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与胃酸-蛋白酶的消化有关.故统称为“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因此外科干预主要是针对溃疡产生的并发症。
病理
溃疡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深达黏膜肌层。溃疡由于反复发作和修复,边缘增厚,形成瘢痕,一般壁较硬。中央凹陷,呈漏斗状。常覆盖脓苔或纤维膜,呈灰白或*色。胃溃疡多发生在小弯,常见于胃角处;也见于胃窦和胃体,大弯侧溃疡较为少见。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球部。球部以远部位发生的溃疡称为“球后溃疡”。
发病机制
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黏膜防御机制减弱。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各自的特点在《内科学》教材已有详细描述。
胃溃疡发病年龄高峰在40-60岁。癌变几率高。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高峰在20-40岁,很少癌变。
根据胃溃疡的部位和酸分泌量分为四型:I型为低胃酸,占50-60%。溃疡位于胃小弯角切迹附近;II型为高胃酸,约占20%,胃溃疡合并十二指肠溃疡;III型亦为高胃酸,约占20%,位于幽门管或幽门前;IV型为低胃酸,约占5%,位于胃上1/3或贲门周围,多见于老年人,易发生穿孔或出血。
由于药物治疗可以治愈消化性溃疡,外科手术仅适用于发生并发症的病人,而且手术方式也发生改变。如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采用穿孔缝合术,较少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而胃溃疡有癌变可能,外科处理相对积极。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妇产科学急诊常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