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是一本由[日] 山口拓朗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一):《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书评∣想写好文章,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走过,路过,不可错过,这本书能坚定,你写作的决心。 在看这本《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前,我以为自己是有写作基础的。现在,我觉得自惭形秽。 书中,介绍了很多写文章的技巧和方法。不管对于初学者还是文字工作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写作教科书”。 在读了书中的一些想法后,我对自己说:“原来写作还可以这样,我应该早点看这本书”。以前写文章没有思路,想到什么写什么。根本不考虑什么内容,也不会去想文章会给谁看。一直是一种自嗨的感觉。 现在看了这本书,发现原来写作就和考驾照一样,一开始需要老师指导,在摸索到窍门后,就要不断练习,找写作感觉。 在阅读过程中,我脑子里就蹦出来一句话:这就和去商城买东西一样。找到自己对写作的需求,就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想要的。 想写好文章,无论是有基础,还是没有基础,在看了这本书后,会有写文章的冲动。有些人天生是写作的高手,而有些人可能需要努力学习,才能掌握写作技巧。 书在每个人手里的作用,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实践。我看完这本书,就感觉找到了写作的说明书,一下子开阔了视野。 我们找到一种兴趣很简单,要坚持,却需要不懈努力。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工作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二):不动笔就能学会写文章的训练法——《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自从知识付费兴起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写作的行列,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人写作的时代。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人学习写作,各种写作课程层出不穷,“七天学会写作”、“零基础学会写作”。 大家纷纷报名学习。在学完各种课程之后,虽然是学会了很多写作技巧,但等到打开电脑准备开始写文章时,面对空白的word文档苦苦思索着:“我要写什么”“怎么写呢”?枯坐在桌前不知如何开始。 为什么学了这么多写作技巧还是写不出文章来,是写文章需要天赋吗? 当然不是,日本作家山口拓郎告诉我们:“写作不需要天赋,每个人都有写作的才能,只是你的这种才能还没被挖掘出来。” 他的《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本书,就提出写作的关键不是技巧,而是思考和准备。只有在动笔前有了充分思考和准备,才能写出通俗易懂、有说服力、有深度、引人入胜的文章。 此书是作者用18写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写作训练法,可谓是给写作菜鸟量身打造的的写作进阶宝典,是一本写作的基础书籍。内容俗易懂,没有让人头疼的写作术语,每个概念都有实例讲解,让你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思考力和准备力是如何呈现出来的。从动笔前的暖身,到下笔后的修订,一步步给予你指导。 我个人很喜欢这本书,书中很对方法我都在练习,今天跟大家分享三点。 一、收集近义词充实你的表达 大家都知道,写文章是把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段,然后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出来,就成了一篇文章。 在上学时我们都做过这样的练习,列举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这个练习就是在给我们的写作打基础,充实我们的词汇量。在我们写作文表达时,有更多的词语供我们选择。 但每个词语的意思和语感都是各不相同,就是相近的词语,也有着细微的差别,只要对这些词语稍稍改动,就很可能会改变文章的面貌。 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印象。比方说一个人很瘦,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她,骨瘦嶙峋、瘦骨如柴、苗条、娇小、风吹欲倒,这些词都可以形容,风吹欲倒和苗条就是两种不同的风格,风吹欲倒是形容人很瘦很虚弱,风一吹就倒,而苗条是形容身材瘦长很好看。 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多收集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在写文章时,根据你文章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二、运用比喻句使文章通俗易懂 日本作家井上夏曾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写作的秘诀:“写作就是用自己的独特语言,写出让每个人能看懂的文章。” 