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牛便血当心是这种肠毒血症
TUhjnbcbe - 2021/8/18 2:17:00

牛便血,小心产气荚膜梭菌

牛产气荚膜梭菌肠*血症

产气荚膜梭菌,曾称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和动物的肠道以及粪便中,会散发臭味,常因深部创伤而感染。

本菌能产生12种*性物质,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血症,产气荚膜梭菌能引起羔羊痢疾和羔羊、牛犊、仔猪、家兔、雏鸡等的坏死性肠炎。

产气荚膜梭菌: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双排列,偶见链状的粗短大杆菌,革兰染色阳性,放大倍。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具有条件性、高度致死性。该菌导致的动物猝死症,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各类家畜均有发病,尤以牛的发病最多,此病的发生可给养牛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牛产气荚膜梭菌肠*血症

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牛(包括*牛、奶牛、水牛等)

2.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末、秋初及气候突然变化时发病率明显升高。

3.流行地区:呈零星散发或区域性流行,一般可波及几个至十几个乡镇或牛场,以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多发,常流行于低洼、潮湿地区。

发病情况

国外报道的产气荚膜梭菌病,以C、D型菌导致牛的坏死性肠炎或肠原性*血症较多;

中国的产气荚膜梭菌病,以A型菌导致的牛“猝死症”为主,也有C、D型菌致病。例陕西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牛发病严重的县市经鉴定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A型;年*喀什地区4个乡共头牛发病,病原检测均为A型菌;~年间海南部分市县发生“猝死症”,死亡耕牛头,检其病原为A、C型菌。E型仅见于野生牦牛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的报道,其发病率较高,可达42.86%,病死率较低,为14.3%。

A、C和D型的某些菌株能产生肠*素,是导致牛腹泻便血的主要原因,可引起牛的肠原性*血症,近年来报道多见犊牛最易发生D型菌所致的牛肠*血症,成年牛和犊牛均有发生,该病死亡突然,危害极大,黑龙江、青海、云南、宁夏等地都有发生。

发病原因

牛肠*血症多呈急性或最急性。犊牛出生后精神、食欲尚好,发病突然,多在生后2~10日龄犊牛,其发病特征是腹部膨胀、脱水和排出红色粘性粪便;病程短,死亡快。

最急性病例——未见任何症状,即出现猝死。

急性病例——精神沉郁,不吃奶,皮温不稳,耳、鼻、四肢末端发凉,口腔黏膜渐由红变暗红至紫色,有腹痛症状,扬头蹬腿,后肢踢腹,腹部膨胀,腹泻,排出暗红色、恶臭粪便,呼吸促迫,体温39.5~40.0℃。发病后期,高度衰弱,卧地不起,虚脱而死亡,也有见神经症状,头颈弯曲,磨牙,吼叫,发生痉挛而死亡。

C型产气荚膜杆菌导致5周龄荷斯坦犊牛发生出血性肠炎

摘自《奶牛疾病学》

剖检变化:发生出血性坏死性胃肠炎,尤其以真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最为明显。

防治措施

本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多发猝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改善饲养环境

畜舍要勤打扫,粪便及时清理,环境定期消*。

2.疫苗预防

国内近年的产气荚膜梭菌病以A型为主要病原菌,其他菌型发病少,但也时有发生,应根据当地发病流行情况选择适当的疫苗进行预防。

3.中草药添加剂预防

预防产气荚膜梭菌病,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动物体免疫力是关键。可选用有益菌+中药草合剂产品,例如:乐美中药发酵饲料,是依据十全大补汤方,选用多种中草药,经益生菌发酵而制成,具有扶正固本,抵御外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作为绿色无抗替抗产品,在生产应用中反馈效果好,是保障动物健康、提高养殖效益的首选。

周一

4.治疗建议

本病常呈急性发作,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

西药:发病前24-48小时,应静脉给予青霉素钠(IU/kg,每6小时一次),如果有效,则换用普鲁卡因青霉素(IU/kg,肌肉注射,每12小时一次),同时进行补液,缓解脱水,恢复好的病例可能需补液和用抗生素治疗7天。对于腹部膨胀的病例,可选择插入胃管释放气体减压,过程中可提高牛体前部的高度,利于气体放出,口服青霉素或四环素抗生素有助于减少体内气体的产生。

中药:采用能增加胃肠蠕动、清热解*、凉血止痢、阻止瘟疫热*进入机体的中药,如*芩*连解*汤加减,煎水灌服,2次/d,连用3~5d。

西安乐民反刍动物研究所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牛便血当心是这种肠毒血症