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专题论著葛晓龙,吴燕,刘威,等克罗
TUhjnbcbe - 2021/4/28 19:09:00
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14286.html

专题论著

引用信息

葛晓龙,吴燕,刘威,等.克罗恩病患者行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6(6):-,.

克罗恩病患者行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葛晓龙,吴燕,刘威,戚卫林,徐海利,周伟△

浙江大学医院普外科浙江杭州

△通信作者,E-mail:zhouweisrrs

zju.edu.cn

周伟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院普外科主任助理、炎性肠病中心副主任。曾赴德国海德堡大学及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美国MayoClinic、美国ClevelandClinic进修学习,擅长炎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胃肠道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肠瘘、腹腔感染以及肠梗阻的综合治疗和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担任吴阶平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学组委员,《中华炎性肠病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译专著1部。

[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患者行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年7月至年3月浙江大学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克罗恩病行单纯回结肠切除术且无残余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6例患者中位病程24(8,48)个月,其中40例合并肛周病变,手术原因为狭窄性病变53例、穿透性病变26例、药物保守治疗无效7例。86例患者中41例(47.7%)术后使用药物预防复发(22例服用硫唑嘌呤,53.7%),其中有28例(68.3%)出现内镜复发,13例(31.7%)未出现内镜复发;45例(52.3%)术后未使用药物预防复发,其中19例(42.2%)出现内镜复发,26例(57.8%)未出现内镜复发。8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7.0(26.0,63.5)个月,期间术后内镜复发共47例(54.7%),包括吻合口复发20例、非吻合口复发9例、吻合口及非吻合口同时复发18例,其中4例(8.5%)最终出现外科复发予再手术治疗,其余予以药物控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穿透性病变以及低骨骼肌指数是克罗恩病术后内镜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克罗恩病行回结肠切除术且无残余病灶的患者,如术前合并穿透性病变或低骨骼肌指数,术后复发风险高,需密切随访并及时调整用药控制疾病活动。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是一种特发性、慢性炎性肠道疾病,为终生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对于病变局限于回肠末端且药物治疗无效、肠道纤维性狭窄、肠道穿孔、腹腔脓肿形成的CD患者,美国最新的相关诊疗指南均推荐手术治疗,且建议优先考虑腹腔镜手术[2]。有研究认为,在病变位于末端回肠、盲肠、升结肠起始部的CD患者中有80%需要接受外科手术,且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30%在术后1年内可能出现内镜复发,36%在术后10年内可能出现外科复发需再次手术[1-2]。反复行手术切除病变的肠段将导致8%的患者术后出现肠功能衰竭或短肠综合征,从而导致生活质量明显降低[3-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单纯行回结肠切除术且无残余病灶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病变局限于回盲部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7月至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院普外科行回结肠切除术且无残余病灶的86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资料均来自同院炎性肠病中心数据库。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术前排除手术相关禁忌证,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在86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0例;手术时年龄22~37岁,平均(31.9±1.5)岁;病程1~个月,中位病程24(8,48)个月;随访时年龄16~74岁,中位年龄32(26,42)岁;BMI16~20kg/m2,平均(18.8±0.4)kg/m2;内镜复查时间3~96个月,中位复查时间19(10,30)个月;切除末端回肠肠段长度10~30cm,平均(21.3±1.5)cm;骨骼肌指数26.9~39.7cm2/m2,平均(33.6±1.0)cm2/m2;手术指征中非穿透型病变60例,穿透型病变26例;合并肛瘘40例;术前全肠内营养24例;既往阑尾切除术史19例;既往有用药史(美沙拉嗪、激素、硫唑嘌呤、生物制剂和其他)71例;近3个月用药史(美沙拉嗪、激素、硫唑嘌呤、生物制剂、肠内营养和其他)79例;术后30天内发生并发症27例。随访截至年3月,45例患者术后起始无预防性用药,27例患者一直未用药,18例患者后期因疾病活动及症状加重使用硫唑嘌呤(10例)、美沙拉嗪(5例)、类克(5例)、甲氨蝶呤(1例)、沙利度胺(3例)等药物治疗;41例患者术后2~4周开始预防性用药,其中22例为硫唑嘌呤,17例为类克,美沙拉嗪和甲氨蝶呤各1例。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根据病史、影像学、内镜检查及病理结果明确诊断为CD;(2)行回结肠切除术;(3)无残余肉眼可见病变肠管系膜脂肪爬行和系膜脂肪明显增厚(肠系膜疾病活动度评分为0分)[5],且术中未触及肠道系膜侧溃疡;(4)随访时间6个月及以上,且随访期间定期行肠镜检查;(5)ASA分级Ⅲ级。排除标准:(1)术中行保护性造口;(2)急诊手术患者;(3)切除回肠长度40cm;(4)术中残存病灶或行附加狭窄成形术。

1.3研究方法

(1)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手术时年龄、随访时年龄、病程、BMI、内镜复查时间、切除末端回肠肠段长度、骨骼肌指数、手术指征、是否合并肛瘘、术前全肠内营养、既往阑尾切除术史、既往用药史、近3个月用药史、术后预防性用药史、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骨骼肌指数(skeletalmuscleindex,SMI)为骨骼肌面积/身高2,骨骼肌面积主要测量腹部CT的L3平面。本次研究通过ROC曲线求得研究对象SMI的截断值为34.8。根据美国胃肠病协会关于CD术后管理指南,术后预防性用药定义为内镜检查未发现肠段病变的情况下使用药物预防复发,术后治疗性用药定义为内镜检查发现肠段病变后使用药物控制疾病活动[6],且术后起始无预防性用药患者定义为术后至少6个月内无CD相关药物使用史。