什么方法能写出让每个人都能看懂的文章?“比喻”,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运用比喻,我们可以把原来的事实更形象化,使这个事物变得更易于理解。比如你要说明“发散思维”这个概念,你可以把它比喻成一棵树,以树干为中心,树干长出树枝,树枝上再长出树叶的这么一个过程。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了。 如果你的文章全是些难懂的词汇,那读者就很难有耐心读下去,每读一句就得翻字典或是上网去搜才能理解,又不是要考研做学问,才不会浪费时间看你的文章,果断就退出去了。 书中给出了培养比喻感觉的方法,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做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把各种事物、人、事情都比喻成其他事物,比方说:“开朗的人”比喻成“像阳光一样的人”“像向日葵一样的人。”只要不断地这样训练,就能提高“比喻的技术”,写出每个人都能看懂得文章。 三、加入拟声词增加画面感 “她的心跳的好快” “她的心扑通扑通直跳” 这两句话哪句让你印象更深?答案肯定是第二句。为什么第二句会让你印象深刻,因为第二句更有画面感,能让你脑海中感受到那种心跳的感觉。 巧用拟声词,能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氛围,如果我们在文章中加入一些拟声词,就会让读者觉得你的文章有趣、生动,很有画面感。 拟声词包括了拟音词、拟声词和拟态词,拟音词是描写自然界声音的词,比方说河水哗啦哗啦地流、小雨淅沥淅沥的下。拟声词是描写人和动物的声音的词,比方说小狗汪汪地叫、他哈哈大笑。拟态词就是从感觉上表现事物的样子、形状和状态,比方说他说话慢腾腾的、萤火虫在夜里闪闪发光。 在会话中多使用拟声词,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且还能增加临场感和跃动感,从而吸引对方的兴趣,从整体提高你的表达能力,让你成为说话有意思的人,你的说话方式有了意思,写起文章来也自然是有意思的。 总之,想要写好一篇文章,就需要我们时多去做一些基础练习。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先把写作基础打好,再进一步去学习写作技巧,这样,你才能不断地写出精彩的文章来。这本《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就是你需要的写作基础书籍。不动笔就能学会的写作训练法,让我们一起来行动起来吧。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三):这本书不仅能教你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还能教你如何审视自己 一本讲写作技巧的书,却告诉你不用动笔就能学会写文章 一本讲写作技巧的书,却告诉你不用动笔就能学会写文章,你信吗? 看了这本书,我信了。 如今可以说是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人人都能写文章,人人也都期待能靠文字变现。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的文字没有人看?为什么文章阅读量低?为什么别人早就变现,而自己还没有一次过稿机会? 简单来说,因为你写的是“三没”文章。没有说服力,没有深度,没有吸引读者。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呢?山口拓朗在《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本书中给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 我们经常会认为自己写不出好文章是因为自己的写作技巧不够,于是我们拼命看各种写作技巧的干货,并且希望马上就能“取到真经”,成为大神。而在山口看来,文章是好是坏,在动笔前,就已经决定了。思考的越全面,准备的越充分,自然文章质量就高。简单来说,好文章一定是经过思考和准备的,坏文章一定是直接拿笔就写。 针对动笔前的思考和准备,山口在这本书中围绕“全面提升写作力”,“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写出吸引人的文章”,几个主题,提出了32条训练方法。 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形式的写作,从假条,信件,申请书,到商务文案,小说等,你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合适的训练方法。书中的训练方法,都是从日常生活着手,引导你进行思考,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本如何审视自我的指导书。接下来,小妖就挑最简单的3个点来说下这本书。 ①化“抽象”为“具体”, 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语言本身是“抽象”而“含糊不清”的,所以要提高写作能力,就一定要具体化。