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不由己。
各种应酬交际,是不是已经让你身心疲惫?还没完呢!这个年龄,拼的是事业,健康才更重要!特别是要警惕身边的一个隐形健康杀手——肠息肉。
你可千万别小看他,最终癌变都是有可能的,特别是一些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肥胖、久坐、爱吃烧烤、肥腻、烟酒嗜好等高危人群,更会让肠息肉格外“青睐”。
那么重点来了,啥是肠息肉?每个人都会长吗?哪些年龄段更容易高发?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今年大年初一,50岁的赵先生出现无明显诱因便血,自认为痔疮出血,未予重视,仅间断用药治疗,症状持续且无改善,一直拖着过完正月十五才来到医院就诊。
我院内一科行结肠镜检查后发现,赵先生距肛门20cm可见大小约0.7*0.7cm息肉,表面光滑;距肛门30cm可见0.5*0.5cm息肉,表面可见陈旧出血糜烂;距肛门60cm可见不规则菜花样肿块,表面凹凸不平,附污苔,高度怀疑结肠恶性肿瘤,给予取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距肛门60cm)中分化腺癌,(距肛门30cm)粘膜慢性炎,(距肛门20cm)腺瘤性息肉。
那么,什么是结肠息肉呢?
医院内一科主任唐德*说,结肠息肉是指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可发生在肠道任意部位,息肉为单个或多个,反复发生腹痛,肠道出血,肠道刺激症状: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粘液脓血便,并发肠梗阻、肠套叠,直肠指诊、结肠镜加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
息肉按病理分型可分为:
1.腺瘤样息肉(图1和图2),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
2.炎性息肉(图3和图4),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
3.错构瘤型息肉;
4.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图5和图6),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为明显。
在治疗上,单个息肉可行镜下切除,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特征,可行病理活检,除外恶变。结肠息肉演变为结肠癌(图7和图8)需要5-10年,腺瘤息肉癌变的常见高危险因素有:左半结肠息肉、女性、多发、广基、直径>2cm、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
建议≥50岁、无上述危险因素人员每10年做1次结肠镜检查,或每年做1次粪隐血检查,或5年做一次结肠镜或气钡双重造影。有上述危险因素者每1-2年复查一次结肠镜。
是不是每个人都会长肠息肉?
也不是。
肠息肉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但三十几岁的人也有不少人长的有,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或者是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的人。
据统计,35-49岁,检出率为10%-30%;超过50岁的人群中,检出率可达30%-67%。也就是说,超过50岁,几乎一半的人都长有这个定时炸弹。
肠息肉要演变为肠癌,需要5-15年的时间,平均需要10年左右。
55岁以后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它癌变之前切掉它。
那就是40岁之前做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肥胖、久坐、爱吃烧烤、肥腻、烟酒嗜好等高危人群,更要提前到30岁左右,做第一次肠镜检查。
这个时候,它往往还是一个良性的息肉,在肠镜下就可以轻松干掉。
因此,你如果35-40岁,还没有做过肠镜的话,请尽快做一次吧,不管有没有症状!
复查也很重要!
发现肠息肉切掉后,也并非万事大吉了,原因在于:
1、由于一次肠镜,因多种原因(比如肠道准备不好、医师经验、设备等的影响等),可能会有一些小的“漏网之鱼”;
2、喜欢长息肉的人还会再次长出来;
3、由于上次切除不彻底,留有残基,有可能“枯树发新芽”。
因此,切除后,要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
医院
内一科-
欢迎广大患者咨询
徐伟,大内科主任,擅长于呼吸、消化系统危重急症及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及无痛胃镜、肠镜、气管镜检查诊治工作、消化道息肉电凝电切治疗、透明帽辅导下内痔硬化治疗、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治疗、支架置入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内镜下介入治疗等。
现任中华医学会会员、陕西医学会呼吸结合分会委员、陕西医学会内科学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消化分会委员、西安市消化学会委员、陕西医学会康复医学委员、陕西抗癌协会委员、中铁宏达医疗系统发展研究会专家委员、陕西省职业病鉴定专家委员。
唐德*,内一科主任,先后开展了消化内镜下血管套扎、支架置入、息肉电凝电切、透明帽辅导下内痔硬化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等新技术,对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下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重度*疸等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5%以上;每年完成胃镜、肠镜检查余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先后发表了《莫沙必利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研究》等多篇论文,为陕西省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消化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按或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