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半小时,切除8cm巨大肠息肉!”
6月27日,一位35岁的烟台小伙子,大便带血近3年了,一直没把它当回事,最近发现肛门处有赘生物,这才觉得有些不对劲,经朋友介绍,到我院检查。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肛周至直肠可见8cm环半周侧向型息肉,这一巨型息肉根部粗大,血供丰富,术中有出血穿孔的危险,对医生的判断水平和操作能力考验极大,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张俊勇教授,认真研究切割途径,采用内镜联合金属钛夹手术方法,用钛夹夹闭巨大息肉底部,切至肌层,又用钛夹夹闭创面预防出血。历经五个半小时的时间,最后将息肉完整切除。肠息肉局部照片
“4个小时,切除多发性肠息肉!”
7月10日,67岁的童先生因为少食、腹痛等症状来院检查,经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内有多发息肉伴有结肠侧向发育性肿瘤,息肉较多且比较大,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发生癌变,张俊勇教授在消化内科张吉峰主任和内镜室护士精心配合下,为童先生实施内镜下多发息肉粘膜切除、剥离、电凝微创手术。历时4个小时将多发性息肉全部切除,目前患者身体状态良好。张俊勇教授告诉大家:肠镜检查是发现息肉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直视观察大肠黏膜的细微病变,还可通过活检来确定病变的性质,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重要手段。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且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约为10%。大肠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当息肉数量很多,超过枚以上时,称为大肠息肉病,临床上主要有黑斑息肉病(P—J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两种。
在大肠息肉中,有两种病理类型应特别重视:一是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大,特别是绒毛状腺瘤。二是家族性息肉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属癌前病变,恶变率为%。
大肠息肉常隐匿起病,常见4个信号:一是大便带血,不少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青年人常有大便带血,若药物治疗1周后还有出血,或用药好转后,症状常有反复,需及时复查;二是大便性状改变,若发现大便变细、有凹槽、有黏液,原本一天一次大便,现在变为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就需要引起重视了;三是便秘和腹泻,长期腹泻和便秘的病人,若药物疗效不佳,就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大肠息肉可能;四是腹痛,有长期腹部隐痛者应行肠镜检查,在排除大肠息肉后,再进行对症处理。张吉峰主任提醒大家:必须树立肠镜健康检查的理念,不同的群体根据各自合适的年龄开始接受肠镜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治疗肠息肉,有效预防肠癌发生,降低肠癌发病率。但是,息肉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大肠息肉容易复发,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定期体检,内镜检查不能少!定期体检,内镜检查不能少!定期体检,内镜检查不能少!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