把语言具体化是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的第一步,这样也才能消除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理解差异。 在平时,我们就需要尽量避免使用抽象词,因为抽象一般意味着模糊不清。可以用具体数字或者替换解释专有名词的方式。 举个例子,如果有领导让小妖去复印开会要用的资料,他只说人很多,却没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些有具体说有多少人。而小妖可能就理解为500人也是多,1000人也是多,那到底要按照哪个标准呢?所以,在接到这个任务时,小妖就可以多一句嘴,问问大概复印多少份合适。 又比如,小妖在之前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学习了“王者阅读法”后,小妖的阅读速度变快了。这个句子中的“王者阅读法”就属于专有名词,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所以就需要解释一下:所谓的王者阅读法,就是教你如何在30分钟内读完一本书。这样,是不是一下清晰很多了呢? 又比如上句中的“阅读速度变快了”,我们同样可以把它具体一下,小妖以前读一本书至少要七八个小时,而现在1个小时就能搞定了。 相信小伙伴已经看出来了,经过具体化加工的例子,就会比之前更好理解了。 具体事例是具体化的最佳表现。所以,这一条训练法则可以看作是“具体化法则”的再加强版。使用具体事例,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加通俗易懂,更加有趣,也更加有说服力。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有观点和案例的,如果我们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条鱼,那么观点相当于鱼骨,而案例则相当于鱼肉,只有鱼骨而没有鱼肉的文章,是没有味的。 在引出案例时,我们可以使用例如,举个例子,比如等。运用具体事例这一法则非常的简单,却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法则。生活中举例也是到处可以看到用到的。 就像我们打算买蔬菜,去了菜场我们都不会直接跟老板说“老板,给我来20块钱的蔬菜”。因为老板不知道你具体想要什么,如果给了你不吃的菜,你不喜欢,老板也会觉得麻烦。所以,我们可能说:“老板,给我来两斤肉,再来半斤韭菜。我包饺子。”这样,我们把想要的东西就简单而清晰地传达了出去,老板也会省事很多。所以,从日常小事开始来训练用具体的案例吧。 前面我们说了,只有鱼骨没有鱼肉的鱼文章无味,反过来,只有鱼肉而没有鱼骨的文章也是没有嚼劲的。对应到文章中,只有案例而没有观点或总结的文章,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如果一篇文章全是案例,就会显得很散,读者读起来,也会感觉费时间,因为要把案例读完才清楚案例想说明的问题。所以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用事实推导出结论。而结论有一个万能钥匙:“所以”。 比如,天气预报员说明天有90%的可能下雨。所以,明天出门记得带上伞。 ③增加不同视角, 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有深度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对事物的判断都是一口咬定型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大多数人都是以一个层面(或者惯性思维)来看待事物的。比如,“男人很坏”,“女人很浪费”,“小孩很烦”等,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一面。以这样的方式看待事物会给人一种以偏概全的感觉。 看事物的视角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是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看人或事物的出发点。用山口的话说,不能“只看见1,所以就是1,而是“看见了1至10,而结论还是1”。每个视角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举个例子,老师让你描述一下A同学。你可以从外貌,性格,爱好,工作,特长等方面说明。又比如,说说自己喜欢的一道菜。你可以从菜的味道,颜色,中餐,西餐,菜系,在哪儿能吃到,自己能不能做出来等方面来进行说明。不同的角度,会让我们对一个人,或者一道菜的评价更全面。 在写文章时,我们也需要找到更多的视角,而找到了更多的视角后,我们就能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能从出人意外的视角,或者奇怪的视角写文章的话,我们就能写出有意思的文章来。 比如,很多人看完《海蒂与爷爷》这部电影后,写出的影评主题一般是教育,而如果我们转个角度,把“旅行读书”作为主题的话,或许就能写出更好的文章了。 ④总结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本书,每个人都值得读一读。因为,你能够学会多维的思考,也能学到写出好文章的方法,每次翻开,你都会有新的收获和发现的。 