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潜伏的ldquo定时炸弹rdquo
TUhjnbcbe - 2021/5/20 17:34:00
白癜风应吃什么好 http://m.39.net/pf/a_6413270.html

大约有超过9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很多人查出肠息肉后感到恐慌不安,那么,到底什么是大肠息肉?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得大肠息肉?该如何治疗、预防呢?接下来我们“肠”话短说大肠息肉。

什么是大肠息肉,有哪些危害?

正常的大肠黏膜是平整和光滑的,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都称为息肉,换句话说,息肉就是结肠黏膜的异常突起肉疙瘩。

息肉从病理组织学可分为4类: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这些腺瘤性息肉最易发生癌变。据研究,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约为5~40%,并且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

息肉从形态分型可分为扁平息肉、亚蒂息肉、有蒂息肉。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

怎么明确大肠息肉性质?

肠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

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恶性的机会较大。当然,肠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初步诊断,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大肠为什么会长息肉?

1.遗传因素

家族成员中有人患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2.饮食因素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进食较多肉类(尤其是牛肉、羊肉之类的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患大肠息肉的风险。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高脂饮食能促进胆汁的分泌,胆汁在肠道菌丛的作用下转化成次级胆酸,该物质对结肠隐窝上皮细胞有细胞*作用,造成不可修复的细胞DNA损伤,这些细胞逐步演变成息肉。果蔬中含有大量叶酸及食物纤维等有益物质。叶酸在蔬菜及水果中广泛存在,具有保持DNA的稳定性,果蔬摄入少,叶酸摄入不足易促进肠道息肉发生;食物纤维使粪便量增多,稀释肠道内致癌物,促进致癌物排出体外;另外还能吸附对肠道有害的胆汁酸盐,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不利于有害物质的排泄。

3.疾病因素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胆汁代谢紊乱,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疾病,均可能引起肠道黏膜的过度增生,形成息肉。幽门螺旋杆菌(Hp)促进肠道息肉形成可能与胃泌素、环氧合酶-2有关。Hp感染可促进胃泌素分泌,而胃泌素可刺激肠道黏膜增生;Hp还可影响环氧合酶-2的高表达,通过某种途径促进肠道息肉发生。

4.便秘

便秘患者可使肠道内致癌物存留时间延长;另外,便秘患者多有服用市场上卖的通便药,该类药物多含有蒽醌类成分,该物质可增强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凋亡,还可能导致DNA变异,促进肠道息肉形成。

5.吸烟饮酒

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和物,促使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饮酒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肠息肉发生的风险。

6.微量元素与维生素

钙离子可与脂质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皂,抑制脂肪酸和胆酸,对肠道上皮起保护作用;硒可抑制细胞增殖,抑制促瘤因素的作用;抗氧化维生素可抑制自由基反应而防止DNA的氧化剂损伤,保护肠道黏膜。

大肠息肉会有哪些表现?

多久会发生恶变?

大多数的息肉没有症状,只是在肠镜检查或腹部手术时发现,但小部分患者会出现下列症状;

1.便血

当息肉较大发生破溃时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严重时,出血量可明显增大。继发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2.排便习惯改变

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3.腹痛

罕见,但当息肉较大引起肠套叠等并发症时可出现腹痛症状。

4.肠道外症状

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就应考虑是否患了Gardner综合征,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eutz-Jeghers(简称P-J)综合征。

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其中一部分息肉却是结直肠癌的“前身”。从息肉→息肉长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这个发展过程给我们提早干预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病变并及时摘除就可以消除后患。

大肠息肉如何治疗?

目前常见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主要有钳除术、氩离子凝固法、圈套器冷切除、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

一般较小的息肉(直径<5mm),肠镜下直接用活检钳钳取。

高频电凝电切术利用高频电流将接触到圈套组织产生高热而被烧灼切断,完整快速地切除息肉并彻底止血,为内镜治疗息肉中重要又常见的一种。

ESD用于2cm以上的平坦型病变。

大肠息肉如何预防?

1.调整饮食

尽量不吃辛辣、油炸、肥腻、刺激性食品,多吃蔬菜瓜果,适当控制肉类的摄入量,控制体重,少吃腌制食物,禁烟禁酒,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素导致的便秘习惯,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复发。

2.适当运动

由于右半结肠是以副交感神经分布为主,适度锻炼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肠蠕动加强,粪便在右半结肠内停留时间少,粪便中的一些致新生物的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减少,息肉发生率、复发率减少。

3.保持好心情

当人的神经过度紧张,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使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所以,保持平和乐观,尽量放松,正确对待本病关键的一点是“防重于治”。

4.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科学地治疗便秘。

5.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

研究证实息肉有逐渐增大趋势,即使当时较小的息肉(一般﹤5mm者)没有被摘除,过一段时间也可能增大。所以凡已明确大肠息肉的患者,应每0.5~1年复查一次肠镜。

大肠腺瘤治疗后必须进行复查。

(1)低危人群的复查:大肠腺瘤为单发、带蒂(或小于2cm的广基的管状腺瘤)伴有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为低危人群。治疗后1年复查结肠镜。若为阴性,则每年需要进行粪隐血试验检查,并每隔3年复查一次结肠镜。

连续3次阴性者,延长至每5年复查一次结肠镜,期间仍然是每年行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如果某次检查发现腺瘤,再次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的随访方法进行。

(2)高危人群的复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属高危:①多发腺瘤;②直径≥2cm;③广基的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④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或者腺瘤癌变者(原位癌或浸润性癌)。治疗后3~6月内复查结肠镜,如为阴性,6~9月再次复查结肠镜,仍阴性者,1年后再次复查结肠镜。

连续2次都阴性者,每隔3年复查一次肠镜,期间每年行粪隐血试验检查。

如果某次检查发现腺瘤,再次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的随访方法进行。

图文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往期精选

1.小心!这种病已成发病率增速最快的癌!

2.紧急提醒!这些考区卫生资格考试报名现场确认方式有变动

▼点击“阅读原文”做千量题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潜伏的ldquo定时炸弹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