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原创通讯员曹晓萍曹怡蝶高金记者沈雯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眼下,又到了春笋大量上市的时节。老百姓的饭桌上,总爱加一盘又嫩又脆的春笋,油闷笋、咸菜炒笋、酱鸭蒸笋、腌笃鲜……让人食欲大增。
余杭是一个盛产春笋的地方,很多人都喜欢吃笋。而每年这个季节,医院接诊的因食用春笋诱发疾病的病人明显增多。近一个月来,因胃出血到区一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有近20人,其中30%是因为吃笋导致的。普外科(胃肠外科)也接诊了5位胃穿孔患者。
吃笋吃到休克
今年49岁的赵女士是江西上饶人,跟随子女来余杭生活,5年前,赵女士查出患有肝硬化疾病。平时,她在饮食上很小心,可日前,赵女士没忍住多吃了几口春笋,结果当晚就出现了呕血和血便的情况。一开始,赵女士没有重视,但当晚的呕血量和呕血次数逐渐增加,第二天早上6点,她被家人紧急送到区一院急诊。
到医院时,赵女士的血压已经低至69/38mmHg,处于休克症状。区一院医生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随后,急诊进行了对症抢救治疗,并将赵女士转入ICU。
上午9点20分,赵女士突然大量呕血,并且出现昏迷、瞳孔散大等情况。ICU医生立即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并请消化科行床旁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赵女士的胃底静脉曲张严重,且发现4个血管破裂出血点,随即对出血血管进行套扎止血。目前,赵女士还在ICU作进一步的治疗。
今年35岁的祝女士是江西人,和丈夫在崇贤做小买卖。3月中旬,夫妻俩连着吃了好几天春笋,3月17日这天,祝女士感觉腹部有些隐隐作痛,东西吃进去后更痛,还伴有嗳气。因为患有慢性胃炎,所以一开始,祝女士并没有太在意。不料,接下去的两天,祝女士每天拉柏油样大便,一天两三次,整个人感觉没有精神。3月20日清晨4点,祝女士突然晕厥,脸色苍白,全身冰凉,一旁慌张的丈夫赶紧拨打,将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祝女士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经胃镜等进一步检查,医生发现祝女士的胃黏膜已受到破坏,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经过治疗后,祝女士的病情已经稳住,几天后可以康复出院。
医院消化内科傅克模主任说:“竹笋虽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等功效,但笋中有难溶性成分如草酸和鞣酸,食用过量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腹胀、反酸嗳气等不适。特别是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过量食用后,会造成胃粘膜保护屏障作用减弱,严重的会出现呕血、黑便等并发症,因此,这类患者应该少吃或者不吃春笋。”
这几类人群不适宜吃春笋
区一院普外科(胃肠外科)副主任高山提醒大家,这几类人群不适宜吃春笋:
一、肠胃疾病及肝硬化患者。春笋本身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对于肝硬化的患者来说,可能是致病因素,更加容易加重胃出血及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二、有尿道结石的病人。由于春笋含有草酸,草酸在体内很容易与钙结合,形成结石,因此患有泌尿系结石的人不宜吃春笋。
三、儿童和老人。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和锌的吸收和利用,儿童吃春笋不仅仅会伤胃,还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所以14岁以下的儿童尽量不要多吃笋;老年人消化能力脆弱,体质较差,胃肠道功能容易紊乱,所以尽量少吃笋。
四、过敏体质人群。敏感体质的人也要谨慎吃笋,春笋含有草酸,会引起过敏加重,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吃笋更要小心,以免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编辑:吴泽蔚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