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最关键的不是下笔就写,而是每次写文章都应该经过千次思考和万次准备。写文章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你思考的越多,准备的越充分,生活自然也就回报给你更多。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四):相信自己有写文章的才能——《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8月初,看到的一条朋友圈,一个朋友光是青云计划都已经收入过万了,准备开通付费专栏了,问我有没有兴趣参与。 那时候的我,还没有开通头条号,没有想到写作变现还有这一波操作。 后来,我知道参与“青云计划”的前提,是拿到今日头条原创标,于是,我就报名参加了官方的培训,并在一个月内拿下原创标,这样的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是要了解游戏规则,知道今日头条的推荐原理,内容全部是机器推荐;原创标全部走人工评审,只看内容质量,不看阅读量和粉丝等数据,对于新人来说非常友好。 其次是认真听课,按时完成微头条、文章和问答的作业。尽管工作和生活忙得不可开交,我依然坚持早起晚归写作业,完成了十篇文章,十几个微头条,及时十几个问答。 最后,要做一个合格的文字生产者,坚持原创,不忘写作的初心。 那么,到底如何写出优质文章,可以在一个月内拿到原创标呢?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的方法。 首先,通过增加不同视角,让文章更有深度 《1个苹果也是100个苹果》一书中写到面对同一个苹果,不同人的看法。 一个画家看到了苹果颜色的漂
白癜风袪白诀窍亮和复杂;一个水果店的老板看到苹果开始思考起如何才能更好地去销售;医生路过看到苹果马上想起苹果丰富的营养;一个做曲人看到苹果马上开始酝酿写一首关于苹果的歌曲;一位数学老师看到苹果马上开始思索如何把苹果代入到她要给孩子们出的数学题里;一个浑身是伤的人看到如此美艳的苹果,不知道引发了什么心酸的回忆,眼泪刷刷往下掉;一个警察路过看到这么美丽的苹果被扔在门口,马上想到去找人来处理;一个木匠看到苹果想到的是这个水果店太寒酸了,门店需要装修....... 同样的苹果在不同的人眼中却是不一样的。本来是一个苹果,在100个人眼中也就变成了一百个苹果。 当我们看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关注作者信息、书籍的主题、话题性、读书的动机以及如何写一篇读后感等。 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除了关注岗位要求、薪资福利,还需要考虑职场氛围、行业竞争力、发展前景、社会贡献度、非物质性报酬等。 很多情况下,从出人意料的视角、奇怪的视角看问题,反而能够写出有意思的文章来。 其次,案例要具体,比喻要形象 “用户思维”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写文章,写出来的内容可能并不符合大众的需求。只有站在读者的角度,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够真正吸引读者的兴趣。 貌似“鸡汤”文经久不衰,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还是具体而鲜活的案例。因为案例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读者更容易对号入座、感同身受。 大道理也是一样,人人都懂得,但是大家最爱听的永远是故事。因为故事有情节,有起伏转折,能够引发读者情感的波动和思想的共鸣。 当年苹果公司还是一个小小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乔布斯需要为其寻找一个新的CEO,他把目标锁定当时的百事可乐的总裁约翰斯卡利。但是当时百事可乐已经是一个闻名全球的企业了。 乔布斯通过十秒钟的故事,说服了约翰斯卡利加入。 乔布斯只问了一个问题:“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整个世界?” 这简短的两句话“金钱VS梦想”,讲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引发“现实扭曲力场”,把约翰斯卡利带到了一个买糖水赚钱还是改变世界的选择场景中,最终成功说服他出任苹果的CEO。 文章里的故事好比一根树干,它的详情细节就在那上面越长越多,好象菌类在一个树椿上繁殖一样。写故事的时候,可以利用情感、感觉、回忆、事实、风景等细节描写增加可读性,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另一方面,运用比喻、隐喻等多种方式,可以降低阅读难度,让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比如写时间飞逝,可以说“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这比说“时间过得真快啊”更吸引人。 同时,要防止信息遗漏。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内容完整,结构清晰,主线索明确,各部分之间衔接严密。 为了确保内容完整,清晰传达信息,文章需要具备5W3H这8个基本要素。 如同做菜之前需要准备好食材,开始写之前就应该备齐5W3H。 