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冯先生,2年前年体检时发现数个肠息肉,其中一个大的约有2cm大小,当时因为清肠药的原因没能及时切除,医生叮嘱他要择期复查微创切除,可工作一忙吧,他就把这事耽误了。
后来,他又进行体检,忽然想到息肉一事,就主动要求加一个肠镜检查,不查不知道,医生发现了一个高度怀疑癌变的肠息肉,取活检后,病理报告证实为: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排除外粘膜内癌。简单说,就是早期癌症。
实际上,绝大多数息肉都没有症状,并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的,因此它也被称为“肠道内的定时炸弹”。
那么胃肠长息肉后,离癌症有多远?怎么治疗呢?如何防止息肉复发?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为大家科普一下!
息肉的“息”,其实就是多余的意思,就是肠道内表面粘膜上多出来的赘生物。其实是大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
准确一点说,大肠息肉泛指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而其中70%以上为腺瘤性息肉。
息肉究竟会不会癌变?
医学界早已有明确的定论:80-95%的大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晚期癌变
←早期癌变
我们大体可以把肠息肉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会癌变;
●管状腺瘤的癌变率5%;
●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3%;
●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
●家族性息肉病更为邪恶,40岁前的癌变率几乎%。
而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所以,一经发现,医生还是会建议摘除,规避癌变风险。
长息肉后,身体会有哪些症状?
①胃息肉
绝大多数人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少部分人可能出现有轻微肚子痛、吃了东西不消化、不想吃饭等症状。
如果息肉表面出现糜烂,会引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出现呕血或大便变黑。如果,息肉变大,还可能阻塞幽门,出现呕吐、吃了东西不消化等不适。
②肠息肉
大多数大肠息肉基本没有任何症状,可能小部分人偶尔出现肚子痛、腹胀等不舒服的症状。只有当息肉比较大时,才可能出现拉黑便、粑粑里带血、大便次数增多、经常腹痛等等比较明显的症状。
长了胃肠息肉怎么治?
胃肠镜被视为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
胃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息肉的大小、部位、及息肉周围情况,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对于较小(一般小于0.5cm)、数目较少的息肉,在做胃镜或肠镜检查时候,一般医生在征询患者家属同意后,会当场切除,避免患者重复做检查。
较大息肉,一般在摘除之前,还需要做相关检查,比如凝血功能检测等,避免在摘除后出现大出血,造成进一步伤害。无法通过镜下摘除的息肉,可以采取外科手术摘除。
内镜下是如何把息肉割掉的?
不要听到“手术”两个字就害怕,目前,绝大部分的息肉都是可以在胃肠镜下摘除的,创口小,患者全程无痛苦,手术时间很短,因此不必太担心!
早期发现早治疗与晚期发现再做治疗,医疗费用相差10倍以上。
如一个腺瘤性息肉、早期息肉癌变患者,无须外科开刀治疗,只行胃肠镜下治疗即可,医疗费用只需几千元左右,而到了中晚期癌,开刀治疗加放化疗起码数万元。不仅医药费用昂贵,而且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后遗症多,预后较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