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指出“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处焉”。肾脏为先天之本,与身体机能强弱密切相关。事实上,肾脏不仅具有排水去垢的功能,还能维持电解质平衡、活化维生素D与辅助造血等。
临床试验显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发生贫血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事实上,肾脏疾病导致的贫血极大地影响了肾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导致肾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肾性贫血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红细胞生成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尿毒症毒素影响红细胞生成及其寿命而发生的贫血。众所周知,贫血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导致肾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
1.铁缺乏:消化道出血、透析和频繁抽血检查导致铁元素丢失。
2.营养不良:肾脏疾病的患者由于饮食控制、食欲减退导致营养不良,造成造血所需的蛋白质、铁、叶酸和必要的维生素缺乏。
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影响红细胞生成素的释放和功能。
4.炎症状态:体内毒素排出困难导致炎症反应及免疫下降,进而出现反复感染。
5.尿毒症毒素:毒素可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
6.失血:抽血检查、血液透析和消化道出血。
7.肾移植术后贫血:排斥反应和免疫药物所引起。
8.肾脏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最重要的原因)。
肾性贫血如何治疗
肾性贫血的治疗目标为血红蛋白上升为-克/升。治疗药物主要有:
1.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为人内源的红细胞生成素类似物,临床常见的为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每周需要注射2-3次。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可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肿瘤生长以及增加恶性肿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等。
2.铁剂治疗
铁元素是骨髓成红细胞向成熟红细胞分化中合成血红蛋白的必要原料物质,当铁元素绝对缺乏时,贫血是无法被纠正的。临床的共识,静脉补铁会导致过敏反应,口服补铁更接近生理自然过程,但口服补铁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
3.罗沙司他
由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存在注射给药不便,药物需要冷藏保存和存在不良反应的问题。年我国在全球率先完成了新型治疗肾性贫血的小分子口服药物罗沙司他的三期临床试验并正式上市:
1.罗沙司他可以模拟机体低氧环境,刺激机体生成更多的血红蛋白。
2.间歇给药:由于特殊的药理机制,罗沙司他每周给药三次即可,不必天天服药,增加了给药的顺应性。
3.动态调整:血红蛋白为克/升时,可以开始罗沙司他的治疗;服药2周以后,血红蛋白上升为克/升,则应减少剂量;当血红蛋白大于克/升时,则暂停用药;当血红蛋白再次小于克/升时,则从小剂量恢复用药。药物剂量的动态调整需要根据血红蛋白指标来完成。
4.罗沙司他不能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联用。
5.罗沙司他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慎用,尤其是近阶段对于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
结语
不论需要透析的肾脏疾病患者,还是患有儿童肾脏疾病、老年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同样需定期筛查有无贫血,并注意补充铁、叶酸和维生素B12。尤其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贫血会加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展还会诱发糖尿病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肾脏疾病患者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