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超市买菜也能讲价?_水果蔬菜专题_产业经济
“能便宜一点吗?”就这一句,原本4元每公斤的蒜薹变成两元一公斤,原本3元每公斤的*瓜变成2元一公斤……超市、明码标价,在市民的消费习惯中这两个词似乎是等同的,可就是在市民已经习惯了超市消费不再议价的时候,长春部分超市的果蔬区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议价。
现象 超市买菜也能讲价
“2块一斤!有没有便宜一点的?”“您要就1块钱吧。”您听到这话一定是以为在哪个自由市场吧,那您就错了,这个声音出现在一向“明码不讲价”的超市之中。
2日,长春自由大路一家超市的果蔬区,正在为晚餐备料的市民徘徊在蔬菜摊床前,导购员则在整理蔬菜的同时向市民介绍着菜价。发现,在购买蔬菜的人群中不时有消费者向导购员提出议价的要求,而导购员也“大方”地将价格一降再降。
“您买什么菜吧,挺多菜都能便宜卖。蒜薹1元、韭菜1.5元、旱*瓜1元……”发现,经过议价后,大部分蔬菜的成交价都比价格牌上的价格下降了0.5元或者1元,甚至部分蔬菜的成交价只是价格牌上的一半。而这样的情景不光发生在蔬菜区,在水果区,标价3元一市斤的香蕉竟然卖到了1元。
超市 议价商品是特价商品
超市究竟为什么会改变往日的传统而出现议价呢?
“实际这些商品都是特价的,我们就是没来得及写出来。”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在回答的问题时解释到,出现议价的只是在果蔬区,不是所有的商品。所谓议价的商品,实际是超市的特价商品,这些商品由于存放时间过长,外观有些不好看,但还不影响食用,所以才便宜出售。
而部分业内人士却不认同这种说法,按照业内人士的介绍,部分超市改变“不议价”的策略可能和日趋紧张的竞争有关。伴随着前些年入驻的超市“大鄂”逐渐站稳脚跟,中心市场的份额分割已经形成。而人们对水果蔬菜的消费一般都采取就近原则,部分超市使用议价正是与附近自由市场争夺这一部分客源的有效方式。
消协 超市议价不好管理
“超市就是超市,打着价牌还议价,我们总有一种上当的感觉。”在采访中了解到,面对超市的议价,大部分消费者表示不能理解。市民李先生表示,议价表面上让消费者买到了价格便宜的商品,可在人们已经习惯了不议价的时候,超市这么做总让人感觉到有些不妥,而降价幅度之大不由得让市民对超市标价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对此,长春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消协认为,超市与自由市场的区别就是在于明码标价不议价。而部分超市在明确标注价格之后还与部分消费者进行议价,明显打破了两者的区别。同时,没有明确标示,而以特价商品名义议价出售的商品必然会使部分消费者按照原有的标价购买到“高价”商品,这是商场对消费者告知义务的缺失。但是由于并没有相关法规限制超市的议价行为,所以相关部门尚不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