(2)收集研究对象的随访资料,包括随访时间、复发情况(内镜复发和外科复发)。其中内镜复发评估采用Rutgeerts评分,评分≥i2(大于5个阿弗他溃疡,在各个病损之间仍有正常黏膜)被认为内镜复发[7]。外科复发定义为疾病需要再次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或行狭窄成形术[7]。

(3)分析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内镜复发和外科复发)情况及影响内镜复发的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或M(QL,QU)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或[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后内镜复发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内镜复发和外科复发)情况

2.1.1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后内镜复发情况86例患者随访6~个月,中位随访37.0(26.0,63.5)个月。47例(54.7%)患者出现内镜复发(20例为单纯吻合口复发、9例为单纯新末端回肠复发、18例为吻合口及新末端回肠复发),内镜复发时间3~96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5(7,23)个月,其中19例术后无预防用药,1例使用甲氨蝶呤,17例使用硫唑嘌呤,10例使用类克;39例(45.3%)未出现内镜复发,其中26例术后无预防用药,1例使用美沙拉嗪,5例使用硫唑嘌呤,7例使用类克。45例(52.3%)患者术后未预防性用药,至随访截止其中19例患者出现内镜复发,26例未出现内镜复发;内镜复发时间5~96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1(6,25)个月。

2.1.2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后外科复发情况47例内镜复发的患者中,最终有4例(8.5%)患者出现外科复发,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分别于术后16、20、19、89个月再次进行外科手术。外科复发时间21~个月,中位复发时间37.0(24.8,63.3)个月。4例患者初次、再次手术指征均为穿透性病变,其中3例初次术后无预防用药,1例初次术后予以硫唑嘌呤预防复发。分析4例患者初次手术标本病理结果,均可见隐窝脓肿、纤维组织增生、肉芽肿形成等表现。

2.2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后内镜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单因素分析内镜复发组手术指征为穿透型病变、术后起始预防药物为硫唑嘌呤比例高于未复发组,骨骼肌指数、术后起始无预防用药比例低于未复发组(均P0.05),两组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2多因素分析以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后内镜复发(不复发=0,复发=1)结果为因变量,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情况如下:穿透型病变(否=0,是=1)、骨骼肌指数(SMI34.8为0,SMI34.8为1)、术后起始预防药物(无预防药物=0,有预防药物=1)、术后起始预防药物为硫唑嘌呤(否=0,是=1)。结果显示穿透型病变及低骨骼肌指数是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后内镜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2。

2.3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后无预防性用药内镜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单因素分析内镜复发组患者穿透型病变和术后30天内发生并发症比例高于内镜未复发组,而内镜复发组患者骨骼肌指数低于内镜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3.2多因素分析以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后无预防性用药内镜复发(复发=1,不复发=0)结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指标包括穿透型病变(否=0,是=1)、术后并发症(无=0,有=1)、骨骼肌指数(SMI34.8为0,SMI34.8为1)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穿透型病变和低骨骼肌指数是克罗恩病回结肠切除术后无预防性用药内镜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4。

3讨论

目前回结肠切除术是存在局限性回盲部病变的CD患者常用手术方式,其术后复发情况、生活质量及预防用药方案等仍是近年研究重点[8-9]。本研究分析行回结肠切除术且无残余病灶的克罗恩病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导致内镜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术后内镜复发率超过50%,但大部分患者在内镜复发后通过调整用药仍可控制疾病活动,其中外科复发率相对较低,总体预后尚可;影响该类型患者内镜复发的因素主要为疾病自身特点(穿透型病变)和营养状况(低骨骼肌指数者)。所以,针对穿透型病变和低骨骼肌指数的CD患者,建议术后密切随访监测疾病活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有效控制疾病。

CD术后复发包括内镜复发、临床复发、外科复发,随着越来越多预防性药物的出现,尤其是生物制剂的应用,临床治疗逐渐强调内镜复发的控制,因为维持肠道黏膜愈合、控制内镜复发有利于长期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降低再次手术切除率[10]。对于所有CD手术患者,既往肠道切除、穿透型病变、吸烟、年轻患者是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有研究对高风险的患者随访18个月以上,结果显示术后内镜复发率高达80%,远高于低风险患者(20%)[6,11]。本研究仅纳入单纯回盲部切除且无残余病灶的患者,与既往研究纳入标准有所不同,内镜复发率低于其他研究结果,这可能与病变位置、残余病灶情况以及现阶段药物治疗进展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有预防用药以及术后预防用药选择硫唑嘌呤的患者术后内镜复发率更高,这可能与纳入样本的自身特点有关,针对无残余病灶的回结肠切除术后患者,影响内镜复发的关键因素可能还是其疾病自身特点以及营养状况,简单或低级别的预防用药可能并不能改变其疾病进程。

关于CD术后内镜复发评判标准的研究仍在进行中。近期有研究认为,对于回结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病变评估更应侧重于新末端回肠病变程度而非吻合口,即使新末端回肠病变内镜评分较低,术后远期预后亦较差[12]。本研究同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题论著葛晓龙,吴燕,刘威,等克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