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没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个疾病,直到超声多普勒的出现,看到肠系膜淋巴结的人多了,才有这个疾病。目前医学上关于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认知存在分歧,主要表现为:1、是否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存在分歧;2、是否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存在分歧;3、是否用抗菌药物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存在分歧。
需要解决这些分歧,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以下的基本概念:肠道、肠系膜、淋巴结、炎症。肠道: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最大的排*器官、最大的消化器官、最大的微生态系统。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肠道是机体防御的最前线。人体的肠道总吸收面积达-平米。肠系膜:为腹膜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悬吊、固定肠管,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目前有科学家将肠系膜作为一个独立器官来学习研究。淋巴结:淋巴结是人免疫器官的一部分,全身多处有淋巴结,如颈部、锁骨上窝、腋下、腹股沟这些地方。在人体的组织深部,比如腹膜后,肠系膜上同样也有。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炎症对机体的损伤的局部组织所呈现的反应称为炎症反应。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为炎症的原因,即致炎因子,这里也称损伤因子。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通常概括为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一、是否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器官之一,儿童肠系膜本身就存在丰富的淋巴结,尤其是回肠末端及回盲部是淋巴结分布的主要部位之一,同时,儿童时期是淋巴系统增殖的活跃时期,故健康儿童腹部B超检查是可以见到肠系膜淋巴结的,但其淋巴结最大长径一般小于10mm。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依据多为腹部超声。目前关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影像诊断尚无统一的标准。
有医生认为淋巴结长轴≥10mm为淋巴结肿大;有医生认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3个以上淋巴结短轴≥5mm可诊断淋巴结肿大;也有医生认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3个以上淋巴结短轴≥8mm考虑淋巴结肿大。
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显示2个以上淋巴结,最大淋巴结长径>10mm,短径>5mm,长径/短径>2可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而国外多数学者以最大淋巴结长径>2.0cm,最大淋巴结短径>1.0cm作为标准,显著高于国内标准,可能与人种差别有关。
实际上,目前临床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似乎也并不统一,医院、医院的不同医生判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也可能不尽相同,由此导致诊断混乱的情况并不少见。
我赞成有些医生的诊断意见:长轴必须大于10mm,并且长轴×短轴必须大于mm2,才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长轴小于20mm的临床意义可能不大。
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因素:儿童的淋巴系统比较活跃,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多为反应性肿大,常见原因:肠道及肠道外疾病或感染;外界刺激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中医说的肚子受凉、吃冰冻食物刺激胃肠;也可见于肠道及肠道外疾病,如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炎症性肠病、阑尾炎、肠套叠、过敏性紫癜、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道肿瘤、肠道外临近器官的感染、炎症等等;因为肠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免疫反应在肠道是可以放大的,免疫是增强的,肠道淋巴系统对外来微生物及*素等物质的反应性增生,一些常见因素就会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很多无任何症状的儿童超声可见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单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无需处理,如长轴大于20mm必须去寻找原因。
二、是否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需同时符合以下几点:1、患儿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前驱病史,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2、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腹痛以脐周与右下腹为主,部位不固定,无固定压痛,持续性;3、腹部B超检查符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标准;4、尽量排除其他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疾病。
关于第4点,涉及到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的思路:首先考虑与常见病鉴别,如阑尾炎、肠套叠、过敏性紫癜等。其次,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其它少见病因也不容忽视,如淋巴瘤、肠结核等。但,对于儿童来说,腹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肠痉挛,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多为功能性的,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典型的表现是以脐周疼痛为主,多数不伴其他任何症状,偶尔伴有呕吐、腹泻。由肠痉挛引起的小儿腹痛常常表现为反复发作,腹痛的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不一,轻者疼痛持续时间短,可很快自行缓解,重者持续时间较长,伴有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休克。不同年龄发生痉挛肠管的好发部位是不一样的,婴儿好发在回肠未端,幼儿多发生在幽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学龄儿童以乙状结肠发生率最高。所以,在儿童年龄段,肠系膜淋巴结炎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是上呼吸道感染并肠痉挛。
有炎症两字的诊断多为有“红肿热痛”的表现,考虑细菌感染可能性大。当然,病*感染也会导致炎症,多为无触痛的淋巴结肿大,为组织细胞坏死性增生。淋巴结可以过滤淋巴液里的细菌和病*,如果它所在区域的组织发生感染,通过淋巴液入侵过来的细菌和病*就可能被淋巴结过滤掉,但也可能引发淋巴结发生炎症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甚至淋巴结炎。体表的淋巴结如此,肠系膜上的淋巴结也是如此。所以,淋巴结肿大不等于淋巴结炎。单纯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予抗感染处理后48小时症状明显缓解,如症状不缓解,需进一步查找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原发病。
三、是否用抗菌药物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从肠系膜淋巴结节里培养出的微生物,既有细菌,也有病*,而且很多肠系膜淋巴结炎都是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感染所致,淋巴结炎是病*感染之后淋巴系统的一个反应。所以肠系膜淋巴结炎多无需抗菌药物治疗。如查相关感染指标符合细菌感染征象,同时符合四点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明确,需用抗菌药物治疗。如症状较重,临床不除外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也予抗菌药物诊断性治疗。
只要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就予抗菌药物治疗,是过度治疗;甚至有医生只要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就予抗菌药物治疗,这是过分治疗!
不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可以用口服补液盐+东莨菪碱+扑尔敏+布洛芬对症,多能缓解。山莨菪碱+扑尔敏+布洛芬三联为“鸡尾酒疗法”,可以用来治疗大部分的疾病,我会新开一篇专述。
四、平时在门诊怎样处理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患儿
在儿科门诊,经常会碰到腹痛的病人就诊,腹痛考虑为肠痉挛可能性大的患者,查B超部分同时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种腹痛反反复复,影响到小孩的上学,同时增添家长许多烦恼。对这种病人部分进行碳13呼气试验、胃镜检查大部分未见异常。如单纯肠痉挛,予热敷脐部可缓解症状。但最重要的是要去除可能的病因:详见上述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因素。
对于发作频率低的患者,我门诊予处方口服补液盐+L-谷氨酰胺颗粒1天,疼痛严重的加山莨菪碱,多能治愈,但有复发可能。口服补液盐是我认为的神药,我会新开一篇专述。
对于发作频率高的患者,考虑患者肠道免疫较强,经常导致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也不除外肠道菌群紊乱。予使用调节免疫的药物(我选玉屏风颗粒)和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我选乳酸菌),疗程1个月。发作期同样可以用口服补液盐+山莨菪碱+扑尔敏+布洛芬缓解症状,腹痛不严重时可以用L-谷氨酰胺颗粒代替山莨菪碱。
这些治疗方法从临床疗效上看,是非常有效的,但也有可能只是安慰剂效应而已,因为症状缓解后复查B超,肠系膜淋巴结多无明显变化。
借用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创作《肠系膜淋巴结》:
你查,或者不查,
它就在那里,
不多不少;
你痛,或者不痛,
它就在那里,
不偏不移;
你治,或者不治,
它就在那里,
不大不小;
让我重视它,
或,
让它住进我的心里。
了解,坦然;
永远,无惧。
林国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