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体检做胃肠镜的重要性。但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够全面,很多人做胃肠镜发现息肉后,就开始不安。
这是不是得癌症的节奏?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的一种隆起性的病变,就像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它可能在肠的任一部位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最多见。肠息肉的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形态大小不一。
我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得肠息肉许多时候,即使肠子内长了息肉,身体一般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是可能有出血、便秘,腹泻等相关症状。不同人因息肉部位不同,表现也有一定区别。
如果你短期内出现这些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便秘
●粘液便
●腹泻
●大便习惯和形状的改变(比如大便变细)
出血过多或长期慢性失血还可能产生贫血症状,如果出现肠梗阻和肠套叠更是需要进行急症手术。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则更要注意:
肠息肉的致病因素非常多,可能是由原发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引起,这种情况,发病率也可能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同时,研究显示,过度饮酒、不健康的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也会加大得肠息肉的风险。
如果你的家人中有多人存在肠息肉,那么你也有很大概率得肠息肉。因为部分肠息肉有遗传倾向,会呈现家族聚集的情形。
当然,看再多不如做个肠镜检查,它是检查肠息肉最有效的方法。
得了肠息肉就离得肠癌不远了?当然不是,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肠道息肉可以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腺瘤性息肉却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非肿瘤性息肉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而对于肠镜检查时发现一些直径较大、级别较高的(如III级腺瘤)腺瘤性息肉,医生常常会建议将其切除,以免遗留隐患。
所以,得了肠息肉不要怕,确定息肉的性质再行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