区位的角度还原历史事件现场,比如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路线,他不直接奔去秦国求助,而绕了一大圈经楚国才得以入秦,实际上和晋国当权派的地理封锁息息相关。  在阅读本书中,你可以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在内忧外患中,周天子为何突围失败?齐、晋、秦、楚等大国雄主是如何博弈的?世家贵族为何在春秋渐入*昏?  这些看似是古代中国独特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是现代世界的挑战。春秋的激荡历史,依然给予我们新的灵感和想象空间。  本书和之前的《读罢春秋不成歌》相比,架构和内容均不同,基本属于重写。更多的想象空间  我读春秋史的过程中,越发觉得这段历史的价值,完全可以中世纪欧洲的历史相媲美,只是他们走向了民族国家,而我们走向了大一统。  关于春秋,其实我们不仅需要更多的学术论文,也需要更多帮助普通人理解这段历史的通俗作品,《失败者的春秋》就是刘勃的一个尝试。其实,我们也期待更多经得起读者和观众考验的改编作品,包括影视剧,可惜这方面尝试的并不多。  如果你还不相信,我试着改编一段春秋时的“宫之奇谏假道”(“唇亡齿寒”的故事),先扔一块砖头。宫之奇:尊敬的虞公,睿智的天主曾告诫我们:凡一国自相纷争,就成为荒场;一城一家自相纷争,必站立不住。我国与虢国世代友好,唇齿相依,岂能借道给晋国?虞公:多虑的之奇爵士啊,晋国和我国同是宗亲,怎么会加害我们呢?宫之奇:大人啊,虢国的先祖也是伟大的文王(Jichang the Great)弟弟之后,执掌国*,功勋卓著,他们都要被晋国灭掉,我们岂能逃脱呢?况且献公(Duke Jin 19th),他作为狂暴的弑君者武公(Duke Jin 18th, the Kingslayer)之子,竟然把桓庄之族都杀光了。近亲的诸公子都不放过,更何况对一个远祖的国家呢?虞公不听,之奇爵士带领他的族人逃到了外国。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献公灭掉虢国,回师路上,命令他的*队顺手消灭了虞国,俘虏了虞公。据后来的《春秋诸国编年史》(The Chronicles of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s)记载,“晋国人捉住了虞公”,以示天主追讨虞公的罪过,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本文地图均由@*事历史地图 制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失败者的春秋》的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