比如说描述你和女朋友约会这件事,至少需要整理这些信息: When:今天 Where:万达影城 Who:她和你 What:约会看电影 Why:她爱看电影 How:开车去 How many:先是买了饮料和爆米花,然后一起在影院热播电影,观影之后还逛了街。 How much:两个人花费了大约300元。 *金圈法则告诉我们,先思考WHY比思考WHAT更重要。 无论你的文章写得如何天花乱坠、义正辞严,如果没写明原因,读者读起来就会觉得云里雾里。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可以侧重于阐释原因。 最后,提高“发现力”,积累取之不尽的素材 我们常说,好的文章结构是: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像凤凰鸟的头一样美丽、精彩;内容要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呢,要像豹尾一样有力。 但是,提笔却发现没有可写的话题,没有契合主题的材料,一时想不起可以打动读者的金句。很多人觉得没有素材是写作难的问题之一。 “世界上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其实,放眼四周,一花一世界,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写作素材随处可见。 在写作时,我们也应该提前备好“油箱和弹药”——素材库,这样就可以避免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的困境。 有人说:“文章开头无异于广告词”。当自己对广告词动心时,就要考虑:“为什么我被打动了?”当自己无动于衷的时候,也要考虑:“为什么我没有被打动呢?”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就是在训练写一个好的开头。 平时养成随时随地收集素材的习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写读后感;看到一部有趣的电影,及时写影评;听说某个趣闻或是脑子里冒出某个想法,都可以记录下来,统一放在我们的素材库里。 素材库可以包罗万象:标题库、选题库、金句库、故事素材库、百度库、微信库、微博库、豆瓣库等等。 当我们无法下笔的时候,不妨翻翻素材库,这是一把开启写作灵感的钥匙,源源不断的灵感会从脑海里涌出,让我们保持高质量的输出。 当然,我们还要有诚实表达的勇气。 要有“自信”和“决心”,相信自己有写文章的才能。 人都是有感情的,作为读者,也希望看到真情实感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直面内心,勇敢表达自己的心情,那么,能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同时,感情也不能泛滥,要合理运用逻辑思维。 好的文章如同珍珠,本身价值不菲,看起来尊贵无比,摆在任何地方都引人注目。 所以说,我们的文字内容要优质,有信息增量,排版和配图要精美,才能够吸引读者。 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多看广告,多讲故事,训练多角度思维,打开发现素材的慧眼,我们也能写出凤头、猪肚、豹尾的好文章来。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五):18年写作经验告诉你,小白也能写出好文章 记得上学的时候,最害怕的是写作文,看到题目,半天不知道怎么动笔,甚至边写边数字数。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很多人作文没写完就到交卷时间了,光作文分就能和别人拉开不小的差距。 有人说:“写作是支箭,阅读是把弓,写好作文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大量阅读。”所以又有“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说法。 那么,毕业之后参加了工作,是不是就不需要写作了呢? 同样是写报告,你觉得写得有调理的报号和逻辑混乱的报号,哪一个更讨领导喜欢呢?微博、朋友圈里,写得好的内容会引来无数得点赞、评论;一起带娃的宝妈,谁要是能把宝宝的成长用文字记录下来,一定会让其他妈妈羡慕不已… … 但是从读书到写文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中间还需要经过各种有效的加工,如果能有前人引路,则会少走许多弯路。 山口拓朗是一位日本商业撰稿人、采访记者,也是SuperWriter国际商业写作课授课导师。他写了很多本与读书、教育相关的书籍,他总结了自己18年的写作经验,写了《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本书。 山口拓朗的《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一书,是为写作菜鸟量身打造的写作进阶宝典,不仅介绍基础的写作方法,还传授了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给出了针对写作的方方面面的训练方法,把阅读和写作有效的联系起来,教你写出通俗易懂、有深度的文章。01 文章写给谁看的? 如同说话一样,写文章要先搞清楚对象。一个人如果经常自言自语,或许会被别人当成“精神病人”,而写文章若是自写自嗨,无视对方的立场和心情,估计也没什么人看,很难获得预想中的效果。 作者在书中强调,写文章要“以读者为中心”,就是要贴近对方的立场和心情。