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粑粑”的改变可能是某种疾病的提示,患者王某,因大便性状的改变,查出了乙状结肠黏膜下平滑肌瘤,医院内镜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施行“内镜黏膜下肿瘤切除术”,手术很成功,及时阻止了癌变的可能。
病例分享
乙状结肠黏膜下平滑肌瘤
近日,医院内镜科接诊了一名48岁的女性患者,该患者因大便习惯改变,排便困难不成型,间断性下腹部疼痛来就诊,为进一步治疗及明确病因,行无痛肠镜检查。在无痛肠镜检查中发现乙状结肠有一枚直径约4.0cm半球形隆起,几乎占据了整个肠道,从外观来看,考虑为结肠黏膜下肿瘤,可能为平滑肌瘤。内镜科主任赵鹏翔、医师郭旭为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同意后,为患者施行内镜下结肠肿瘤切除术,成功切除肿瘤。术后患者未诉不适,现已康复出院。术后病理证实为乙状结肠黏膜下平滑肌瘤。结肠平滑肌瘤非常少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及肠梗阻。一般来说,结肠平滑肌瘤常无特异性症状,消化道出血常为间断小量出血,持续时间不等,偶有大出血致休克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块受压或由于肿瘤供血不足中心部位缺血坏死及表面溃疡形成所致。腹痛为较常见的症状,常在出血前或肿块发现前即已出现,肿块小于3cm时腹痛症状少见,多数为隐痛或胀痛,部位不确切,可能因瘤体牵拉、压迫邻近组织或部分肠梗阻引起。结肠平滑肌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常常发生误诊。有文献报道误诊为子宫肌瘤,甚至行剖腹探查手术才得以确诊。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的不断提高,消化内镜已不仅限于既往已知的胃肠镜检查。目前,我院内镜科已从既往的“检查科室”发展为“手术科室”。内
镜
据郭旭医师介绍,内镜黏膜下肿瘤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手段,几乎消化道所有黏膜上皮肿瘤(包括癌前病变)和部分有粘膜下浅层浸润的侵入性癌,都可使用内镜微创治疗,且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最大限度保留器官及功能的优点,特别是在消化道早期癌的治疗上,内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有着同等的治疗效果。
医院内镜科温馨提示:有大便习惯改变,腹痛及便血,一定要引起警惕,医院就诊,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效果更好。随着内镜技术迅猛发展,内镜下治疗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如不典型增生、腺瘤型息肉等)的增多,对于消化道的这些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费用高,术后生活质量也大为降低。而经内镜治疗技术改变了外科手术的观念,大部分消化道病变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创伤小,易耐受治疗费用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医院内镜科现在使用的胃肠镜设备为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系统。这是目前在消化内窥镜诊疗领域最先进的系统,检查结果很清晰,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尤其对早期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胃肠镜,实现胃肠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科室现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内镜下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肿瘤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消化道止血及异物取出等消化内镜常规治疗。
胃肠镜检查预约-
◆撰稿:内镜科郭旭
◆编辑:宣传科孙志
◆审核:刘健
★重要声明:严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