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有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经历: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所以一旦发现息肉,我们需及时行肠镜下摘除手术,以切断其癌变可能。有关大肠息肉的一些知识,人人必须了解。
(图片来自网络)
一、什么是大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突向肠腔内的一种局限性隆起的赘生物。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大约有25%~80%的发生率。
(图片来自网络)
二、大肠息肉有没有症状
大多数大肠息肉没有任何症状!少数患者会发生便血,而大肠息肉很多患者也可能会发生腹泻、黏液便、腹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因此要确诊大肠息肉主要依赖结肠镜等检查,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结肠镜时才被发现。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建议以50岁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而美国的最新指南是45岁。因大肠息肉没有症状,而国内又大肠癌高发,因此,目前主张50岁以上人群不管你有无症状都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三、大肠息肉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体型超重、肥胖者更易导致大肠息肉的发生。
2)高血脂是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证实,高脂血症可影响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作用更为明显。
3)胆系疾病,如胆囊、胆道的结石、炎症是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
4)经常饮酒者易患大肠息肉。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可诱导DNA甲基化,干扰叶酸、钙等抗癌物质的吸收,可使肠道黏膜增生,增加大肠息肉及肿瘤发生的风险。
5)长期吸烟者。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影响抑癌基因,影响大肠息肉及肿瘤的发生。
6)西式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容易发生结肠息肉。国内越来越多的高脂低纤维饮食方式可能是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而多进食新鲜蔬菜、西红柿、水果等,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息肉的发生。
7)亦与遗传、肠道慢性炎症刺激、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四、大肠息肉该如何治疗?手术风险如何?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肠镜下治疗息肉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高频电切,小的息肉,在肠镜检查时可以直接活检钳摘除;大的息肉,多发性息肉需要住院治疗。肠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可切断息肉的癌变之路。
当然息肉切除术是有一定并发症的,最担心的风险是:出血、穿孔、息肉切除不完全、心脑血管意外等等。
息肉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穿孔,为术中穿孔,当时就可以在肠镜下修补。术后1~3天穿孔,称为迟发性穿孔,穿孔小的经过禁食、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后几天可自行修复;大的穿孔需要追加外科手术。术后3天后发生穿孔的可能性很小。
息肉切除过程中发生出血称为术中出血,在镜下就能止住;术后24小时内出血称为早期出血;术后1~30天内出血称为迟发性出血。迟发出血大多数发生在术后5天内,少数在5~15天内,极个别在15~30天内。
但你也不要担心,肠镜下息肉治疗,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很低,极大多数是安全的!
五、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注意事项
息肉切除后1周内必须避免剧烈运动,大的息肉术后早期(1~3天)甚至需要卧床休息。
较小息肉摘除后当日可喝水、饮用米汤之类流质食物。大于1cm息肉术后应禁食一天,第二天可饮水和流质饮食,其后进食米粥、烂糊面等半流质饮食,1周后改为普食。
六、肠息肉切除术后要复查吗?
肠道息肉切除后,由于生长息肉的环境没有改变,仍然会再长息肉的;而且肠道皱壁比较多,藏在皱壁内的息肉容易会漏掉;目前还没有安全可靠的药物被推荐用于预防肠息肉的发生和复发。
因此,肠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复查肠镜,术后复查肠镜时间,需要医生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综合判断。
单个或几个肠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年查一次。
对于术后病理提示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息肉是容易复发和癌变的,需要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