不同的读者需求不同,所以写文章之前,就应该明确的“定位”:我的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我的目标人群是哪一些?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比如,汽车杂志的读者,可以是车迷、正打算买车的人、跑车爱好者、房车爱好者、汽车配件经销商等等,他们虽然都能和车扯上关系,但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是不同的,所以汽车杂志的发行者有很多家就不足为怪了。 明确的读者定位,就像海港上的灯塔一样,能引领文章不偏离“航道”,也能让作者时刻保持清醒,即使是借用别人的案例,也会做些合乎情景的修改,而不是“无脑复制”。 几年前,有一位明星出轨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因为他平时在大家心目中都是比较正能量的,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更离谱的是,他事后在网上发文向家人道歉,被网友拔出那封道歉信是直接照搬的其他人的,连一些关键的词汇的都有改,从那时起,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很显然,对象都没弄清楚,即使是道歉,也显得是没有诚意的。 那么怎样的文章才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文章呢?主要包括三个要点: 要点一:写读者想看的东西; 要点二:写读者感兴趣的东西; 要点三:尽量写得通俗易懂。 好比看电视,爸爸喜欢看球赛,儿子却喜欢看动画片,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不一样,想看的节目也不一样,所以,先明确对象,才好把握他的喜好和需求。此外,文章通俗易懂也是影响阅读和传播的重要因素,相信谁也不会喜欢看那些晦涩难懂的词汇,从中去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吧?02文章想表达什么? 明确了写作对象,了解了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接下来就是该向读者呈现什么样的文章了。这就好比产品推销员,弄清楚了客户需求,接下来就是怎样将产品卖给客户。对写作而言,就是要提供给读者想知道的信息,想看的文章。 作者在书中将“写文章”比作“赠送礼物”,礼物送对了,对方肯定会非常高兴,而如果是不需要的礼物,则反而会成为累赘。这与给别人帮忙也类似,你是好心而往往有时候却帮了倒忙。 记得一次下班后坐公交车,一个女孩子拖着一个大箱子,要到A站去,结果她坐错方向了,售票员让她坐到B站下车再转,而上车的地方离B站还有几站,我觉得没必要多坐这么多站,于是建议她下一站就下车,到对面再坐车。 等她下车之后我才发现,售票员说的是对的,尽管多坐了几站,但是换乘很方便,而按我说的地方下车,要走很远的路才能绕到马路对面,这件事让我愧疚不已。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给别人指路,虽然是好心,却帮了倒忙。 那么,怎样写出读者想看的文章呢? 山口拓朗在书中给出了几种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在此选取3种加以介绍:1.自问自答训练法 所谓自问自答,就是自己多问一些为什么,然后自己解答。书中举了吃饭太快的例子。“吃得太快有什么危害呢?”“因为食物吃得太快,在口腔内没有被嚼碎,也没有和唾液充分混合,当食物进入胃以后,会给消化器官带来很大的负担,会导致消化器官的病变风险升高… …” 像这样自我设问自我回答的方式,会使要传达的信息更明确,问题提的犀利,文章就写得犀利一些;问题提的具体,文章就写得具体一些;问题提的深刻,则文章就写的更深刻一些。人的大脑就是有这样奇妙的功能,你往哪个方面提问,它会自动地将你往那个方向引导,搜索答案。 写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反复进行“自问自答”。自问自答分为横向拓展和纵向挖掘两个部分,配合使用这两个部分,则能让文章的内容既有广度也有深度。2.设定“截稿时间”训练法 设定截稿时间,也是提高专注力的一个方法。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没有专注力差别是非常大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视频是两队球员分别穿黑衣和白衣击球和传球,被试者被要求观看视频时记录穿白衣球员的击球次数。结束后被试者被问到是否注意到人群中走过的那只“大猩猩”。 我第一次看这个视频的时候,完全在数白衣球员的击球次数,根本没有看见“大猩猩”,当第二次观看的时候,才发现有人穿着显眼的大猩猩衣服击打着自己的胸膛在镜头前停留3-5秒。“天啦,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眼瞎了么?”事实上大约有一半的人都没有看到那只“大猩猩”。 在心理学上这个现象被称作“无意视盲”——就是说人在太过于投入某件事的情况下,很容易忽略身边的事,即使这件事很显眼,也可以称之为“选择性专注力”。 设定“截稿时间”,将会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稿子上,不会被太多的杂事分心。这是非常有效的,当截稿时间迫近时,甚至会超长发挥。