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
TUhjnbcbe - 2021/3/11 13:54:00
肠杆菌科共同生物学特点:1.形态结构:中等大小的G-菌,大多有菌毛、鞭毛,少数有荚膜,没有芽胞。2.培养:兼性厌氧或需氧,营养要求不高3.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志贺菌、沙门菌等致病菌和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前二者不发酵乳糖,非致病分解能力强。4.抗原结构⑴菌体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最外层,具有属特异性。⑵鞭毛H抗原:菌体失去鞭毛后发生H-O变异。⑶荚膜抗原:具有型特异性。5.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6.变异:最常见耐药性变异。第一节埃希菌属埃希菌属共6种,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的是大肠埃希菌。其主要表现在:①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并能为宿主提供一些具有营养作用的合成代谢物。②可成为机会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③有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肠胃炎。④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指标。一、生物学性状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产气。IMViC实验结果:++--。能产生大肠菌素。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致病物质①黏附素:使细菌紧贴泌尿道和肠道细菌上,避免因排尿时尿液的冲刷和肠道蠕动作用而被排除。②外*素(内外*素同时致病)2.所致疾病⑴肠道外感染—大多大肠埃希菌在肠道内不致病。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泌尿道感染⑵肠胃炎①肠产*性大肠埃希菌(ETEC):婴幼儿、旅游者腹泻。ETEC肠*素分不耐热和耐热两种,均由质粒编码。不耐热肠*素Ⅱ(LT-Ⅱ)与人类疾病无关。LT-Ⅰ是引起人类胃肠炎的致病物质,LT-I的B亚单位与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A亚单位穿越细胞膜与腺苷环化酶作用,令胞内ATP转化为cAMP,导致腹泻。ETEC的耐热肠*素(ST)可分STa和STb两型。STb与人类疾病无关,STa引起腹泻是通过激活肠黏膜细胞上的鸟苷环化酶,使胞内cGMP量增多而导致腹泻。②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成人腹泻,与菌痢相似;③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婴儿腹泻(水样腹泻);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综合征(HUS);⑤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婴儿腹泻(持续性)三、大肠菌群系指在37℃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杆菌,包括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肠杆菌属等。规定在ml饮用水中不得检出大肠菌群。第二节志贺菌属志贺菌属俗称痢疾杆菌。一、生物学性状①G-的短小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营养要求不高;②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个别迟缓发酵乳糖(一般3-4天)外,均不发酵乳糖。在SS等选择培养基上呈无③色半透明菌落。④动力阴性,引起肠道疾病的无动力细菌。⑤志贺菌有O和K两种抗原,O抗原是分类依据,4群和40余血清型(包括亚型)。A群——痢疾志贺菌(10)B群——福氏志贺菌(13)→我国最常见C群——鲍氏志贺菌(18)D群——宋内志贺菌(1)二、致病性和免疫性㈠致病物质包括侵袭力和内*素,有的尚能产生外*素。㈡所致疾病①志贺菌引起细菌性痢疾。②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③志贺菌传染几乎只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液。④志贺菌感染有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细菌性痢疾腹泻次数增多,伴有里急后重,下腹疼痛等。④急性中*性痢疾常见于小儿,常无明显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症状。㈢免疫性抗感染免疫主要是消化道粘膜表面的分泌性IgA,病后免疫期短暂。第三节沙门杆菌根据DNA同源性,分为肠道沙门菌和邦戈沙门菌。沙门菌中少数血清型是人的病原菌,绝大多数宿主范围广泛,部分沙门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或败血症,动物感染大多无症状或为自限性胃肠炎。一、生物学性状1.G-菌,有鞭毛,除个别外周身都有鞭毛,一般无荚膜,均无芽胞。2.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SS选择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的S型菌落。3.不发酵乳糖或蔗糖,对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糖发酵,除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均产酸产气。4.抗原主要有O和H,少数有表面抗原,称Vi抗原。5.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差。二、致病性沙门菌有较强的内*素,并有一定的侵袭力,个别菌型尚能产生肠*素。所致疾病1.肠热症:包括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沙门菌是胞内寄生菌。严重者有出血或肠穿孔等病发症。2.肠胃炎(食物中*):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3.败血症4.无症状带菌者三、免疫性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主要防御机制。特异性体液抗体有辅助杀菌作用,胃肠炎的恢复与肠道局部生成的sIgA有关。四、微生物检测第1周取外周血,第2周起取粪便,第3周起还可取尿液,从第1周至第3周均可取骨髓液。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测定血清中是否有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五、防治原则目前新一代疫苗为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肠热症目前使用的有效药物为环丙沙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