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9胃及十二指肠
TUhjnbcbe - 2021/7/18 16:08:00

十八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基本因素,因此得名。消化性溃疡亦可发生于与胃酸、胃蛋白酶接触的其他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又称消化性溃疡。

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极其相似其不同之处主要有∶胃溃疡无季节性发病倾向,而十二指肠溃疡有季节性发病倾向,好发于秋末冬初;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略偏右;胃溃疡疼痛多于餐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在下次进餐前疼痛已消失,即所谓"餐后痛"。而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于餐后3~4小时出现,持续至下次进餐,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缓解,故叫"空腹痛",有的也可在夜间出现疼痛,又叫"夜间痛"。

1.艾炷灸

李成坤隔姜灸治疗消化道溃疡30例。治疗方法是取中院、足三里。腹痛偏左者取左足三里;腹痛偏右者取右足三里。用5mm厚的生姜片覆盖在穴位上,然后用艾条悬灸,使患者施灸处产生灼痛或灼热感。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2次,连续治疗3个月。一共30例全部治愈。大部分病例经5~10天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个别患者需治疗1月后自觉症状缓解。3个月后复查胃镜,30例患者的溃疡面全部愈合。(李成坤.隔姜灸治疗消化道溃疡30例.中国针灸,,(6);24)

2.艾条灸

日丙周等艾条灸治疗胃溃疡54例。治疗方法取穴∶患者取稍低坐位,医者选准患者的双侧足三里、公孙穴后用笔点点,使患者记清点位处。灸疗方法∶患者双手自持点燃之艾条,先灸双侧足三里穴20分钟,再灸双侧公孙穴10分钟,以患者自感温热为度。每天早、晚各灸1次。一般15天后症状明显减轻。待灸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用大蒜尼涂足三里穴(厚约2mm)后再灸此穴,温度应比常灸时稍热,约30分钟,促使三里穴发泡。一般灸1~3次可发泡。发泡后用甲紫药水涂擦局部,人防泡烂感染。治疗效果凡灸至15天后不见症状女变,特别是泛酸不减者为无效。54例患者中,除1例女性患者因与丈夫长期不和,灸治20天后不见疗效而停灸;1例男性患者灸至15天时泛酸明.减少,胃痛减轻,于2天后因吃西瓜时将大量瓜子吞入胃内后干重活拉人力车时引起急性胃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52例患者中,疗程最长者3个半月,最短者2个月零10天,均在疗程结束15天后做X线钡餐透视或胃镜复查。52例复查乡果∶13例已结瘢痕,39例溃疡愈合。(田丙周,段浩百河.艾条灸治疗胃溃疡54例.河南中医,,14(2):)

3.天灸

方理桃等贴敷膏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例。治疗方法∶方药制备制巴豆、生南星、生半夏、生乌头各等份,共研细末,拌入自制黑膏药中备用。取中院穴,火针点刺后拔火罐,将膏药烘化后敷中脘穴。每年除阳历6~8月外,其他时间均进行治疗。疗后调摄每5~6天换药1次,2次为1个疗程。贴膏药后局部发痒,灼热,起泡,化脓。疗程完毕,外贴生肌膏结痂而愈。治疗期间忌饮酒、浓茶及食生冷不易消化食物,每次进食不宜过多,注意休息,勿使受凉。疗效观察∶治愈为胃痛消失,其他症状基本消失,钡餐造影愈合者;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钡餐造影有明显改善者;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钡餐造影无改变者。冶疗结果例中,治愈62例,有效4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60%。例治愈与有效病例中,疼痛平均消失时间为12天,最短者3天,最长者38天。(方理桃,王大云.贴敷青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6)∶12)

(1)消化道溃疡病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在对疾病的中医认识方面,普遍认为是本虚标实、正虚邪恋而致,纵观各家学说,消化性溃疡的病理

伤以气虚阴郁为主,正虚邪恋为其临床特点。本病多发于思虑情郁、劳倦体虚、暴饮暴食等因素之后,思虑情郁则神机凝滞,阴气抑遏,劳倦体虚则气耗血伤;暴饮暴食则既损脾阴又伤胃气,故其病理损伤总以气虚阴郁为主。从疾病发展趋势看,本病大多易转为慢性,迁延难愈,具有正虚邪恋的典型特点。从疾病发作特点看,本病复发多在秋冬季节,且疼痛多在饥饿状态下发生,而以夜间为突出,具有虚症发于虚实,阴邪旺于阴分,以虚为多的典型特点。消化性溃疡虽病位在胃,然而肝与胃土木相关,脾与胃燥湿相济,故其发病与肝脾最为相关。肝失疏泄首先壅胃碍脾;脾失健运土纳失常,胃病及脾则碍运,胃病及肝则气郁。

(2)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病例属虚寒型的台疗当以健脾和胃、温中散寒为治则,因而采用隔姜灸效果比较好,而外贴膏药进行天灸,可使药效直达病所,温中散寒止痛,调和气血,激发经气的流通,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作用和抗病修复能力,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3)从取穴特点来看,主要以脾胃经的募穴、下合穴为主,配合补虚散寒的有效腧穴。中脘乃胃之募穴,是手太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又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居于胃院部,穴下为胃腑,有健脾益胃理气止痛的功效。足三里系胃经的下合穴,有健脾和胃、补虚祛寒止痛的作用。因此,在隔姜灸时多选用中脘、足三里二穴,能起到健脾和胃、补虚散寒止痛的作用,治疗属虚寒型的溃疡病,疗效显著,同时促进溃疡愈合。

(4)在运用天灸的过程中,膏方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选用巴豆,性味辛热,入胃及大肠经,能去胃中寒积,外用有腐蚀作用,能使局部皮肤发炎起包,生南星、生半夏、生乌头有散寒止痛之功;黑膏药能渗透组织,作用缓和而持久。运用贴敷膏药化的方法刺激中脘穴,可使四经精气通达,助胃消

化水谷,温通腑气,升清降浊,调理中州之气机,两种治疗效果相互配合和补充,以增强治疗的效果。

(5)根据现代研究成果表明,针灸可以通过降低胃酸分泌、减少胃体壁细胞上迷走神经末梢所产生的乙酰胆碱、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增加前列腺素分泌、提高胃黏膜SOD和GSH-PX的活性等方面,也达到促进溃疡愈合、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0.1动脉粥样硬化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0.2动脉粥样硬化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1.1动脉粥样硬化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1.2动脉粥样硬化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2.1神经性头痛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2.2神经性头痛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3.1胃炎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3.2胃炎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3.3胃炎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3.4胃炎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4.胃下垂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5.急性胃肠炎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6.腹泻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7.胃肠神经官能症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8.肠道易激综合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代灸法篇内科疾病19胃及十二指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