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科普文章都提到过息肉和癌症的区别,虽然同属于赘生物,但良性息肉却不会造成生命威胁,比如出现在胃内、肠道、胆囊等部位的息肉,大多都以良性息肉为主!
不过,这并不代表息肉就完全没有威胁,虽然在息肉早期可能是良性状态。但随着息肉疾病不断发展,后期却有癌变的可能性。特别是出现在肠道内的息肉,有大量数据证实,大肠癌的病发,和长期患肠道息肉有直接关系!
目前来说,最有效筛查大肠癌、肠道息肉的方式,就是肠镜。根据临床数据表明,肠镜对肠癌的筛查敏感性,能达到近乎%!
因为它不同于从体表检查的技术手段,这种检测方式直接将带有摄像头的纤维软管,输送至了肠道内部,所以能清晰地看到肠粘膜表面情况,对于发现肠道细小的息肉、早期病灶都有一定帮助!
如果在肠镜检查时,发现肠道内存在息肉,且属于以下三种情况,就需及时进行切除处理:
1、腺瘤性息肉
临床上的肠道息肉有多个类型,这包括了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等。
一般情况下,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基本没有癌变可能。
但腺瘤性息肉则不相同,其癌变可能性较大;
腺瘤性息肉根据性质不同,又分为三个种类:
管状腺瘤、混合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于二者,其次则是管状腺瘤。而混合状腺瘤的癌变率,则位于二者之间。
2、直径较大的息肉
根据临床多年的经验来看,直径越大的息肉,后期癌变几率也就会越高。无论是哪一类型的肠道息肉,当直径超过了1.5-2厘米以上,就需要及时进行切除处理。特别是直径较大,且已经出现症状的息肉,比如患者有便血、大便不成形等问题时,就已经影响到了肠道的正常功能,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病情持续发展,不仅会损伤肠道,癌变风险也可增长。
3、家族性息肉
家族性息肉指的就是患者有息肉家族史,一级亲属中已经有人出现了腺瘤性息肉。这种家族性的腺瘤,后期癌变率相当高。患者在20岁之前,息肉就可能已经出现了,甚至是在直肠、结肠等部位出现上百个息肉。如果没有进行处理,后期癌变率甚至能接近到%!
有近95%的大肠息肉,在检查出之后,通过镜下手术就能切除,不会给患者造成过大的手术创伤。
只有极个别、体积较大、怀疑恶变的息肉,才需要通过手术干预治疗。
不过,即便是经过切除后的息肉患者,也并不意味着后期就不需要再进行复查了!
大肠息肉具有复发的特点,特别是家族性息肉患者,在切除之后仍然可能会复发。所以,建议患者切除后需定期进行肠镜检查,通常是6个月检查一次。如果多次检查后,一直都在正常水平,就可适当延长复查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