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不知不觉在匆忙的步履间与直肠息肉结缘。直肠出现息肉,不仅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这种息肉发生恶变的话,带来的威胁就会越来越大。
什么是大肠息肉?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且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怎么明确肠息肉性质?肠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
肠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以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大肠为什么会长息肉?01饮食因素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胆汁代谢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02遗传因素在结直肠恶变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恶变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03肠道炎性疾病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04基因异常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恶变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失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失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恶变。
在结直肠恶变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恶变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05其它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恶变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明显增加。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01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现在有证据证实息肉有逐渐增大趋势,即使当时较小的息肉(一般﹤5mm者)没有被摘除,但过一段时间也可能有增大的可能,所以,凡已经明确大肠息肉的患者,均应每0.5年~1年复查一次肠镜,防止长大后出血或恶变。
02调整饮食禁食辛辣、油炸、肥腻、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素导致的便秘习惯,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复发。另外,酒精刺激也会加重息肉的刺激,因此得了息肉的病人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
03适当运动由于右半结肠是以副交感神经分布为主,适度锻炼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肠蠕动加强,粪便在右半结肠内停留时间少,粪便中的一些致新生物的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减少,息肉发生率、复发率减少。
04保持心情愉悦当人的神经过度紧张,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使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所以,正视现实,尽量放松,只要饮食有节、合理安排、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恶变的机会。总之,对待本病关键的一点是“防重于治”。
完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肛肠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