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肠息肉,切不切关于肠息肉,你最想知道的几
TUhjnbcbe - 2021/6/10 19:25:00
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03.html

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低,很多年纪轻轻的人也饱受肠癌折磨。

其实,在肠癌发生前,通常会有一种癌前病变——肠息肉。

大多数的肠道恶性肿瘤,都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所以,很多人查出肠息肉后感到恐慌不安。

这息肉就跟韭菜一样,切掉一茬,又长一茬,来来回回总是切不干净,一复查就能找到新的,让人又气恼又无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那么,到底什么是大肠息肉?肠息肉严重不严重,需不需要切呢?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肠息肉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大肠息肉?

息肉其实就是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它们没有一个相同,有的长得像蘑菇,有的像桑葚,有的则像小山包;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是“多发性息肉”。

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2怎么明确肠息肉性质?

肠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

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

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

肠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以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3大肠为什么会长息肉?

其实,肠息肉绝对不是无缘无故找上你,除非你符合以下这几点:

①饮食性因素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②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③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④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⑤其他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

4长了息肉会有哪些表现?

大多数体积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只是在肠镜检查或腹部手术时候发现;

当息肉长大后可能有以下表现:

1.典型症状

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

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2.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症状。

3.诊断依据

①便血或黏液脓血便史。

②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③钡灌肠见多少不一充盈缺损。

④病理检查可确诊。

5哪一种肠息肉容易发生癌变?

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见。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大肠腺瘤癌变的影响因素包括:

腺瘤大小、数目、组织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

6肠息肉恶变时间是多久?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

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7发现肠息肉怎么办?

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

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

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

所以一旦发现肠息肉,一般来说建议大家要及时切除,但具体情况还是要遵医嘱。

还需要注意的是,就算切除了肠息肉,但它易复发!!

这是因为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并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

8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1、饮食方面

建议尽量少吃红肉,减少辛辣、油炸、肥腻、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摄入,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素导致的便秘习惯,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复发。

2、定期体检

每年做一次体检。一般来说,从40岁开始,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3、生活习惯方面

要戒烟、酒;养成及时排便的习惯,及时排便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排出体内所产生的废物和*素,减少肠胃负担,保持体内消化系统的良好规律,提高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新陈代谢的效率。

4、适当运动

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发生肠息肉的风险更高,该类人群往往缺乏锻炼、体质较差建议大家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尤其要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9切除后需要怎么办?

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复查结肠镜检查,因为息肉切除后是会再长的。

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同时,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患者,也应该加大复查频度。如再次发现生长出来的息肉,或者因为上一次肠道准备不充分、检查没有完成这一次重新发现了息肉,还是要再次治疗的。

我们常说“癌症是种慢性病”,从无到有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肠癌也是一样,息肉癌变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5~10年,现在预防还来得及。

良好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平时的体检也很关键,如果实在不放心,建议预约做个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部分内容来源于胃肠病。

扫描或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息肉,切不切关于肠息肉,你最想知道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