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仔猪黄痢病原及流行特点
本病的病原菌是大肠杆菌,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猪群引起发病的菌株不尽相同。该病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兽医上常用的消毒药物均能迅速将其杀死。
本病主要发生于初生一周以内的哺乳仔猪,以1~3日龄为最多见,尤其是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经常是1窝内发生1头,很快传至整窝。生后24小时左右发病的仔猪,如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可达%。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带菌母猪,由带菌母猪排出的病原性大肠杆菌,散布于外界,最主要的是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或舔母猪皮肤时食入而感染发病。猪舍的卫生条件不良,气候骤变时本病的传播便快。
2、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及鉴别诊断
产后仔猪很健壮,吃奶力强,潜伏期短的生后8~12小时,一般1~3天,突然有1~2头仔猪表现全身衰弱,呈昏迷状态,可见腹围膨大,但无拉稀之症,很快死亡。以后其它仔猪相继发病,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每日泻数次,粪便稀薄如水,有的呈浆状,黄色或黄白色,含有凝乳小片或有气泡,并带腥臭味。粪便沾污尾,后肢等处,肛门,阴户上常出现红色水肿。病仔猪吃乳减少或停止,迅速消瘦,口渴,脱水,最后衰竭昏迷死亡。
剖检病死猪发现其肠道内有多量气体和黄色液状内容物,肠粘膜充血,出血,肠粘膜淋巴结有小出血点。肝,肾有小坏死灶。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和剖检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诊断时应注意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梭菌性肠炎相区别。前者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猪不分年龄,但以10日龄以内发病多,死亡率较高,仔猪多呕吐,水样腹泻,病和可持续2~7天。后者是C型魏氏梭菌引起,1~3日龄初生仔猪多发,排血便含坏死组织,病程1~3天。
仔猪黄痢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控制该病,关键是早期确诊并及时治疗,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可迅速而准确地控制疫病发展,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编辑:张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张飞
审校:吕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