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设定更短的期限,能极大地提高行动力。 前段时间写稿子,我把编辑规定的截稿时间提前了两天,写作效率确实提高了不少。即使碰到孩子发烧两天没空写稿这样的突发情况,我还是按时交稿了。正是我设置了更短的“截稿时间”,让我的行动力有所提高,才避免了到期不能交稿的尴尬。 这项训练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场合:比如把看邮件时间缩短10分钟;把浏览网页时间缩短15分钟… …慢慢地,你的做事效率会提高不少。3.增加视角训练法 增加不同的视角,写出的文章将会更有深度。我们通常所说的惯性思维都是在单一视角下得出的,比如“女人比较小家子气”,“男孩比女孩调皮”等等。 正如读《哈姆雷特》的人,“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视角都不完全一样,对人物的外貌、性格、喜好等等各方面的解读都不一样,所以在各自视角下塑造的人物形象就不一样了。 作者强调,如果只从单一视角写文章,不免会流于肤浅。要想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就必须找到尽量多的视角,以便从中摸索各种可能性——能从哪些视角叙述?从哪些视角叙述会更有趣?从哪些视角叙述会更有说服力? 苏轼描写庐山的千姿百态,用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当客观全面。同样,写文章也要尝试不同的视角,因为所有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一个视角。 书中作者举了自己喜欢的菜肴的例子,有如下这些视角: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的?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别人的评价怎么样?食材新鲜度怎样?味道口感是否合宜?外观能否引起食欲?能在哪家餐馆吃到… …一个菜肴就能有这么多的视角,关键是如何发掘这些视角。 当看不到其他视角时,作者建议绕到事物的北面、潜入事物底下,尝试发现新的视角。“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只能靠自己多努力多尝试,才能找到新的视角。03 怎样的文章会吸引人? 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我们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资讯,肯定没有时间全部都看,只会选择性地看自己需要的信息。那么,什么样的文章会吸引人呢?作者介绍了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要有吸引人的标题,开头就能打动读者。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兴致勃勃去看一场电影,却因为影片开头太无聊而中途退场。除了电影,漫画、小说、戏剧、演讲等等都是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好的标题能让人产生点击的欲望,好的开头能抓住读者的眼球。 作者认为,人都是有情绪的动物,若在文章的开头,就能让读者产生情绪波动,则很容易对文章产生兴趣,从而继续往下阅读。 其次,要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情感共鸣”又称为“情绪共鸣”,是指他人有情绪波动或情境变化的刺激下,自己在情绪上做的相似的反应倾向。 比如当你在看电影或电视剧的时候,里面有悲伤的情节让你很感动甚至流泪,当你看一些娱乐搞笑的节目时,有时候会让你捧腹大笑——这都是情感共鸣的典型表现。 一篇文章如果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则会抓住读者继续阅读。在文章中适时地加入引号,能增加临场感,因为引号提示的心理活动更有感染力。A: 儿子把玩具怪兽狠狠地扔在地上。 B: 儿子把玩具怪兽狠狠地扔在地上,耳边仿佛听到怪兽的惨叫声:“哎哟,痛死了!” 很显然,句子B的表达更生动,更有感染力。此外,认可他人,诚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都能起到引起“情感共鸣”的作用。 再次,“故事”和“逻辑”缺一不可。 有人说,写文章就是讲故事,好的故事才能打动人。因为“故事”比我们想象的更贴近生活、更轻松随意。反观那些爆款文章,大多都有动人的故事。 当然,仅有“故事”是不够的,还得讲“逻辑”。如果说故事属于情感的范畴,那么逻辑则属于道理和理论的范畴。无论故事多么生动有趣,情感如何充沛,如果逻辑不通,就无法传情达意,无法将文章观点传达给读者。 “故事”与“逻辑”在文章中所占的比重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读者的偏好而做相应的调整。 总之,离开学校之后,写作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应当提高写作能力。山口拓朗的《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是作者18年写作经验的总结,是写给普通人的写作书,掌握书中的方法,写作小白也能写出好文章,这将会成为你的一个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