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比息肉阴险百倍的伏地魔大肠侧向发育型
TUhjnbcbe - 2021/8/12 2:58:00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被称为侧向发育型肿瘤,直径大多在10mm以上,由日本学者工藤英首先提出。

由于其以侧向发育生长为特征,病变沿黏膜表面匍行生长,生长初期因其与周围黏膜无明显差别,黏膜表面只可见稍充血、粗糙或小颗粒状隆起,故内镜下常易漏诊。

LST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比息肉腺瘤更高的恶变潜能,多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和盲肠。

该病变合并大肠癌的比例从8.4%到52.5%不等,并已有动态观察表明LST可以在3年内发展为进展期大肠癌。

LST的各种镜下特征

由于,LST癌变前很少会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很难有所觉察,再加上大肠的特殊结构,即使是内镜医生,也容易造成漏诊。

而且它的癌变率极高,发展迅速,不像一般腺瘤息肉那样迟滞而明显;所以,称之为狡诈凶残的杀手,一点也不为过。

下面是我们偶尔发现的一例降乙交界处病例:

病人资料:男,56岁,某公司老总,生活习惯爱熬夜、饮酒,多食肥甘厚味,平时并未有不适,近期因腹泻行结肠镜检查,于降结肠乙状结肠交界发现一巨大的侧向发育型肿瘤。

范围约8*6cm,表面有结节状隆起,充血,边界清晰,NBI放大观察腺管开口为IV型。病变标记后,距病变边缘0.3cm环周切开粘膜,沿粘膜下层剥离病变。LST微创切除后创面

该患者由于发现还算及时,镜下手术成功彻底切除病变,避免了癌变之祸。

LST是laterallyspreadingtumor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侧向发育型肿瘤,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具有比腺瘤性息肉更高的恶性潜能,俨然一个静默的伏地魔!大约20.9%~33.8%的LST会在数年内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此前认为它是一个少见病,但据近年来的报道,发病率并不低,所以,作为内镜医生,时刻要绷紧一根弦,不能放过任何可疑的蛛丝马迹!

由于它早期很容易被漏诊,又没有症状,所以也要引起患者的警惕;40岁前定期肠镜精查很有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

1.对于这部分病人,一旦发现病变,不主张进行组织活检:组织活检不能反映病变全貌,同时活检后还易造成病变组织的破坏导致与粘膜下层或肌层粘连,从而对肿瘤组织的剥离造成困难另外活检易导致肿瘤组织残留,使治疗不彻底。

2.在内镜下看不清而又不能明确时必须采用染色法,这对早期癌的诊断与治疗是极其重要的。

3.由于LST病变均为平坦型病变,内镜下切除难度较大,而常规圈套法息肉切除是难以对这类病变切除干净的。但这类病变以侧向生长为主,极少向深层侵犯,因此EMR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由病变浸润深度决定,对于局限于黏膜内的LST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是首选方法;而对于已经浸润至黏膜下层或更深的LST则有淋巴转移的风险,外科手术是比较稳妥的处理方式。4.由于该病过于隐蔽,因此早做肠镜,早期发现病变,早期微创治疗,从根本上阻断结肠肿瘤的发生,狙击结肠癌!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大部分患者可能症状不明显,等来就诊时已是癌症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后悔晚矣。

内镜是预防和诊断消化道癌症的首选检查方法,部分消化道早期癌内镜下微创治疗可达到治愈性切除的目的。“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珍爱生命,远离消化道癌症,从胃肠镜检查做起!未病先防,重视消化道癌早诊早治!

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条生命,挽救一个家庭,是我们内镜医生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文章来源:胃肠病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传递友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比息肉阴险百倍的伏地魔大肠侧向发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