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发生千头万绪,病情的发展瞬息万变,而临床表现更是千差万别,医务人员纵然火眼金睛,也难免处处受“白骨精”的迷惑。临床如此,检验亦如此,眼前的黑未必是真的黑,你说的白也未必是真的白。通过下面这个简单的病例,希望能够提醒我们从事检验工作的小伙伴眼见未必为实,如果我们的工作做的再细致一点,也许检验的春天来的会更快一点。
患者,女,57岁,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出血,伴牙龈肿胀。查体:体温36.8℃,脉搏89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68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潮红,可见弥漫出血点,左下肢可见一片状瘀斑,球结膜充血,脾脏肿大,余无其它阳性指证。既往及家族史:1年前因“乳腺结节”行手术治疗,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无慢性病、传染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临床表现符合出血性疾病,诊断思路提醒我们查下凝血功能吧,凝血酶原时间(PT):19.7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5.2秒↑,凝血酶时间(TT):16.4秒,纤维蛋白原(FIB):1.67g/L↓。肝功能:总蛋白56.6g/L↓,总胆红素21.6umol/L↑,乳酸脱氢酶:U/L↑,余正常。检验结果分析:凝血异常,多个凝血因子缺乏?肝脏合成基本正常,维生素K缺乏?凝血结果跟临床出血表现吻合,治疗方向是不是止血补充凝血因子呢?这个异常结果能否发放?
且慢,再看看其他指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6X/L↑,中性粒细胞计数:13.8X/L↑,红细胞计数:9.34X/L↑,血红蛋白:g/L↑,红细胞压积(Hct):68.8%↑,血小板计数:X/L。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会明白,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严重增高,该凝血标本的抗凝比例是不合适的,需要调整。
当红细胞压积(HCT)55%时凝血项目检查标本抗凝剂量需调整[1],公式为:C=1.85×10-3(-H)×V或者V=C/1.85×10-3(-H)。C:抗凝剂的ml数,V:全血的ml数,H:Hct。调整原因:Hct升高后,血浆量相对减少,抗凝剂相对过剩并随离心后血浆一同进入反应体系,与反应试剂钙离子发生鳌合,形成枸橼酸钙,反应体系中钙离子减少后,PT、APTT等检测时凝固时间延长,FIB降低的原因可能跟抗凝剂血浆比例高导致的稀释效应。那么根据公式计算应该抽取3.5ml的血液标本。
经与临床沟通重新调整采血量后,两次凝血结果比较如下表。
下面是有关Hct对PT、APTT检测影响研究的一组数据:
研究的结论为:APTT和PT的百分比差异(%Change=(PTadjusted–PTnonadjusted)/PTadjusted×%)随着红细胞压积值的增加呈指数增加[2-3],意思是随着红细胞压积越是高于正常值,调整抗凝剂前后的差异越是显著。这里深层次的原理是,凝血功能检测的抗凝剂:血的比例是基于Hct在(0.45±0.05)之间,血浆在(0.55±0.05)的基础上,实质上也就是抗凝剂与血浆的比例为1:5,即抗凝剂0.2,血浆1.0ml。上述调整公式里的1.85×10-3也是基于Hct在0.4时计算出的调整系数,目的就是当Hct不在正常范围以内时,通过调整抗凝剂的用量,以保证抗凝剂在血浆中的绝对量不变[4]。当然除了凝血项目,Hct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他一些实验室检测,如全血血糖检测、全血PT-INR检测、全血CRP检测、全血cTnI检测,此处不做展开阐述。
说回该病例,基本排除二期止凝血的障碍,那么该病例出血的原因是什么?该患者该如何诊断?请看一下检验和检查结果:
归纳一下:体格检查、超声和CT都显示肝脏脾脏肿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降低,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红细胞增高,Hct增高,病历中骨髓病理结果排除其他血液增殖性疾病(未见报告)。临床给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PV)的诊断。
什么是PV?它是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增高的造血干细胞(HSCs)恶性克隆性疾病。晚期可进展为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甚至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血红蛋白(Hb)水平升高以及JAK2基因突变是该病的诊断基础,高龄、血栓栓塞病史、高白细胞是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在WH0()诊断标准的础上提出的年修订议标准如下,主要标准:①男性HGBg/L、女性g/L或男性HCT49%、女性48%②骨侧活检示三系高度增生伴多形性巨核细胞③有JAK2突变。次要标准:血清EPO水平低于正常考值水平。PV诊断需符合3条主要标准或第1、2条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PV疾病特点:PV患者,中老年发病率较多,男性稍多于女性,起病缓慢,一般在若干年后才出现症状,偶尔因为查体时发现血液黏滞度增高,可导致血流缓慢和组织缺氧,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1、神经系统表现:表现为头痛、眩晕、多汗、疲乏、健忘、眼花、视力障碍、肢端麻木及刺痛等症状,多因血液黏稠度增高所致;2、多血质表现:皮肤和黏膜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和四肢末端为甚,眼结膜显著充血;3、血栓形成:栓塞和出血伴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和梗死,常见于脑周围血管、冠状动脉、门静脉、肠系膜等。出血仅见于少数病人,与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PV的治疗目的在于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血容量和红细胞容量迅速恢复正常,从而改善症状,避免血栓形成,防止转化为急性白血病[5-6]。手段包括静脉放血治疗、降细胞药物治疗(羟基脲、a干扰素、环磷酰胺、芦可替尼)和针对血栓风险的抗血小板治疗等。总结该病例,首发的症状出血表现是该疾病的罕见临床表现,而未调整抗凝比例的凝血结果很容易给出错误的指向,二期止血也无缘无故的“背锅”。PV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由于血管充血、内膜损伤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血块回缩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倾向。最常见于皮肤淤斑、牙龈出血,有时可见创伤或手术后出血不止。该患者在短暂的局部止血和针对PV的规范治疗后就出院了,我们并没有获得其血小板功能、TEG、以及血管脆性实验的相关数据,但是我们还是从中得到了启示,即当疾病的诊断高度依赖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检验工作当中务必谨慎再谨慎方可不做“背锅侠”。
参考文献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
[2]EffectonRoutineandSpecialCoagulationTestingValuesofCitrateAnticoagulantAdjustmentinPatientsWithHighHematocritValuesIntarciaTherapeutics,Inc.useron26November
[3]孙芳.PT、APTT测定中抗凝血比例的纠正[J].齐鲁医学检验,,15(1):65.
[4]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0.
[5]赵迎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基因组学与疾病进展的关系[J].天津医药,,42(6):-.
[6]BaiJ,ShiH,AiL,etal.Survivalandprognosisofpatientswithpolycythemiavera:astudyofpatientsinasingleChinesecenter[J].ZhonghuaYiXueZaZhi,,95(18):-.
审稿:宋鉴清-中国医院
编辑:Jesse
全自动化APTT纠正试验解决方案
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于体外诊断(IVD)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际领先的离心微流控平台技术,聚焦于危急症、慢病管理检测领域,重点研发用于血栓与止血功能检测的新型POCT诊断系统,并开发出解决仪器外手工孵育2h痛点的全自动化APTT纠正试验,零人工孵育,上样后自动完成下图全部7个试验。更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