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感染,好发于冬春,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者继发于肠系膜淋巴结急性炎症。
案例一
患者,漳州,男,7岁,不明原因腹痛,来厦门就诊3家医院,给胃肠动力药以及止痛药处理,未见好转,求助中医。
治疗思路
温化散寒,芳香化浊,理气止痛
处方
藿香10g,木香4g,乌药5g,丁香1g,小茴香3g,砂仁4g、青皮6g,川楝子6g,甘草6g,白芍20g
(备注:此处方是医师辨证后的对症开方,读者不可轻易自我评估症状加以套用。)
疗效:2付后明显好转,4付治愈。
案例二
患者男,7岁,因不明原因间断腹痛,在医院检查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西医处理未见好转。经介绍来诊所后,腹部触诊以肚脐周围为主,未见呕吐。
给予中药2付,以及肚脐艾灸,按摩,膏灸,效果不明显。
家属因着急不愿意继续中医处理。告知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性大,如实在着急,可住院检查,鉴于患者已经做过一次腹部彩超,建议入院后先明确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检查。
3天后回访患者,医院确诊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沟通后,患者愿意出院后继续中医治疗。
临床症状,主要特点:
1、腹痛,喜温喜按,以肚脐周围为中心。若有若无。
2、经常外感(容易感冒)。
3、伴随症状:恶心、大便干结,或者轻微腹泻。
4、西医手段:腹部B超。
鉴别诊断
胃痛:因为小儿生长发育未完全,所以胃脘部在肚脐上方。所以此时需要鉴别。胃痛会有明显的经常的呕吐症状。用手按压往往有疼痛加重。还有,小儿胃痛,多数与饮食有关,家长多给小儿吃垃圾食品、零食、饮食等问题。
当然,也有一部分小儿是在感冒,或者咳嗽的时候,同时发生腹痛的。也会有一部分小儿不会发生。关键就看体质强弱,体质弱多有变化(病入腹中)。
腹痛,这个症状有点意思。有的小儿会突然大喊大叫,说腹部很痛(剧痛),结果,你给他揉一下,小孩顿时活泼乱跳,就好像没事发生一样。也有的小孩是隐隐作痛,也是揉一下就正常了。这个疼痛,多数没有发作的时间规律可言,一般都是静态或者吃饭的时候有发作。
呕吐,此病的小儿,很少见到严重的呕吐,一般都是吃饭的时候出现呕吐比较多见。其最常见的状态,就是有呕吐的趋势,但是没有吐,就是一种呃逆、嗳气的。也有一些小儿,没有此症状。
中医原理
《伤寒论》早就言明。例如:太阴病的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结硬。”,这里的“时腹自痛”就是,因为寒饮导致。更直接一点:(宋版)第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儿的发育特点就决定了小儿的免疫生理问题,一般来讲,在12岁之前,小儿的免疫是以周围免疫系统为主:脾脏、淋巴结、扁桃体。
其中淋巴结、扁桃体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很多家长知道扁桃体,但是忽略了淋巴结,鼻腔部淋巴结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加上扁桃体,则是小儿免疫的三大关卡。关卡,也可以谓之关键之处,用中医的说法,则是正气聚集的地方。
病
因
中医的六淫等外邪致病以及八纲辨证,表:必定经过两关:鼻、咽喉,若是再深入里,就是腹部。也就是由表入里。
所以中医认为患儿因正气不足,常感外邪,邪气入里,留滞中焦,津血凝滞,不通则痛。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状态,多是少阳病,或者太阴病。本病的病理邪气就有:湿邪(严重者就是水饮)、瘀血、风寒。
01
正气不足
患儿正气不足。此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脾胃。脾胃弱,则津血虚,在表,是不能卫外;在里,不能驱邪。(胃强脾弱,也是气血虚,能吃,却不能吸收,没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当然,也有先天不足的小儿,因为肾元不足,不能化阳气,就不能运转中焦生气血。
02
常感外邪
常感外邪。此是外因,也就是诱发因素。说得明白一些,就是导火索,引爆疾病的因素。
一般来讲,一次感冒,基本不外发生此病;一定是经常感冒,不断有外邪侵袭,机体不能清除导致。结合之前的“患儿正气不足”,则是一拍即合。所以,经常感冒和正气不足,是互为因果的,缺一不可。
03
邪气入里
邪气入里。正气不足,三关不能内守,失去抵御,外邪就会长驱直入。在此,啰嗦一句:正气不足,在人体,都是从远端到近端的变化,就是先鼻部正气不足,然后咽部,接下来是肺部,最后中焦,最后就是下焦。
04
留滞中焦
留滞中焦。也就是说,外邪(特别是风寒湿)入里之后,因为正气不足,加上反复外感,就无法排出来,反而留滞中焦。
津血凝滞。这个是中焦的病理变化,或者说是里病的病理变化。津液凝聚,则是水湿痰饮;营血凝聚,就是瘀血。
其实,西医的病理学,就是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所以,中西医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上面,是不谋而合的。
治疗方法
汤剂治疗:
辨证论治。其治疗的疗程一般是两个周,当然,有的患儿服药后,几天或者一周就治疗,但是需要巩固,最好调理体质,因为此类疾病的小儿虚。
艾灸疗法:
最直接的就是艾灸肚脐,一次15分钟左右。
按摩疗法:
揉腹,顺时针。大小鱼际均匀发力。
针刺疗法:
万能穴位是足三里穴,男左女右,下巨虚穴。
如果你不会扎针,怎么办?
就是以指代针。用大拇指来替代针,对准穴位,用力按压,让小儿有疼痛感为主,固定不要放松,停留半分钟,然后反复如此。
作者
贺劲主治医师
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医院从事心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第十届中医继承硕士班,师承湖北名老中医杜家经、崔金涛主任医师。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一部。为武汉中西医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
临床工作二十载,中医功底扎实,熟读中医经典,善用经方,以“佛性仁心”为根本,遵循中医”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辩证论治精神。
擅长诊治
擅长治疗心脑血管,呼吸疾病,消化道疾病,肾脏疾病的常见病。擅长调理儿科(儿科外治法),妇科(月经病,闭经,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高乳泌素,不孕症,二胎调理),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亚健康人群,肿瘤等疾病的疑难杂症。
推荐阅读:
针药结合,治疗面瘫疗效佳!
整脊专家:一直看手机?小心最新病种——手机臂!
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一些感悟!
明承中医
做明德之医,明术之医!
做老百姓值得托付的明医!
医保IC卡定点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