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中,作者对44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者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88例颅脑外伤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35~78岁,平均(49.87±10.31)岁;外伤原因:车祸伤50例、机械损伤28例、打击伤10例;所有患者均伤后12h内入院,均经颅脑CT或MRT证实,伤后24h内无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并出血的发生。将上述88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由流食过渡到普食;干预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48h内给予少量流质食物,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胃潴留判断是否继续给予流质饮食,48h后持续管饲要素饮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节泵的输注速度。两组疗程均为15d。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CS)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价,采用简明型肢体运动功能评分(SFMA)评价患者肢体功能,采用Barthel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②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③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定,共分5个等级,即恢复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消化道出血、腹泻及便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获得的全部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作x2检验,计量资料作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GCS、SFMA及Barthel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GCS、SFMA及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及社会职能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GOS预后评分和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GOS预后中恢复良好者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轻(P<0.05),见表3。
3、讨论
颅脑外伤可引起全身应激反应,使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使患者处于负担平衡状态,患者的营养底物不足时,脑细胞所产生的ATP数量下降,细胞凋亡加速;另外由于脑损伤后血流灌注不足,加重大脑细胞缺血和缺氧,使患者出现脑功能衰竭。同时颅脑外伤患者可出现血清氨基酸的改变,增加颅脑兴奋性和造成神经*性,极易引起继发性损伤。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对患者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早期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但肠外营养支持在胃排空状态下,胃黏膜血管暴露于胃酸中可导致广泛的黏膜糜烂,此外,完全肠外营养导致营养底物等不能很好地代谢,加重胃肠负担;而肠内营养支持,不仅有助于患者对营养的正常吸收,同时促进胃肠功能蠕动、预防细胞代谢紊乱,从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明火等采用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其可改善机体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刘兵等选取年1月~年3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于伤后3d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免疫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免疫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提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状态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更为积极,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故本研究作者采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GCS、SFMA及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提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状态、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由文中表2可见,干预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及社会职能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说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干预组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轻(P<0.05),提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相较肠外营养支持更安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预后。
原作者:王爱
原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