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内科之胰腺炎与消化道出血
TUhjnbcbe - 2021/5/22 18:21:00

急性胰腺炎

一、病因与诱因:

1.胆石症:我国最常见的病因。

2.过量饮酒:国外最常见的原因。

3.过度饮食:最常见的诱因。

4.其他:高脂血症,药物等。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

1.基本发病机制为胰酶激活导致胰腺发生自身消化,从而诱发全身炎症反应。

2.胰蛋白酶激活可激活5种酶。弹力蛋白酶可导致血管和胰腺的导管受损。胶原酶可导致胶原纤维分解。脂肪酶可分解血液中的中性脂肪,产生游离脂肪酸,形成皂化斑而导致低钙血症。胰舒血管素可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磷脂酶A可将卵磷脂变为溶血性卵磷脂,而导致细胞坏死。

3.基本病理变化为胰腺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出血和坏死。

三、临床表现:

1.急性腹痛: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位于中左上腹甚至全腹,可向背部放射。特征为呕吐后不减轻。

2.腹膜炎体征:腹膜刺激征。

3.休克:为重症胰腺炎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

4.胆系症状:*疸。

5.Grey-Turner征与Cullen征:前者为腰部青紫斑,后者为脐周青紫斑。为重症胰腺炎的体征。

6.并发症:胰周脓肿(发病后2-3周),胰腺假性囊肿(发病后4周),胰瘘,出血与左侧门脉高压。

四、辅助检查:

1.血淀粉酶:首选实验室检查。起病后2-12h升高,持续3-5天。

2.血脂肪酶:起病后24-72h升高,持续7-10天。

3.血淀粉酶与血脂肪酶的高低与病情程度没有确切的关联。

4.血钙:<1.87提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预后不良。

5.血糖:>11.1提示胰腺坏死,预后不良。

6.腹部超声:首选初筛检查。

7.增强CT:有助于明确胰腺坏死程度。

五、轻重症胰腺炎的鉴别:

满足以下条件的提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1.症状:出现休克。

2.体征:出现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

3.化验:WBC>16×10的9次方/L,血钙<1.86mmol/L,血糖>11.1mmol/L,血淀粉酶突然降低。

4.腹腔积液阳性。

六、治疗:

1.禁食与胃肠减压:为胰腺炎治疗的基础。

2.抗休克,液体复苏,迅速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镇痛解痉:可肌注哌替啶,禁用阿托品和吗啡(第九版外科学写的是常用阿托品)。

4.营养支持:早期肠外营养,病情稳定后可采用肠内营养。

5.抑制胰酶活性:抑肽酶和加贝酯。

6.抑制胰腺分泌:抑酸药,生长抑素,胰蛋白酶抑制剂。

7.抗生素: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

8.手术指征:急性腹膜炎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伴胆总管下端梗阻或胆道感染;合并肠穿孔,大出血或假性囊肿;胰腺或周围组织继发感染。

9.手术方式: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胰腺坏死物切除(最常用)+胰周引流+空肠造瘘。

慢性胰腺炎

一、病因:

1.酗酒及吸烟: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2.其他:自免,遗传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胰管梗阻。

3.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

1.腹痛: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上腹部剑突下或偏左,可放射至腰背部。

2.胰腺内分泌功能不足:糖尿病。

3.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VitD,A,K,E缺乏。

4.慢性胰腺炎四联征:腹痛,体重下降,糖尿病,脂肪泻。

三、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可见脂滴。

2.影像学检查:可见胰腺局限性结节,肿大,钙化,胰管扩张等。

四、治疗:

1.戒烟戒酒。

2.镇痛。

3.饮食疗法,补充胰酶。

4.控制糖尿病。

5.营养支持。

6.手术治疗。

消化道出血

一、部位与病因:

1.部位:屈氏韧带以上的为上消化道;屈氏韧带至回盲部为中消化道;回盲部以下为下消化道。

2.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

3.出血量>ml为大出血。

4.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常发生于胃小弯,十二指肠后壁。

5.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为门脉高压(最常见的死因),应激性溃疡,胃癌,胆道出血,贲门粘膜撕裂等。

二、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便: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呕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现。

2.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

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4.血象改变:出血后24h内血网织红细胞增加。

5.肠源性氮质血症。

三、诊断:

1.确定消化道出血的存在:根据呕血,黑便,血便及周围循环衰竭,结合血红蛋白降低,血细胞比容下降等实验室指标可明确诊断。

2.确定出血部位:

①上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首选胃镜。先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再去诊断下消化道出血。

②胆道出血:周期性出血。出血量-ml。较少出现休克。常表现为便血。常出现胆绞痛,梗阻性*疸和上消化道出血三联征。

③贲门粘膜撕裂出血:常于剧烈呕吐后出现呕血,出血量大。

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继发于肝病,出血急。出血量为-ml。易出现休克。常表现为呕血。

⑤溃疡出血:出血急。出血量<ml。较少出现休克。常表现为呕血+黑便。

3.确定失血程度:

①出血量>5ml,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②日出血量>50m,出现黑便。

③胃内积血量>ml,出现呕血。

④出血量>m,出现头晕,心悸。

⑤出血量>ml,出现休克。

⑥出血量-ml,出现血压下降。

⑦出血量>ml,出现CVP<5cmH2O。

⑧RBC压积30-40%,出血量为ml;RBC压积<30%,出血量>ml。

⑨血红蛋白每下降1g,出血量增加-ml。

4.确定失血是否停止:

出现以下情况考虑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①反复呕血,黑便,肠鸣音活跃。

②周围循环状态补液后未见明显改善。

③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持续性降低。

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升高。

四、辅助检查:

1.胃镜:首选检查,应在出血后24h内进行。

2.X线钡餐检查:活动期禁行。

五、治疗:

1.快速补液:先补充平衡液,后补充胶体液,保持血细胞比容>0.3。

2.输血:指征为改变体位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失血性休克;Hb<70g/L或血细胞比容<0.25。

3.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早期可用生长抑素(最常用)与血管加压素(高血压,冠心病禁用)。首选胃镜探查,并可用三腔二囊管止血。

4.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首选胃镜止血,或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5.中、下消化道出血:重症溃疡型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首选糖皮质激素泼尼松;中,轻型首选柳氮磺吡啶。

END

糖霜Frost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科之胰腺炎与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