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尿酸偏高,你可能会立刻想到痛风。如果肾病患者尿酸偏高,对尿蛋白和肌酐的治疗会产生影响吗?
尿酸为什么会升高?
尿酸为什么会升高?我们知道,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每天人体大约产生毫克尿酸,它们被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有98%被返还肾小球,经过重吸收之后,大约有6%-10%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肾脏的健康与血液中尿酸浓度有很大关系。
当然高嘌呤饮食也有一定影响,可以吃一些乳制品,能够促进尿酸代谢,比如低脂或脱脂牛奶。
尿酸偏高对肾脏有什么危害?
尿酸偏高对肾脏有什么危害?我们知道,形成痛风的原因,是尿酸结晶在关节部位的沉积,其实这种沉积不只是发生在关节部位。前文说过,血液中的尿酸被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有一个返还和重吸收的过程,在肾小管停留较长时间,所以肾小管也是尿酸结晶容易沉积的部位。
有些人体检发现自己血尿酸偏高,但其他一切正常,以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那可就大错特错,尿酸对肾脏的破坏虽然缓慢,但破坏性更大,而且肾小管损伤比肾小球损伤更加严重。
尿酸偏高让尿蛋白、肌酐更难治疗
尿酸偏高让尿蛋白、肌酐更难治疗尿酸偏高对肾单位的威胁,使尿蛋白、肌酐的治疗难度更高,尤其是尿蛋白,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阻止蛋白质流失的重要手段,而尿酸结晶对肾小管的破坏,使阻止蛋白质流失的重任几乎完全压在肾小球身上,导致尿蛋白迟迟无法转阴。而血肌酐的分子量远小于尿酸,虽然肾小管不会对其重吸收,但如果肾小管受损严重,肌酐无法正常随尿液排出,必然返回血液,引起血肌酐升高。
所以尿酸偏高对肾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危险信号,需要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